搜索结果: 1-14 共查到“知识要闻 原子与分子碰撞过程”相关记录14条 . 查询时间(2.703 秒)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开发反应诱导的碳氧化钼催化剂实现高效CO2转化(图)
反应 催化剂 过程
2024/9/12
2024年9月9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碳资源小分子与氢能利用研究组(DNL1905组)孙剑研究员和俞佳枫副研究员团队在碳化钼催化CO2转化利用方面取得新进展,利用火焰喷射裂解法(FSP)一步合成了亚稳态不饱和氧化钼催化剂。该亚稳态结构的氧化钼无需碳化处理,可直接应用于逆水汽变换(RWGS)反应中,在反应气氛下迅速发生原位碳化,生成碳氧化钼活性相,在高空速的苛刻条件下仍展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
中国科学院科学家在俯冲-碰撞转换带岩石圈三维变形研究中取得进展(图)
碰撞转换 岩石圈三维变形
2022/10/14
2022年10月14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OMG)联合香港中文大学,在南海东侧马尼拉海沟北部俯冲-碰撞带岩石圈三维变形机制方面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地球物理研究通讯》(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夸克物质中心科研人员刘帅与美国德州农工大学、意大利南方国家实验室合作,构建首个描述高能多体系统满足角动量守恒的输运模型,并运用该模型研究在重离子碰撞中与自旋相关的物理效应。
科睿唯安(Clarivate)最近公布了2018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西安交大共4名教授入选。其中,能动学院郭烈锦院士、理学院丁书江教授、材料学院马伟教授三人入选交叉学科领域的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人居学院程海教授入选地球科学领域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西安交通大学4人入选2018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西安交通大学 2018年 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名单
2018/12/13
科睿唯安(Clarivate)最近公布了2018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西安交大共4名教授入选。其中,能动学院郭烈锦院士、理学院丁书江教授、材料学院马伟教授三人入选交叉学科领域的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人居学院程海教授入选地球科学领域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美国时间2018年6月13-14号,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BNL)召开了RHIC/AGS 年度用户会议,会议期间RHIC/AGS用户执行委员会颁发了第一届RHIC/AGS杰出贡献奖,我校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罗晓峰副教授荣获该奖项。罗晓峰副教授通过测量RHIC-STAR束流能量扫描数据来寻找QCD临界点。他致力于研究高能重离子碰撞物理中的新观测量 – 守恒荷分布的高阶矩- 这对于RHIC束流能量扫...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3位教授入选爱思唯尔2017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图)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教授 爱思唯尔 2017年 中国高被引 学者榜单 物理学 天文学 理学
2018/1/27
2018年1月19日,爱思唯尔发布2017年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1793名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学者入选。我校3位教授继2016年后再次入选,入榜学者总数并列全国第78位。3名入榜教授为数学学科入选者、理学院蒋达清教授,物理学和天文学学科入选者、理学院孙道峰教授,免疫和微生物学学科入选者、原化学工程学院党宏月教授。
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武汉大学24门入选——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二(图)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武汉大学 24门 全国第二 哲学 医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2018/2/2
2018年1月15日,教育部在京召开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推进会,宣布首批共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我校24门课程入选,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二。我校被认定的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均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至少完成了两期教学活动,课程质量高、共享范围广、应用效果好、示范性强,涉及的学科包括哲学、医学、文学、历史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法学。
中美德科学家揭示亚原子“汤”涡旋结构
科学家 高能原子核 宇宙大爆炸 自由粒子
2016/11/22
宇宙标准模型认为,宇宙大爆炸最初时刻处于由自由粒子组成的炽热的“汤”,即夸克胶子等离子体,这是一种全新的物态。夸克胶子等离子体是一种“完美”的几乎无黏滞的液体。科学家一直致力于在高能原子核碰撞中产生夸克胶子等离子体,以更好地了解宇宙起源,此外它也与恒星坍缩产生的致密星(如中子星)的物理特性密切相关。
据悉,此次数值模拟在德国GSI亥姆霍兹重离子研究中心和中国华中师范大学的超级并行计算机上完成。该...
原子能院微堆退役相关成果通过专家鉴定
原子能院 专家鉴定 微堆退役
2013/7/25
近日,中核集团组织召开了“济南微堆退役实施及技术创新”科技成果鉴定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与国内外同类型堆退役技术比较,在相同功率和燃耗情况下,济南微堆退役在放射性产生量、人员剂量、退役实施时间等方面,达到了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反)核子-核子碰撞过程中的双pion介子产生理论研究新进展(图)
(反)核子-核子碰撞 双pion介子 产生理论 新进展
2011/10/19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理论组研究人员利用有效拉氏量模型,系统地分析了核子-核子碰撞过程中的双pion介子的产生过程。该模型包含了所有粒子物理数据表上质量在1.72GeV下的共振态,并包括pion,rhon和eta等介子的交换。计算结果表明,N*(1440)和Delta(1232)在阈值附近贡献很大,而Delta(1600)和Delta(1620)在入射动能1.5GeV以上贡献较大,从而使得该模型...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核理论组研究人员基于自己发展的兰州量子分子动力学(LQMD)模型,研究利用高能重离子碰撞中域下奇异粒子的产生提取对称核物质状态方程的高密信息获得新进展。研究结果给出在高密区域较软的核物质状态方程能够较好地符合实验数据。
中科院近代物理所原子物理一组与德国马普核物理所科研人员合作开展了54eV电子与甲烷分子碰撞的实验研究,采用反应显微成像新技术,实现对末态产物的运动学完全测量。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电子原子碰撞反应动力学研究取得新进展(图)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电子原子碰撞 反应动力学
2011/10/19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物理一组科研人员利用自主研制的反应显微成像谱仪,在80eV-220eV入射能量范围内,进行了电子入射Ar原子单电离反应实验研究取得重要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