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农学”相关记录32817条 . 查询时间(5.859 秒)

中国科学院研究发现水稻种子大小和产量调控机制(图)
种子 育种 基因 资源
2025/5/8
水稻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产量主要由有效分蘖数、穗粒数及粒重决定。水稻种子大小是影响粒重、产量和外观品质的关键农艺性状。因此,挖掘水稻籽粒大小和粒重的关键调控基因并解析其分子机制,可为水稻高产优质分子设计育种提供基因资源和理论基础。

2025年4月28日,“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红黄壤多因子障碍协同消减与生态调控关键技术研发”启动会在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召开。会议邀请了项目首席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张会民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科管处处长徐宪立研究员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吴金水研究员、湖南省耕地与农业环境生态研究所罗尊长研究员、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土壤肥料工作...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科所提出整合理想株型和最佳生理型的下一次作物绿色革命实现策略(图)
生理型 作物 育种
2025/5/7
2025年4月29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光合生理调控创新研究组应邀在Cell Press旗下重要学术期刊《生物技术趋势(Trends in Biotechnology)》发表前瞻性综述文章,首次提出了整合理想株型(Architectype)和最佳生理型(Physiotype)的作物协同优化新策略,旨在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与精准育种技术,打造高产、高效、广适的现代作物品种,推动下一次绿色...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在土壤颗粒有机质定量表征及其与孔隙结构互馈作用研究中取得进展(图)
土壤 颗粒 有机
2025/4/25
土壤颗粒有机质(POM)是土壤有机质最活跃的组分,由未分解或半分解的植物残体和部分微生物分解产物组成,具有比重小、颗粒大(53~2000 μm)、C/N 比高(10~40)、周转快(几年至几十年)的特征。然而,传统的POM分离方法存在破坏土壤结构、无法获取其空间分布信息等局限。同时,POM的分解不仅受土壤孔隙结构特征的物理阻碍,反过来其分解又可促生新孔隙,二者存在显著的互馈作用。因此,如何非破坏性...


“人随春好·花满辰”上海辰山植物园2025上海月季展即将开展(图)
上海 辰山植物园 月季展
2025/5/6

广东省植物迁地保护体系建设培训班在广州举办(图)
广东省 植物迁地 广州
2025/5/3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揭示橡树物种局地适应性形成的遗传基础(图)
橡树 物种 局地适应性 遗传
2025/5/5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对滇中无量山、小黑江等地竹类进行考察和引种(图)
滇中无量山 小黑江 地竹类
2025/4/28



赤水河长江鲟自然繁殖试验取得突破(图)
赤水河 长江鲟 自然繁殖
2025/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