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固体地球物理学”相关记录1036条 . 查询时间(2.172 秒)
研究团队发现东日本大地震在海底造成巨大断层崖(图)
东日本大地震 海底 断层崖
2024/12/19
近日,日本新潟大学等机构参与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报告,他们利用载人潜水器调查了日本海沟,在海底发现了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导致的巨大断层崖。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杨传茂等-EPSL:地幔诱发华北克拉通陆内花岗岩源区的水化和氧化(图)
杨传茂 地壳 地质 环境
2024/12/25
世界上大多数富水、氧化的花岗岩沿俯冲带分布(图1),这是因为俯冲板块释放的流体携带高氧逸度物质进入上覆地幔楔和地壳,导致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通常认为氧化性的俯冲物质难以直接到达距离海沟很远的陆内环境,因而陆内花岗岩应当较为贫水、还原。然而,在距离海沟超过1000 km的陆内也分布着大面积的氧化性花岗岩(图1),比如华北克拉通和怀俄明克拉通等,这些氧化性花岗岩的成因尚不清楚。
环电流是行星磁层电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离子和电子朝相反方向的漂移运动形成,存在于具有内禀磁场的行星周围,如水星、地球、木星和土星。对地球磁层的研究证明了增强的环电流不仅会导致磁暴活动期间的地磁场减弱,而且在全球磁层-电离层耦合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太阳系气态巨行星(土星和木星)的快速自转和丰富的内源等离子体同样可以产生磁层环电流,但由于有限的卫星轨道覆盖,对环电流长期动态变化的全局研究非常困难...
近日,《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李艳/鲁安怀团队完成的题为“Electron transfer at birnessite/organic compound interfaces: mechanism, regulation, and two-stage kinetic discrepancy in structural ...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地球环境所揭示古地磁场变化对黄土129I水平的调制作用(图)
地磁 沉积 系统
2024/12/2
碘-129(129I)是一种长寿命放射性核素,因其半衰期长而在地质年代学中具有独特优势。然而,由于陆地环境中129I/127I初始比值的复杂性,该方法在陆相沉积系统中的应用长期受限。前期研究发现,海洋碘释放和流域“老碘”风化在西风、季风的作用下共同影响水系沉积系统中的碘同位素组成。然而,风尘沉积的黄土与水系沉积物的形成环境差异巨大。黄土中碘同位素存在怎样的分布特征,受控于哪些因素,其较高的沉积速率...
中国石油获202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学技术奖
中国石油 地球物理学 科学技术奖
2024/12/10
2024年11月中旬记者获悉,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公布了2024年科学技术进步奖、科学技术创新奖,中国石油共有2家企业获奖。其中,中油测井的“超小直径偶极阵列声波测井仪器研制与应用”,东方物探的“深部热储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均获得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宁波材料所在盐化水凝胶的各向异性重构及其可编程形变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图)
高分子 网络 流体
2024/11/9
生物体能够随捕食、避险等生命活动需要或环境改变而灵活变化形状。近30年来,研究人员发展出双层、梯度、取向、宏观组装等策略,设计了众多具有不对称刺激响应性的水凝胶,来模仿自然界生物的复杂精妙变形,理解变形机制。这些水凝胶的不同部位或方向在pH、电、光、磁场、温度、湿度、流体压力等刺激下产生显著的溶胀程度或力学性质差异,形成内应力,驱动整体折叠、弯曲、扭转、隆起、起皱。然而,这些不对称构筑结构是在材料...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问题地磁暴”的太阳源头(图)
天文台 地磁 太阳
2024/11/11
2024年10月26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太阳活动的多波段观测研究团组通过分析遥感及实地测量数据,成功确认了2023年3月23日至24日意外发生的大地磁暴的太阳源头:一个低密度跨赤道磁绳的隐蔽爆发。这一发现展示了低密度跨赤道磁绳可通过“弱光磁爆发”产生大地磁暴,对提升地磁暴的预报能力至关重要,研究成果以“Unexpected Major Geomagnetic Storm Caused by ...
2024年10月21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三次理事扩大会暨颁奖典礼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颁奖典礼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底青云院士宣读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及获奖人名单。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讲席教授宋晓东荣获202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学技术创新奖一等奖。
在现代地球上,板块俯冲改变着对流地幔的化学组成,与之相关的典型地幔源区被广泛研究和论证。然而,在地质历史时期,对流地幔的化学不均一性始于何时,地球动力学演化及关键构造事件是否改变着对流地幔的化学成分,这些关键科学问题的研究程度相对较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孙卫东课题组刘鹤研究员指导博士研究生陈茜采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对上述问题展开了详细研究,相关成果2024年10月16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Scienc...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820104004、42042035、91114203、42002239)等资助下,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刘少峰教授团队与国际合作者,在平板-后撤式俯冲与克拉通变形耦合机制的研究中取得进展。该研究以“平板-后撤式俯冲诱发克拉通变形(Craton deformation from flat-slab subduction and rollback)”为题,于2024...
水对大陆地壳部分熔融形成花岗岩至关重要,但其具体来源尚不清楚。靠近海沟的弧花岗岩中的水主要来自于俯冲板块的脱水作用。然而,这一机制在解释陆内花岗岩的形成时遇到了挑战,因为远离俯冲带的陆内区域难以直接获得来自俯冲板块的水。华北克拉通作为一个典型案例,其内部在晚中生代时形成了大量的花岗岩,是研究陆内花岗岩中水来源的理想地区(图1)。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2023年土耳其双重地震不同破裂过程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图)
地震 过程 结构
2024/10/17
2024年9月30日,中国科学院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王志研究员及其合作者,在2023年土耳其双重地震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中国科学地球科学》期刊上,研究员王志为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裴顺平和博士伏毅为论文共同作者
尽管大地测量和地震学观测已经揭示了土耳其双重地震破裂的初步过程...
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2023年土耳其双重地震不同破裂过程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图)
过程 地震
2024/10/14
2024年9月30日,中国科学院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王志研究员及其合作者,在2023年土耳其双重地震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中国科学地球科学》期刊上,研究员王志为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裴顺平和博士伏毅为论文共同作者
尽管大地测量和地震学观测已经揭示了土耳其双重地震破裂的初步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