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化学”相关记录6916条 . 查询时间(4.214 秒)
中国科学院稀土配位分子笼特异性识别和分离高阶富勒烯异构体研究获进展
分子 识别 分离
2025/1/10
分子识别是生物体系的重要过程,尤其在酶-底物、抗原-抗体、药物-靶点等特异性键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985年富勒烯C60的发现,开启了三维碳材料研究的新纪元。随着富勒烯碳原子数增加,其立体和构造异构体种类呈指数级增长。不同富勒烯异构体及其衍生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存在显著的异构效应,直接影响它们的光电、催化和生物医学应用。而由于富勒烯分子家族独特的球状结构,高阶富勒烯异构体的精准识别与高效分离面临挑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实现亿级原子生物分子拉曼光谱量子力学模拟(图)
原子生物 分子 拉曼光谱 量子力学
2025/1/9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T2222026)等资助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准智能化学重点实验室商红慧教授、杨金龙教授团队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刘颖高级工程师、华东师范大学何晓教授等团队合作完成的研究成果“突破量子力学物性模拟极限:亿原子级生物系统的拉曼光谱计算(Pushing the Limit of Quantum Mechanical Simulation to the Raman S...
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在构建工程微生物组处理高浓废水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图)
合成生物学 代谢 环境
2025/1/8
合成生物学的工程化设计理念,推动了微生物组人工合成的快速发展。但现有的技术水平和对微生物组变异规律理解的局限,导致合成微生物组从实验室到工业应用仍面临重大挑战。尤其是以酚醛废水为代表的高浓高毒工业废水治理,含有高浓度苯酚、甲醛等生物毒性极强的化合物,COD浓度高达4-5万,常规生化处理仅能降解几千COD,效率较低、工艺复杂,需要微生物组具备强大的抗压能力,以适应剧烈的环境波动,维持稳定高效的处理效...
中国科学院研究实现三线态光化学过程的量子相干调控(图)
光化学过程 量子 有机分子
2025/1/9
2025年1月7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凯丰与副研究员朱井义团队在光化学与光物理交叉领域中取得进展。该团队直接观测到量子点-有机分子构成的杂化自由基对的量子相干特性,实现了三线态光化学产率的高效磁场相干调控。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提出构建单层疏水碳点的动态界面以提高锌负极可逆性(图)
界面 电解液 反应 动力学
2025/1/8
2025年1月7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无机膜与催化新材料研究组(504组)杨维慎研究员和朱凯月研究员团队在水系锌离子电池负极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团队使用痕量碳点在锌负极/电解液界面处构建动态的疏水单层,以调控锌负极的双电层结构,从而改变锌沉积/溶解反应动力学,并抑制了水腐蚀,进而提高了锌负极的可逆性。
中国科学院研究实现原子氮聚合物常压合成(图)
原子 聚合物 合成
2025/1/9
颠覆性含能材料指的是能量密度比常规含能材料高一个量级以上的新一类高能量密度物质,是含能材料研究的前沿和难点,典型代表之一为聚合氮化合物。氮气分子由N≡N三键组成,约为946kJ/mol的键能成为储存最强化学能的双原子分子之一,因此,氮成为含能材料的重要组成。理论预测,氮分子在高压下将转化为N-N单键组成的具有立方偏转结构的原子晶体即聚合氮(cg-N),其中N-N单键的键能约为160kJ/mol。由...
中科大学提出甲烷介导的氨动力发动机构想(图)
甲烷 氨动力发动机 氢气
2025/1/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曾杰、姚涛、王占东,副教授李洪良团队合作,在氨动力发动机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他们提出并验证了甲烷介导的氨动力发动机构想,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德国应用化学》上。
2024年12月31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合成生物化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深圳先进院合成所生化中心”)罗小舟团队和北京大学药学院刘涛团队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化学评论》(Chemical Reviews,影响因子51.4)联合在线发表了题为“Genetic code expansion: recent developments and emerging applicatio...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所无机材料分析测试中心召开2024年青年学术交流会(图)
无机材料 分析 测试
2025/1/11
2025年12月26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无机材料分析测试中心召开了2024年度测试中心青年学术交流会。基础科研处副处长沈沪江,测试中心副主任许钫钫,测试中心支部书记、副主任钱荣以及来自中心和所内的青年科研人员及研究生参加了报告会。报告会由许钫钫主持。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乙二醇制1,2-二氯乙烷新技术”通过科技成果评价(图)
催化 工程 反应
2025/1/8
2025年12月31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低碳催化与工程研究中心(DNL1200组群)刘中民院士团队,与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乙二醇制1,2-二氯乙烷新技术”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评价会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与装备部副主任王秀江主持,华东师范大学何鸣元院士担任科技成果评价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谢克昌院士、北京化...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界面功能高分子材料团队创新提出亚胺(C=N)到烯烃(C=C)连接键原位转换的策略,首次实现单晶态sp2 -碳共轭有机框架聚合物的精准构筑,有望推动新一代具有二维/三维拓扑结构的有机半导体材料的研制。这类材料在光催化、化学生物传感器、有机光电子器件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潜力。2025年1月6日,该研究以“Synthesis of single-crystalli...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发表“二维催化剂:从模型到应用”的综述文章(图)
催化剂 模型 分子
2025/1/8
2025年1月2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能源与环境小分子催化研究中心(509组群)邓德会研究员团队发表了关于“二维催化剂:从模型到应用”的综述文章。该综述系统介绍了二维催化材料2025年来在模型体系与实际应用中的研究进展,并对二维催化剂的设计策略、存在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做出了前瞻性的展望。
中国科学院海洋所在绿色合成光催化防污材料方向取得新进展(图)
合成 催化 材料
2025/1/8
2025年1月2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绿色合成光催化防污材料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中国科学院一区TOP,IF=8.2)。
上海石化合成树脂新产品向高端化转型
中国石化 合成树脂 高端化
2025/1/10
2024年以来,上海石化合成树脂部紧密关注市场动态,充分发挥“产销研用”一体化优势,加大“高端化+定制化”产品研发与推广力度。截至2024年11月底,上海石化已完成新产品产量10.3万吨,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1.9%。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供体-受体环丙烷(DACs)领域引发了全球学术界的广泛研究,极大地推动了现代合成化学的发展。供体-受体环丙烷由于较高的环张力以及邻近的供电子和吸电子基团使碳-碳键强烈极化,成为了有机合成中宝贵的三碳结构单元。目前文献当中已报道的反应包括环加成反应、亲核试剂引发的开环反应以及重排反应,为构建包括天然产物在内的复杂结构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策略。特别是,利用供体-受体环丙烷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