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海洋科学 >>> 海洋物理学 海洋化学 海洋地球物理学 海洋气象学 海洋地质学 物理海洋学 海洋生物学 河口、海岸学 海洋调查与监测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海洋科学相关记录1999条 . 查询时间(1.64 秒)
日前,自然资源部公布自然资源系统青年突击标兵名单,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鞠鹏、池源同志被授予“自然资源系统青年突击标兵”。
近日,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科研团队与泰国普吉海洋生物中心在安达曼海开展了联合航次,成功布放了一套“白龙”浮标和一套潜标。这两套锚系观测系统的布放是中-泰气候与海洋生态系统联合实验室(下简称“中泰实验室”)下设的“季风爆发监测及其生态社会影响(MOMSEI)”项目的关键工作。
近日,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携手印尼国家研究与创新署(BRIN)地球科学与海洋研究所深海中心圆满完成印尼安汶海域生态联合调查工作。本次联合调查由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研究中心张学雷研究员和深海中心DewiZilda研究员担任联合首席科学家,深海中心主任IntanSuciNurhati研究员现场协调组织,共有来自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和印尼深海中心的20多名科研人员参与外业调查任务。
日前,2024“千创汇·智崂山”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青岛成功举办。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气中心宁春林同志凭借白龙二代浮标的技术创新项目荣获初创组一等奖,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工程中心杜星同志凭借AI驱动的科研资源整合与多元智能服务平台项目荣获初创组三等奖。这一佳绩充分体现了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领域的能力和水平。
2024年11月12日,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向阳红01”科考船靠泊码头,顺利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享航次计划2023年度东海科学考察实验研究秋季航段调查任务。
近日,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气中心白龙浮标研发团队在海洋浮标姿态预测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该团队基于前期收集的浮标姿态数据,深入研究浮标姿态变化趋势,实现了对浮标姿态的预测。
近日,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地质室海洋地质过程及演化团队在末次盛冰期以来亚北极太平洋边缘海海洋环流演化方面取得新进展。该团队借助亚北极鄂霍次克海中部站位岩芯的黏土矿物和黏土组分的微量元素数据,重建了过去2万年来太平洋水入侵鄂霍次克海的演化历史模式。研究发现全新世以来,受到阿留申低压增强的影响,入侵鄂霍次克海的北太平洋暖水明显增强,该研究对于更好的认识亚北极地区的海洋环境演化具有重要作用。
淡水湖泊蓝藻水华频发已成为全球突出水环境问题之一,造成了严重的环境和生态危害,亟需加强监测预警,避免水危机等事件发生。传统湖泊蓝藻水华监测预警方法,主要依赖于卫星遥感手段和数值模拟,受限于时空分辨率等问题,导致监测覆盖面不全,预测精度不高,特别是无法准确监测和模拟沿岸蓝藻堆积。
海洋牧场长期以来面临环境观测数据稀疏且不连续、海洋环境综合感知和预报能力差等问题,制约其高质量发展。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北斗精准导航与高分辨率遥感集成技术及区域综合应用示范”项目支持下,海洋所生态室、环流室和大数据中心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聚焦海洋牧场智能管控与少人化精准协同作业研究与应用示范,研发了海洋牧场立体监测与智能管控系统,2024年9月26日开始面向山东省沿海地区海洋牧场提供海洋环境实时预...
近日,由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岸带中心牵头编制的《无居民海岛生态本底调查技术规程》(HY/T 0458-2024)行业标准通过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并由自然资源部正式发布。本规程将于2024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
近日,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工程中心“海洋工程动力环境与海岸保护修复”团队在泥沙动力学模式领域取得新进展。研究团队基于三维非结构网格有限体积海洋模式(FVCOM)构建了“浪—流—泥沙—岩土力学”多要素耦合模式,在泥沙再悬浮机制表达及算法方面实现突破,并利用模式在黄河三角洲极端天气冲淤演变研究领域实现新进展。
2024年9月3日,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正式批准并公布了《海洋灾害水母监测技术规程》(DB37/T 4748-2024),本标准由山东省海洋局提出并组织实施,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主持制定,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山东省海洋与资源研究院共同参与完成。编制单位通过对灾害水母种群动态监测领域多年研究成果的系统总结,确立了灾害水母监测程序,规定了监测方案制定、监测设备配置、环境要素监测、灾害水母监测等...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24年度集中接收申请项目的评审结果,依托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运行的自然资源部海洋地质与成矿作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获批项目12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面上基金项目5项,青年基金项目4项,专项项目2项。
近日,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保护地管理与生态化建设研究团队在海洋物种伞护效应方面取得新突破,揭示了对渤海和黄海海洋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斑海豹实施优先保护的伞护效应,即保护斑海豹间接使本区域其他海洋动植物及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该研究成果为推动黄渤海生态区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方案。
近日,由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科研团队联合承担的广东省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发展)海洋六大产业专项“海洋公共服务专题”重点项目“海洋碳源、碳汇、碳通量调查估算及负碳技术评估应用研究”项目验收会议在广州举行,会议上项目牵头方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了汇报。该项目通过集成卫星遥感和现场观测数据,综合数值模拟等技术手段,系统评估了广东省海洋典型蓝碳生态系统分布、碳源碳汇时空变化,揭示了广东省近海蓝碳生...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