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化学工程 >>> 化学工程基础学科 化工测量技术与仪器仪表 化工传递过程 化学分离工程 化学反应工程 化工系统工程 化工机械与设备 无机化学工程 有机化学工程 电化学工程 高聚物工程 煤化学工程 精细化学工程 造纸技术 毛皮与制革工程 制药工程 生物化学工程 化学工程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化学工程相关记录5418条 . 查询时间(2.234 秒)
截至2024年12月16日,广东石化公司36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首次试用LHP-10GD催化剂取得成功,累计加注催化剂703.19吨,液化气收率由16.95%上升至21.74%,丙烯收率由5.35%上升至6.83%,汽油辛烷值(RON)由91.7提高至93以上,催化剂单耗控制在0.5千克/吨以下,取得了良好的试用效果。
2024年12月13日,安庆石化首车30吨动力电池专用焦顺利出厂,进一步拓展了石油焦高端细分应用市场。
2024年12月19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储能技术研究部(DNL17)李先锋研究员、杨晓飞研究员团队在全固态电池领域取得新进展,团队结合了卤化物电解质的高离子电导率和转化型正极多电子转移的优势,开发了一系列基于嵌入-转化耦合反应机制的高容量LixFeXx+2 (X=Cl, Br)正极材料,为高比能全固态锂电池正极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固态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成为下一代电池的重要发展方向。聚合物固态电解质因轻质、低成本、高柔韧性及易于加工等特点,有望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并促进规模化生产。
2024年12月17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纳米与界面催化研究中心碳基能源催化转化研究组(522组)潘秀莲研究员、焦峰研究员、白冰副研究员团队在合成气直接转化过程中金属氧化物结构对氢气的活化机制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揭示了金属氧化物的晶相结构和表面元素组成对氢气活化路径及反应活性具有显著影响,为理解金属氧化物在氢活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PET塑料由于其耐用、质轻等优异性能广泛应用于纺织、包装、电器等领域,但大量消费后的PET废弃物对自然界造成巨大压力。PET 废弃物的酶法解聚和回收是一种绿色可持续的资源利用策略,可以减少我们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并解决PET积累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国内外学者对PET解聚酶IsPETase进行了广泛的半理性设计与定向进化,提高IsPETase活性与热稳定性,但该酶的工程改造主要集中在由表面的环和α螺旋组成...
2024年12月5日,催化剂公司天津新材料生产基地一期项目聚丙烯催化剂装置一次开车成功。至此,该项目新建7条生产线均一次开车成功,实现全线贯通投产,部分装置已开始连续生产,将有效提升催化剂公司市场保供和应急能力。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2221003、22173058、22372153、91945302)资助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李微雪教授团队通过可解释人工智能(AI)算法,结合实验数据,揭示了金属-载体相互作用的本质,建立了其与材料性质之间的控制方程,提出“强金属-金属作用原理性判据”,解决了氧化物包裹金属催化剂的难题。相关成果以“氧化物负载金属催化剂的金属-载体作用本质(Nature of M...
2024年12月9日,记者从石油化工研究院了解到,该院研制的茂金属催化剂PME-18于日前在兰州石化30万吨/年全密度聚乙烯装置长周期工业应用中取得成功。该装置稳定运行192个小时,累计生产茂金属聚乙烯薄膜专用料产品7198吨,产品合格率达100%,完成茂金属催化剂规模化生产的攻关任务。
沸石分子筛是一种微孔结晶材料,在化工、能源、环保等多个领域应用广泛。传统沸石分子筛的微孔尺寸小于2纳米,这一特性使其成为实现客体分子择型催化和吸附分离的关键,但是这些微小的孔隙同时也限制了其在处理更大尺寸大分子过程中的应用。因此,开发出具有更大孔径尺寸的沸石分子筛一直是该领域科学家们梦寐以求的目标,同时也是一项艰巨的挑战。通过酸碱刻蚀等后处理方式,可以将介孔(2-50纳米)或大孔(大于50纳米)引...
睿咨得能源(Rystad Energy)2024年11月下旬发布的分析报告指出,当前,脱碳和摆脱传统化石燃料的压力越来越大,世界领先的油气公司正在加大对生物燃料领域的投资。bp、雪佛龙、壳牌、道达尔能源、埃克森美孚和埃尼等主要参与者认识到全球对可持续燃料来源的需求不断增长,正在将生物燃料纳入其更广泛的能源转型战略中。
锂氧气电池(LOB)是一种具有超高理论能量密度(≈3500 Wh kg-1,基于正极放电产物Li2O2计算)的下一代能源技术。然而,由于正极的O2/Li2O2气固转化反应动力学迟滞,常导致电池的实际能量转化效率低、稳定性差,故提升正极反应动力学已成为LOB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迄今为止,由d带中心等近壳层物理特征决定的热力学结合强度,被广泛认为与O2/Li2O2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密切相关,而活性...
2024年12月11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储能技术研究部(DNL17)李先锋研究员团队在低温水系锌溴液流电池溴络合剂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提出了多溴化物络合物极性调控策略,阐明了溴络合剂结构对多溴化物性质的影响机制,合成了新型高性能络合剂,实现了锌溴液流电池在低温和室温条件下的高效稳定运行。
固态电池因其潜在的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成为下一代电池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其中,聚合物固态电解质因轻质、低成本、柔韧性和易于加工等特点,有望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促进规模化生产。2024年12月10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先进碳材料研究部科研人员在聚合物固态电解质领域取得新进展。研究人员在高度结晶的聚环氧乙烷(PEO)块体中发现了离子的自适应扩散现象,提出了使用高结晶PEO块体作为中间层的固态电解质...
近期,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李承辉教授团队与金钟教授团队合作,在电池材料领域取得系列进展。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