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人类学”相关记录733条 . 查询时间(1.515 秒)
专家呼吁启动“人类基因组计划2”
人类基因组 细胞研究 预防疾病
2024/9/30
在近期出版的《细胞研究》杂志发表的一篇社论文章中,20多名专家共同呼吁:大幅拓展并深化人类基因组研究,尽快启动“人类基因组计划2”(HGP2)项目。
和平文化遗址古人类用火历史找到新证据
和平文化 古人类 证据
2024/9/30
火的发现和利用改变了古人类的生存方式和生产方式,是人类演化进程中最重要的里程碑。因此,旧石器遗址用火遗迹是早期古人类行为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学院教师课题入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公示名单(图)
上海 外国语大学 社科基金 法律人类学
2024/10/28
古基因组结束拉帕努伊人“生态自杀”争议
古基因 复活节岛 拉帕努伊岛
2024/9/14
拉帕努伊岛(也被称为复活节岛)是世界上最孤独的有人居住的地方之一,其考古记录吸引了许多人的想象力,其中包括被称为“摩艾”的标志性巨石雕像。对拉帕努伊岛的广泛研究产生了两个突出的争论。首先,拉帕努伊人的历史被描述为一个资源过度开发的警告故事,最终导致了人口的大规模崩溃——“生态自杀”理论。其次,在与欧洲人接触之前,跨太平洋航行到美洲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争议。
复活节岛人口为什么“崩了”
复活节 人口 拉帕努伊岛
2024/9/14
一项研究显示,复活节岛(又称拉帕努伊岛)的古代人口衰退不太可能是由一次人口崩溃事件导致的,从而推翻了充满争议的“生态自杀”理论。新的研究结果为搞清复活节岛人口史提供了新的窗口。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在脑钙化症治疗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图)
治疗 神经元 遗传
2024/9/5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2025012、U1905210、82201563)等资助下,福建医科大学陈万金教授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熊志奇研究员与临港实验室程学文副研究员在脑钙化症治疗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反义寡核苷酸提高SLC20A2表达并抑制人源化小鼠脑钙化(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s enhance SLC20A2 expre...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考古发现完善泥河湾盆地古人类技术演化链条(图)
古人类 演化 旧石器
2024/8/9
2024年8月1日,国际地学类专业期刊《第四纪科学评论》(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裴树文研究团队联合汕头大学、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等单位对泥河湾盆地吉家庄旧石器遗址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中更新世古人类技术特点与适应行为。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所在动物个性演化机制方面获得进展(图)
演化 疾病流行 生态
2024/8/14
与人类相似,动物的行为表现(如探索、冒险、社群交往)在不同时段或不同场景常常存在显著的个体间差异,这种差异又称为动物“个性”(animal personality)。个性在动物界普遍存在,且在物种形成、疾病流行与传播、种群入侵等生态和演化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阐明动物个性的演化和维持机制是当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我国或发现首个中等体型暴龙物种(图)
暴龙物种 浙江自然博物馆 白熊龙
2024/8/22
浙江自然博物馆的郑文杰与合作者描述了一个距今约1亿年至6600万年前晚白垩世时代的中等体型的深吻暴龙新物种,代表了暴龙科在亚洲最南部的身影,为暴龙科在晚白垩世的多样性和演化提供了见解。相关研究7月25日发表于《科学报告》。
当哺乳动物深时演化遇上临床医学
哺乳动物 临床医学 内蒙古
2024/8/22
2024年4月,《自然》同期发表了两篇关于中国云南禄丰、内蒙古燕辽生物群的侏罗纪哺乳动物的研究成果,揭示了哺乳动物最早的牙齿分化、中耳和颌关节的转化,涉及哺乳动物演化中一些最为基本的问题。该研究引起了相关研究领域的关注。
泛大陆是晚古生代-中生代时期地球上存在过的一个超级大陆,现在所有的大陆在当时都拼合成了一体。泛大陆形成于晚古生代,位于其东部边缘的华北板块在早古生代时期是一个“孤岛”,随后与塔里木板块发生拼合,并与泛大陆的主体相连通,但连通的具体时间一直存在争议。2024年7月26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刘俊课题组在《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
蝠蝇是蝙蝠体表一类专性吸血的寄生虫,其在蝙蝠种群中分布十分广泛,目前已知的有五百余种分布在世界各地,有研究表明单只蝙蝠携带的蝠蝇甚至可以达到数十只,且已知蝠蝇携带有多种病毒。但缺乏对蝠蝇演化适应机制的解析,以及蝠蝇在蝙蝠病原跨种传播中的作用也尚不清楚。
研究填补三千年来中原人群古基因组数据空白
基因 明清时期 考古
2024/8/22
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郑州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等单位成功提取和测序了从西周、春秋、唐代到明清时期的中原地区38个古人的基因组,论证了3000年来中原地区人群遗传稳定性。该研究填补了中原人群距今3000年来的古基因组数据的部分空白。日前,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通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