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力学 >>> 流体力学 >>> 气体动力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气体动力学相关记录25条 . 查询时间(3.827 秒)
工业革命之后大气的CO2浓度一直持续升高,CO2浓度的升高将对植物的生理功能和生长造成重要影响,然而目前对于亚热带带植物的水力结构和生长如何响应CO2浓度升高还缺乏研究。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树木年轮与环境演变组的付培立副研究员和范泽鑫研究员,与安徽师范大学、沈阳应用生态所、缅因大学,西澳大学以及哀牢山生态站的研究人员合作,利用哀牢山生态站的CO2人工气候室,研究了...
气体钢瓶是可靠的高压气源,具有经济、安全、易获取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实验室、中试装置和制造业等领域。气体钢瓶中充装的气体性质多样,可具有惰性、氧化性、易燃或有毒,这些气体的大量泄漏会对人员和财产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因此,全面了解气体钢瓶的相关知识,减少不当操作,合理安全地使用气体钢瓶至关重要。
甲烷(CH4) 和二氧化碳(CO2) 是湿地土壤有机碳分解的主要气体产物,也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CH4的全球变暖潜能是CO2的至少28倍,故CH4与CO2的相对排放量是探究气候变暖影响湿地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因素。全球湿地CH4与CO2排放的温度敏感性是当前气候变化研究中的焦点之一。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已经对全球气候、生态安全和人类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显著影响,而厘清和量化全球湖泊和水库的温室气体排放也是全球碳氮水循环中基础和核心的科学问题之一。为此,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王思远研究员团队联合美国波士顿学院(Boston College )田汉勤教授团队,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题...
2024年2月2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安光所孟钢研究员团队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研发了基于自加热调制的微型电子鼻,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ACS Sensors上。半导体气体传感器阵列热调制与深度学习算法的发展赋予了“非特异型”电子鼻无穷的识别潜能,现有外部加热传导型气体传感器通常需要几秒才能达到设定温度,最快需要几十甚至上百秒才能获取足够的分子特征进行准确的分子识别。较慢的识别速率限制了电子鼻在化学战...
可压缩湍流边界层在超/高超声速飞行器等航空航天应用中广泛存在。探究可压缩湍流是航空航天飞行器设计的迫切需求。由于多数飞行器具有钝头体特征,因此剖析钝锥外型具有较强的工程价值。2023年12月19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李新亮团队使用GPU加速技术,对不同锥头钝度的钝锥体进行了超大规模的直接数值模拟研究。该研究有助于科学家探讨高超声速可压缩边界层自然转捩的过程。相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近代力学系、中国科学院材料力学行为和设计重点实验室教授王奉超研究团队在纳米通道气体输运的理论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提出普适的Knudsen理论模型,适用于定量描述任意壁面粗糙度的纳米通道内的气体流量。11月15日,该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气体递质一氧化氮(NO)、一氧化碳(CO)和硫化氢(H2S)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促使多种外源性供体分子及载体的设计和制备。和传统药物分子不同,以气体的方式直接吸入给药治疗需要严格控制剂量,而吸入后的气体递质快速代谢,较难到达病灶位置。由可控触发方式激活供体分子释放,可以优化气体递质的药代动力学及降低生物毒性,实现气体递质在生物体内的良好生物学效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高分子科学与工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近代力学系、中国科学院材料力学行为和设计重点实验室的王奉超研究团队在纳米通道气体输运的理论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提出普适的Knudsen理论模型,适用于定量描述任意壁面粗糙度的纳米通道内的气体流量。2023年11月15日,该研究成果以"A generalized Knudsen theory for gas transport with specular and dif...
沉积盆地中的页岩是天然的纳米孔隙介质。天然气及伴生特种气体如氦气等的成藏和开发均受到泥页岩地层的影响。剖析泥页岩纳米孔隙中气体差异传输行为,利于页岩气勘探开发,并有助于揭示含氦天然气富集成藏过程。
金属锂、金属钠等活性碱金属因具有较高比容量在高能量密度电池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实现金属锂/钠大规模可持续制造、运输和储存的关键在于其空气稳定性。然而,一个有趣且常见的现象是金属锂在干燥空气中稳定,而金属钠不稳定。对此现象的通常解释是钠比锂更容易失去电子,但是,具体的化学钝化机制尚不清楚。对该现象的理解有助于对初始电极固体电解质界面(SEI)、金属-气体电池中的气体交叉反应等复杂效应的正确解释,...
泥炭地储存了全球土壤10-30%的总有机氮和总有机碳,对全球温室气体N2O、CH4和CO2的释放影响重大。自人类世(Anthropocene)以来,北方季节性冻土区泥炭地以地球平均升温速率两倍的速度(每10年0.6°C)升温。升温引起氮矿化速度加快,导致冻土区泥炭地大量非活性氮变为生物可利用态氮,并进入微生物氮循环过程。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北极和亚北极地区永久冻土区泥炭地已经融化并释放大量N2O。...
2023年1月28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基于我国市政污水处理设施运行与碳排放的大数据分析,全面评估了污水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并探讨了其未来减排潜力及技术路径,为回答污水行业如何实现碳中和这一重要问题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研究成果以“Spatiotemporal Pattern of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in China’s Wastewater Sect...
气体吸附是页岩中重要的气体行为,吸附气是页岩气主要的赋存状态之一。页岩气体吸附特征与机理对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勘探有利区优选及开发策略选择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页岩气体吸附研究多聚焦于甲烷一元气体吸附体系,针对具有更强吸附能力的乙烷关注度较低。乙烷是页岩气中除甲烷外最主要的烃类气体种类,二者的竞争吸附行为会显著影响页岩孔隙中的气体赋存状态和页岩气开采过程中的气体迁移特征。此外,页岩气产层温压条件下...
2018年11月5日,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公布了2018年度全国高校“杰出·百佳·优秀科技期刊”评选结果。山东大学科技期刊社编辑出版的《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被评为“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被评为“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近年来,科技期刊社紧紧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以创建“名刊强社”为目标,认真谋划发展蓝图,实施“期...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