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材料科学 >>> 金属材料 >>> 黑色金属及其合金 有色金属及其合金 非晶、微晶金属材料 低维金属材料 特种功能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金属材料相关记录1302条 . 查询时间(5.738 秒)
2025年4月8日,扬子石化使用中国石化自主研发的新型茂金属催化剂,完成茂金属聚丙烯产品试生产任务,经检验产品质量合格,这标志着该公司首次产出茂金属聚丙烯合格产品。
近期,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卢磊研究员团队领衔的一项最新科研成果,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结构设计思路,在成功让金属材料保持高强度、高塑性的同时,大幅提升其稳定性。这项成果于北京时间4月4日凌晨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发表。
2025年3月7日,在重庆普利特新材料有限公司,一批来自四川石化的CI73H聚丙烯产品正接受严苛的性能测试。“这批产品的抗冲击强度优于同类产品,VOCs指标测试结果达到汽车行业PV3938标准。”重庆普利特新材料有限公司技术工程师姚工说。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制造业的不断升级,对高强度、高塑性、高导电性及抗疲劳金属材料的需求日益迫切。因此,提升金属材料的强度、塑性、导电率及疲劳性能具有重要工程意义。然而,如何突破强度-塑性和强度-导电率之间制约关系,一直是金属材料领域重大国际难题。张哲峰研究员团队长期开展金属材料塑性变形、强韧化及高强-高导机制研究,通过揭示位错和电子对金属材料强度、塑性、导电率的影响,近期在这...
心血管支架是治疗冠脉血管狭窄性病变的有效途径,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支架的植入会使狭窄的血管得到扩张,从而改善局部供血,缓解急性供血不足症状,有效挽救患者生命。但在心血管支架的临床应用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如内皮化延迟、支架内再狭窄、晚期血栓等。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可降解支架应运而生。可降解镁合金支架是最早应用于临床的可降解金属血管支架产品,虽然可以通过降解解决支架内再狭窄和晚期血栓问题,但仍存在因降解...
提高金属材料疲劳强度是工程构件安全服役的重要保障。作为目前已知疲劳强度最高的金属结构材料,高强钢的拉伸强度早已突破3 GPa,但其拉-压疲劳强度长期未能突破1 GPa的瓶颈。2025年3月5日,张哲峰研究员团队与李殿中院士团队合作,在GCr15轴承钢疲劳开裂模型与性能优化方面取得新的突破:通过建立夹杂物-强韧性协同调控理论,并采用稀土改性技术,成功地将轴承钢的拉-拉疲劳强度提高到1600MPa,拉...
金属材料通常以原子排列长程有序的晶态方式存在,但在快速凝固等制备条件下,非晶态也是金属材料的重要存在方式。具有“非晶-晶体”双相结构的非晶合金复合材料可以兼具非晶态和晶态金属材料的性能特征,因此受到广泛关注。其中,Ti基非晶合金内生β-Ti复合材料因具有较大的非晶形成临界尺寸、出色的微观组织可控性、多样的微观变形机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物理化学特性,在航空航天、军事装备、石油化工、机器人、新能源等领...
氨作为一种兼具重要化工原料和无碳能源载体双重属性的关键化学品,不仅在工业生产中占据核心地位,还因其显著的经济附加值而备受关注。然而,传统工业技术路线合成氨需要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运行,其能耗占全球电力消耗的2%,并贡献了1%~2%的人为二氧化碳排放量。在此背景下,电催化硝酸根还原反应制氨技术应运而生,为含硝酸盐废水的资源化利用开辟了新路径。该技术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即可实现高效的硝酸盐转化,在环境治理与...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精密工程研究所宗文俊教授团队提出一种基于金属材料表面各向异性的结构光效应实现多晶金属材料微观组织表征的新技术。相关研究成果以《基于金属晶体取向激发V形微光栅各向异性结构色效应实现金相组织表征》(Spatial grain orientation induced structural coloration anisotropy of the micro V-shaped m...
2025年2月18日,广州石化使用中国石化自主研发的茂金属催化剂,在聚丙烯装置完成首批茂金属聚丙烯试产工作,这是国产茂金属催化剂首次成功应用于三井工艺聚丙烯装置产出合格产品。
甲醛(HCHO)是室内环境中主要的气态污染物之一,具有致畸、致癌危害。常温催化氧化技术是控制室内甲醛污染的有效途径,贵金属纳米催化剂具有较强的分子氧(O2)活化能力,是目前最理想的常温催化材料。然而,贵金属的成本严重制约其大规模应用,精细调控催化剂的电子结构,实现超低负载量贵金属对O2的有效活化,对高效甲醛净化技术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12月27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朱强和罗爽课题组以密度泛函理论(DFT)为辅助,实现了钯催化吲哚芳基异腈的C-H亚胺基环化反应,对映选择性合成了多种稠环吲哚骨架的阻转异构体。相关研究成果以DFT-Assisted Atroposelective Construction of Indole-Fused N-Heteroaromatic Frameworks through...
2024年12月5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中心王俊峰研究员课题组,依托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SHMFF),在蛋白仿生矿化与金属有机框架(MOFs)结合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成功构建了一种由蛋白笼包裹的生物型纳米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大幅提升了其结构稳定性、亲水性、生物相容性和药物负载能力。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Nano Letters上。
2024年11月5日,上海科技大学创意与艺术学院智造系统工程中心(CASE)张振波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马英杰课题组在增材制造领域期刊《增材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发表了题为“Additive manufacturing of a new titanium alloy with tunable microstructure and isotropic prope...
2024年11月5日,上海科技大学创意与艺术学院智造系统工程中心(CASE)张振波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马英杰课题组在增材制造领域期刊《增材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发表了题为“Additive manufacturing of a new titanium alloy with tunable microstructure and isotropic prope...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