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高层大气物理学”相关记录40条 . 查询时间(1.705 秒)
专家详解:“历史最暖年份”为何寒潮频繁来袭
寒潮 来袭 最暖年份 厄尔尼诺
2024/12/19
2023年11月以来,我国已先后遭遇两次寒潮天气。2023年11月24日,寒潮影响接近尾声,中央气象台解除寒潮预警。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太阳高层大气反常加热取得重要进展(图)
太阳高层大气 磁场
2024/4/20
2024年2月26日,天体物理学国际期刊《天体物理学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抚仙湖太阳观测和研究基地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描绘了太阳高层大气(日冕和色球层)反常加热的完整物理图像。
2024年全球升温或首破1.5℃(图)
全球升温 2024年 地表温度 创纪录
2024/12/19
英国国家气象局2023年12月8日预测,2024年可能是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比工业化前时代高出1.5℃以上的第一年。这是英国气象局首次预测一年内气温有可能暂时超过1.5℃,暂时超过并不意味着违反了《巴黎协定》。
研究认为,森林得到恢复和保护将吸收2260亿吨碳(图)
森林 恢复 吸收 温室气体
2024/12/18
根据近日发表于《自然》的一项研究,全球森林如果得到恢复和保护,有助于从大气中去除约2260亿吨碳。这相当于以目前的速度燃烧化石燃料约20年的排放量。一些专家表示,与之前一项有争议的研究相比,新研究对森林碳捕获潜力提供了更可靠的估计,但批评人士对这个新数字能否实现表示怀疑。
升温1.5℃窗口期或将在2030年前结束
碳预算 二氧化碳 2030年 气温上升
2024/12/12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研究人员领导的一项研究表明,如果不迅速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到2030年,全球气温上升1.5℃的可能性有50%。这项2023年10月30日发表在《自然·气候变化》上的研究,是对全球碳预算的最新、最全面的分析。碳预算是指在将全球变暖限制在一定温度以下的情况下,估计可排放的二氧化碳的数量。
生物质燃烧是大气颗粒物尤其是碳气溶胶的重要贡献源,通过改变辐射平衡和云特性等条件而影响区域环境变化。作为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变化敏感区域,对区域和全球气候环境具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生物质燃烧排放颗粒物沉降于冰雪表面会加速其融化,并影响到区域水资源安全。因此,探究该区域生物质燃烧排放气溶胶的时空变化、传输等因素,对评估其区域气候环境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遥感所曾招城研究员获得了2022年度Richard M. Goody Award。该奖项由Elsevier出版社和大气辐射权威期刊JQSRT联合设立,以领域先驱美国科学院院士Richard M. Goody的名字命名,每年授予一位在大气辐射传输和遥感方向做出突出贡献的青年科学家。
中国科大团队首次报道汤加火山喷发而激发的高层大气全球扰动(图)
火山喷发 高层大气 地球
2024/6/17
2022年1月15日汤加火山(20.54° S, 175.38° W)喷发被认为是自1883年喀拉喀托火山(Krakatau)以来最强的喷发事件,该灾害性事件导致了地震、海啸和剧烈的大气扰动,引发了学界广泛关注。过往关于火山喷发的影响研究主要集中在中间层以下的低层大气和电离层方向,对于热层大气响应的研究则鲜有报道。
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在低层大气极端事件影响中高层大气机制研究方面获进展
中高层大气机制 大气层耦合
2022/10/10
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方向覆盖中低纬度,东西方向横跨四个时区,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拥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丘陵、平原等多种地形地貌以及漫长海岸线,呈现出独一无二的地形地貌特征,造就了我国上空高层大气扰动受剧烈天气事件、地形变化强迫、上下大气层耦合等多重影响的独特特性,成为天然的实验室。全天空气辉成像仪是探测和研究大气波动二维分布的有效手段。大气波动在中高层大气中的传播范围很大,而单台气辉成像仪由于有限的观...
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方向覆盖了中低纬度,东西方向横跨4个时区,并且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拥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丘陵、平原等多种地形地貌,还拥有漫长海岸线,在世界上呈现出独一无二的地形地貌特征,也造就了我国上空高层大气扰动受剧烈天气事件、地形变化强迫、上下大气层耦合等多重影响的独特特性,成为天然的实验室。全天空气辉成像仪是探测和研究大气波动二维分布的有效手段。由于大气波动在中高层大气中的传播范围很大,而单...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等揭示液相二次有机气溶胶的来源和形成机制(图)
液相二次 有机气溶胶 形成机制
2022/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