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临床医学 >>> 外科学 >>> 胸外科学 >>>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知识要闻 胸外科学相关记录170条 . 查询时间(2.841 秒)
近日,由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胸外科牵头编写的“机器人胸外科日间手术临床实践专家共识”在《中国内镜杂志》2021年27卷8期发表。该共识由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胸外科张春芳主任牵头的“机器人胸外科日间手术临床实践专家组”共同编写,专家组成员来自胸外科、麻醉科、日间病房、护理各专业领域。共识还邀请了全国各大胸外科机器中心的胸外科同行进行了讨论和修订。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是一种发病急骤、来势凶险的灾难性疾病,起病死亡率高达50%,急性期内每过一小时死亡率即增加1%,若不经有效治疗,3个月内死亡率可达90%。目前,通过外科手术置换病变的主动脉仍是最佳的治疗方式。而对于理想术式的探索,一直以来是全世界心血管外科同道所关注的热点话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外科大血管亚专科团队多年来不畏艰辛,一直深耕于此,如今已取得丰硕成果。
近年来,“精准微创外科”的理念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治疗当中。在手术治疗过程中追求最小的手术切口和损伤、最轻的全身炎症反应以及最小的瘢痕愈合,是“精准微创手术”的最终目标,也是增加患者术前全面评估、减少术中不必要的组织损伤、减轻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手段,对患者的机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将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近日,在近日,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多学科协作下,胸外科成功为一位饱受疾病痛苦的肝移植术后高难复杂食管癌患者完成了新辅助治疗后高难度肿瘤切除手术,目前患者已康复出院。彰显了我院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的优势,也是对我院整体救治能力和水平的再次验证!
日前,一项关于双免疫治疗改善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生存获益的全球多中心临床研究取得突破性成果,上海市胸科医院肿瘤科主任陆舜教授是中国主要研究者。基于研究成果,我国首个恶性胸膜间皮瘤“双免疫”疗法获批,打破了15年来此类疾病无新药的僵局。这一新的联合治疗方法,使患者总生存期翻番,死亡风险降低26%,有望成为恶性胸膜间皮瘤新的标准治疗模式。胸科医院作为此项研究的中国区组长单位,潜心钻研难题,探索医疗高地,...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王俊院士课题组与清华大学刘鹏研究员课题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陈晓芳副教授课题组合作类器官与芯片结合的研究新成果“Patient-derived organoids analyzed on a superhydrophobic microwell array for predicting drug response of lung cancer patients within a...
2020年5月16日,国际著名医学杂志《胸》(CHEST,SCI收录,影响因子9.657》在线发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风湿科鲍春德教授研究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无肌病性皮肌炎相关间质性肺疾病的死亡风险预测模型(FLAIR模型)。这是国际上第一个用于预测此种疾病死亡风险的模型,它的建立不仅有助于早期识别高危患者,更重要的是可以根据该风险分层为患者提供精准的治疗方案,有利于大大降低该类患者死亡...
近日,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心血管内科采取徒手经上腔静脉拔除电极的方法,成功为一名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1年,起搏器囊袋感染的患者,实施了“起搏器及电极拔除术”,术后患者病情稳定,不日将出院。
心力衰竭是所有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做好诊疗规范化非常关键。近二十年来,虽然我国心衰诊疗有所进步,但目前仍面临以下三大挑战。第一、心衰的发病率持续增高,“后备军”庞大,治疗效果差,死亡率高,5年生存率与恶性肿瘤相仿;第二、 诊疗欠规范、当前心衰治疗与指南差距较大,误诊、漏诊、检测不到位,用药欠规范等情况比较普遍。尤其一些与心衰相关的罕见病,如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心肌病(ATTR-C)等,还并未引...
日前,39岁的小曹遭遇了惊魂一刻——困扰他16年之久的克罗恩病突然发难,失控的自身免疫导致小肠穿孔,超过1000毫升肠内容物泄漏至腹腔中,血压持续下降、心率飙到近150次/分、神志逐渐淡漠……若不及时救治生命危在旦夕。危急时刻,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腹部外科疑难病诊治中心尹路教授领衔的外科团队与EICU密切配合,帮助患者涉险闯过术前休克关、术后脓毒血症关,终于摆脱死神追击。
12月4日,由上海市医师协会、上海市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主办,APAGE(亚太妇产科内视镜暨微创治疗协会)、上海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妇科内镜学组协办,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下简称一妇婴)APAGE妇科微创培训中心及生殖外科共同承办的2021 APAGE&SFMIH机器人与单孔腹腔镜论坛与女性生育力保护论坛正式开幕。众多国内外妇科微创领域的专家通过这场线上的国际学术会议,分享妇产科领域前沿动态...
【本站讯】现代医疗科技的进步离不开高新技术的开展和先进设备的应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DaVinci XI)自2020年7月20日装机运行以来,齐鲁医院副院长、胸外科学术带头人田辉教授率先开展了达芬奇机器人微创手术,并创造了完成100例机器人手术用时最短的新世界记录。日前,胸外科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超500例,标志着医院胸外科微创手术正式步入“机器人微创时代”。
【本站讯】4月10日,为推动山东省胸外科领域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及临床实践的广泛普及,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胸外科在济南成功举办“山东省胸外科ERAS全省模式启动会”。齐鲁医院副院长田辉教授主持会议并致辞,来自全省各地近百位胸外科医护专家参会。
“医生告诉我,只做一次手术,就能解决所有问题,我还有些不敢相信。没想到睡了一觉,肺癌切除了,心脏的毛病也全都治好了!”日前,上海市胸科医院多学科团队紧密协作、强强联手,充分发挥心胸专科特色,运用联合手术成功救治了一名肺癌合并多个心脏病的患者。这种胸心联合治疗模式充分发挥医院专科特色,能让患者少“挨”一刀,少受一次痛苦折磨,彰显出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胸科本色。
日前,上海市胸科医院肿瘤科常务副主任罗清泉教授,带领团队成功完成了中国首例国产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肺叶切除动物试验。这是受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资助,由上海交通大学和市胸科医院共同合作开展的临床研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