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基础医学 >>> 人体免疫学 >>>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知识要闻 人体免疫学相关记录319条 . 查询时间(1.878 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爆发以来,全球感染人数已超过一亿人,死亡病例已超过两百万人,给全球社会经济带来了极大灾难。认识和理解新冠肺炎发病机理对于诊疗与防控具有重要意义。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在生命科学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催生了许多重要的生物学发现,然而,该技术在新冠肺炎研究中的应用因其成本高、样本量小,存在统计效力不足、结论可靠性疑问等问题。
从安徽农业大学讲席教授马丁·F.巴赫曼和查丽莎教授团队研究发现,新冠病毒表面抗原蛋白间距不利于人体免疫系统的识别,进而不能使人体产生良好的保护抗体反应。该项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自然》子刊。与所有病毒相似,人体对抗新冠病毒的一个重要保护机制是能够产生针对该病毒的保护性抗体。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与其他病毒感染不同,新冠病毒感染者产生的保护性抗体浓度较低,持续时间较短。
一位恶性淋巴瘤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体内的肿瘤在未给予激素治疗、化疗、免疫治疗的情况下大面积消失。人体免疫系统经常会把肿瘤细胞当成正常细胞,此时患者体内的免疫系统就成了“睡狮”。专家认为,新冠病毒的入侵,可能叫醒了“睡狮”,激发了人体特异性免疫或广谱免疫,从而把肿瘤细胞和其他病毒等一并干掉。
AMPK是调节生物能量代谢的核心分子之一,是治疗代谢疾病的重要靶点。AMPK感知细胞代谢状况,葡萄糖、ATP等缺乏引起AMPK激活1,促进细胞中能量的产生,并抑制各种消耗能量的生理过程,从而维持细胞的代谢稳态。但是人们对于抑制AMPK活性的负调节机制却知之甚少,缺乏对于AMPK信号通路调控方式的全面认识。研究能量过剩如何抑制AMPK信号通路,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全面了解AMPK信号通路的调控,而且对于...
人类的免疫系统起始于受精2-3周时的卵黄囊(Yolk sac),在3-4周时胚胎的Aorta-Gonad-Mesonephros(AGM,主动脉-性腺-中肾)区也出现造血干细胞。随后,卵黄囊和主动脉干细胞迁移至胎肝,胎肝造血功能在7-17周达到峰值,在20周左右衰退。在11周时,前体细胞进入骨髓,20周后骨髓成为主要的造血器官。近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科研究所的张玉霞教授团队...
近日,高等医学研究院王培会教授课题组和基础医学院高成江教授课题组在新冠病毒逃逸人类抗病毒免疫方面取得新进展,在Nature旗下期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杂志(IF=13.5)上发表了题为“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 membrane (M) pro...
人是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的唯一自然宿主【1】。在人类历史中,结核分枝杆菌导致了超过十亿人的死亡【2】,是导致死亡人数最多的感染性疾病,西方将结核称为“白色瘟疫” (white plague)【3】。当人初次接触结核菌时,个体反应存在巨大差异。大约5-10%的初次接触者会出现临床症状(原发性结核),85%会进入结核潜伏期(潜伏性结核 - 感染了结核,但...
新冠病毒SARS-CoV-2传播所致全球大流行迄今仍未见消退迹象,但已导致6600多万民众被感染,超过150万人死于新冠,目前依然没有治疗和预防新冠感染的有效药物。不管国际上对新冠病毒的紧迫研究,新冠病毒感染真正的发病机理仍然不清,特别是病毒感染早期的关键性细胞和分子事件未被揭示,成为破解新冠难题的重要制约因素。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黄波团队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Cell Researc...
衰老是生命过程的必经阶段,而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受衰老影响最大的系统之一。目前,与脑衰老相关的认知功能减退已成为老年人健康的巨大威胁。正常衰老伴随着神经发生关键区域——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数量的减少。在衰老大脑中,70%以上的新生神经前体细胞无法存活和成长为成熟神经元,并且大脑认知功能出现进行性减退。衰老这一过程伴随着机体系统性炎症的增加,但目前还不清楚在正常脑衰老的过程中,免疫系统是否参与并发挥了哪...
人体免疫反应包括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当病原体入侵宿主后,首先启动固有性免疫反应,其中抗病毒免疫中主要发挥作用的是Ⅰ型干扰素及其调控的信号通路。IFNβ可以激活JAK-STAT通路,促进TNFα、IL-6等大量炎症因子的表达,从而启动机体抗病毒免疫反应。
国际顶级免疫学期刊《Immunity》北京时间11月25日刊发了中山大学人类病毒学研究所张辉教授课题组开发针对新冠病毒的新型纳米颗粒疫苗的成果。课题组发现通过纳米颗粒偶联可以显著增强蛋白疫苗的保护性免疫响应,目前,这款纳米颗粒疫苗正在向国家药监局申报临床批件。文章称,这款纳米颗粒疫苗在小鼠体内诱导的针对新冠病毒的中和抗体滴度位居全球第一,在恒河猴动物体内诱导的中和抗体滴度位居世界第三。尽管各个实验...
人体免疫反应包括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当病原体入侵宿主后,首先启动固有性免疫反应,其中抗病毒免疫中主要发挥作用的是Ⅰ型干扰素及其调控的信号通路。IFNβ可以激活JAK-STAT通路,促进TNFα、IL-6等大量炎症因子的表达,从而启动机体抗病毒免疫反应。
2020年11月11日,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中心/浙江省良渚实验室的张进团队与浙江大学药学院翁勤洁团队以及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河团队联合在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IF: 11.059) 杂志上发表标题为Pluripotent Stem Cell-derived CAR-Macrophage Cells with Antigen-depend...
核酸天然免疫识别(innate nucleic acid sensing)是一类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的生物学机制,存在于机体几乎所有类型的细胞中,不仅对宿主细胞抵抗外源病毒感染至关重要,更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炎症疾病和肿瘤免疫中有重要功能。但是至今为止,对核酸免疫的细胞生物学功能,除了已知细胞自噬、细胞分化/转分化和细胞衰老外,所知非常有限。另一方面,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供应单位。线粒体动力学调控线粒...
先进的人类免疫系统已发展成为一种针对多种疾病的有效保护系统,癌症就是其中之一。免疫系统使用一种监控系统:immunological surveillance 识别并摧毁癌细胞。 然而,就像化身博士的两个分身一样,免疫系统有时会出现双重性格,有利于肿瘤的发展而不是破坏癌细胞。这种双重行为让科学家们难以找到检测药物开发的预后指标。 近期,西班牙国家癌症研究中心(CNIO)黑色素瘤小组负责人 Mar...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