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兽医学 >>> 家畜病毒学 >>>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家畜病毒学相关记录174条 . 查询时间(3.844 秒)
2021年9月1日,省科技厅委托广东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组织专家在参加单位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畜禽重要疫病新型检测试剂盒的创制与产业化”项目结题验收会仪。会议由广东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杨伟聪主持,验收专家由来自广州海关技术中心、中山大学、广东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等7个单位的专家组成,其中技术专家5名,财务专家2名,林志雄研究员担任专家组组长。
近日,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第450号公告获悉,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动物流感及禽新发病毒病病原生态学团队研制的鸭坦布苏病毒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获批一类新兽药注册证书。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基础免疫创新团队研究发现,非洲猪瘟多基因家族蛋白pMGF505-7R与非洲猪瘟病毒的致病力相关,揭示了非洲猪瘟病毒的免疫逃逸的一种新策略,为非洲猪瘟病毒致病机制探索和疫苗的研发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相关研究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病原学(PLoS Pathogens)》上。
2021年7月30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陈化兰院士及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邵峰院士共同在《国家科学评论》在线发表题为《H7N9流感病毒通过激活gasdermin E介导的肺上皮细胞焦亡引发致死性细胞因子风暴》的研究论文,在国际上首次揭示H7N9感染引发细胞因子风暴及高致死性机制,这一发现将有助于开发针对H7N9病毒的特效抗病毒药物。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禽免疫抑制病创新团队首次证实,Hexon蛋白第188位氨基酸是决定血清4型禽腺病毒(FAdV-4)致病性的关键氨基酸,相关研究成果以“A Single Amino Acid at Residue 188 of Hexon Protein is Responsible for the Pathogenicity of the Emerging Novel Fowl...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Virology刊发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口蹄疫与新发病流行病学创新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系统揭示了非洲猪瘟病毒E120R蛋白靶向负调控cGAS-STING通路的分子机制。论文题目为:“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E120R protein inhibits interferon-β production by inter...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小动物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团队从患有短喙侏儒综合征的樱桃谷肉鸭中分离到一株新型鸭小RNA病毒。相关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兽医微生物(Veterinary Microbiology)》上。
为了解新冠病毒在动物中的发生、发展及变化趋势, 2021年5月28日下午,浙江大学黄耀伟教授应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邀请做客“舜耕论坛”,做了题为“新型猪冠状病毒的发现、病原生物学与跨种传播”的专题学术报告。畜牧兽医所党委书记吴家强主持会议,山东健牧有限公司总经理秦卓明,畜牧兽医所、家禽所科研人员及研究生共30余人参加会议。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宠物疫病防控科技创新团队牵头研发的猪A型塞内卡病毒病灭活疫苗(CH-FuJ株)获得农业农村部兽用生物制品临床试验批件,标志着该疫苗的研发取得标志性进展。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口蹄疫与新发病流行病学创新团队通过利用遗传密码子扩展技术构建携带提前终止密码子的重组口蹄疫病毒(PTC-FMDV),揭示了病毒基因组中琥珀终止密码子具有遗传不稳定性。相关内容“Ambercodonisgeneticallyunstableingenerationofprematureterminationcodon(PTC)-harbouringFoot-and-...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钱平教授团队在塞内卡谷病毒研究上取得新进展,该研究揭示了选择性自噬抑制塞内卡谷病毒复制的新机制。
近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兽医所动物腹泻病防控创新团队完成的成果《生猪腹泻病原检测与诊断技术创制及应用》荣获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成果奖二等奖。生猪腹泻病是猪的一种常见的多发病,约占猪病总量的三分之一。引起生猪腹泻病的病原主要为新发现的病毒,包括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变异株、猪丁型冠状病毒(PDCoV)等,对这些新出现病毒进行检测与鉴别诊断是有效防控疫病的重要手段。兽医所动物腹泻病防控创新团队...
2020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国家非洲猪瘟专业实验室在开展非洲猪瘟流行病学监测及病原学研究中发现,我国部分省区出现了低致死率的非洲猪瘟基因II型自然变异流行株。目前,全球范围内非洲猪瘟病毒已鉴定出至少24种基因型。其中亚洲主要流行基因II型。时下,非洲猪瘟尚无商品化疫苗或有效治疗方法,早期诊断及感染猪群扑杀是防控主要策略。因此,开展流行病学监测及流行株的基因组变异、生物学表型及致病力研...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口蹄疫防控技术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和荷兰瓦赫宁根生物兽医研究所等单位的科研团队,突破了病毒抗体复合物三维结构的分辨率难以提高的瓶颈,首次通过高分辨(~3.1 Å)原子结构揭示了口蹄疫病毒中和抗体的抗病毒机制,为口蹄疫广谱疫苗设计及口蹄疫疫苗质量监测提供理论指导和重要生物材料。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蛋白质与细胞(Protein and Cel...
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赵凌教授团队联合该校理学院韩鹤友教授开发了一种基于新型纳米材料的光热治疗方法,并在狂犬病小鼠模型上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狂犬病病毒及其他嗜神经病毒感染提供了新的路径。研究团队筛选了一个能特异性结合狂犬病病毒表面糖蛋白的适配体,并将其结合在一个外形和大小接近狂犬病病毒的金纳米棒表面。该金纳米棒在静脉注射后能够有效穿越小鼠血脑屏障入脑,并且靶向性结合于狂...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