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兽医学 >>> 家畜病毒学 >>>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家畜病毒学相关记录174条 . 查询时间(4.903 秒)
2022年3月24日,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组织专家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动卫所主持完成的“规模化猪场猪蓝耳病和伪狂犬病的控制与净化”成果进行了科技评价,并取得良好的工作效果。评价专家组由海大集团研究院副院长王贵平研究员、华南农业大学陈金顶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张克山研究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所长李彬研究员、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黄淑坚教授、南京农业大学周斌教授、内蒙古农业大学教...
2022年3月18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题为《Structures of a deltacoronavirus spike protein bound to porcine and human receptors》(猪德尔塔冠状病毒刺突蛋白与人和猪受体复合物的结构)的研究论文,报道了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张水军教授课题组与江苏省农...
2022年3月9日上午,上海市农业科技服务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对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所董世娟副研究员主持的上海市科技兴农技术创新项目“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精制灭活疫苗的中试工艺研制及免疫效果评估”(课题编号:2020-02-08-00-12-F01478)进行了中期考核。科技服务中心董言笑科长,畜牧兽医所所长刘惠莉研究员,项目协作单位,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科研处及项目组成员参加会议。专家组听取了课题组汇报...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口蹄疫与新发病流行病学创新团队在非洲猪瘟病毒免疫逃逸及致病机制方面研究取得新进展,该研究鉴定了非洲猪瘟病毒新的免疫抑制基因MGF360-9L,证实了MGF360-9L是非洲猪瘟病毒的主要毒力因子之一,系统解释了该基因拮抗宿主天然免疫应答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mBio》。
2022年2月25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兽医公共卫生安全与管理创新团队研究发现非洲猪瘟病毒多基因家族蛋白MGF360-14L能抑制I型干扰素的产生,并探明了抑制作用分子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细胞和感染微生物学前沿(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IF=5.29)上。
2022年1月27日,兰州兽医研究所郑海学研究员领衔的口蹄疫与新发病流行病学创新团队在非洲猪瘟病毒免疫逃逸和蛋白互作调控方面取得系列新进展,相关研究结果分别以 “MGF360-9L is a major virulence factor associated with the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by antagonizing the JAK/STAT signal...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位灯国教授课题组与伦敦大学学院(UCL)药学院Shozeb Haider教授合作,揭示卟啉类化合物破坏猪伪狂犬病毒G-四链体结构的新机制,为靶向RNA G-四链体的去稳定剂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猪病毒性繁殖障碍综合症创新团队在A型塞内病毒 (SVA)拮抗宿主自噬蛋白降解机制上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噬 (Autophagy) 》。
2022年1月3日,受畜牧兽医所委托,山东省农学会组织相关专家成立成果评价小组,按照科技成果评价的标准及程序,本着科学、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对畜牧兽医所牵头完成的“生猪重要疫病防控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项目进行了成果评价,畜牧兽医研究所党委书记兼理事长、畜禽重大疫病防控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吴家强研究员及团队科研人员参会。
2022年1月15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童光志研究员领导的猪病毒性繁殖障碍综合症创新团队在A型塞内病毒 (SVA)拮抗宿主自噬蛋白降解机制上取得新进展,发现SVA 2AB蛋白能够通过降解LC3和MARCHF8蛋白抑制宿主自噬和干扰素信号通路促进病毒增殖,相关研究结果以 “2AB protein of Senecavirus A antagonizes selective autophag...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奶产品质量与风险评估科技创新团队基于全转录组学分析,建立了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 OTA)损伤小鼠肠道紧密连接蛋白的竞争性内源RNA网络,并揭示了OTA通过WNT/Ca2+信号通路诱导肠道紧密连接蛋白损伤机制,为解析OTA的肠道毒性机制和挖掘其毒性作用靶标提供了重要指导。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水禽育种与营养科技创新团队鉴定出北京鸭抗鸭甲型肝炎病毒基因3型关键基因NOD1,为深入研究鸭甲型肝炎病毒基因3型感染的致病机制和抗性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免疫学前沿(Frontiers in Immunology)》。
核心提示: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彭贵青教授团队和赵书红教授团队合作在冠状病毒复制所需的关键宿主因子TMEM41B的研究成果以题为“Genome-scale CRISPR screen identifies TMEM41B as a multi-function host factor required for coronavirus replication”发表于国际期刊PLOS Pathogens...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肖书奇教授课题组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免疫抑制与免疫逃避机制上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结果以“Induction of HOXA3 by PRRSV inhibits IFN-I response through negatively regulation of HO-1 transcription”为题在《Journal of Virology》在线...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猪烈性传染病创新团队首次鉴定了非洲猪瘟病毒的一个新衣壳蛋白pH240R,并发现pH240R能够影响病毒粒子的组装从而降低子代病毒粒子的感染性,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病毒学杂志(Journal of Virology)》上。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