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林学 >>> 林业基础学科 林木遗传育种学 森林培育学 森林经理学 森林保护学 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 防护林学 经济林学 园林学 森林统计学 林业经济学 林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林学相关记录213条 . 查询时间(3.104 秒)
2022年5月12日获悉,由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沈浩等科研人员完成的“一种在深水裸滩种植红树林的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该发明采用无纺布袋和竹竿结合的方式抬升滩面高程,可有效提高红树植物在深水裸滩的存活率,采用该方法种植的桐花树、木榄和老鼠簕的存活率均达到50%以上;同时该方法满足以下要求:a.具有较强的稳固性;b.能够给红树植物根系提供一定的生长空间;c.属于天然可降解材料,避免不必要的环...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随着近年来生态保护的推进,越来越多珍稀动物,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近日,大熊猫国家公园松潘管理总站对红外线相机监测数据进行整理时发现,架设在白羊哇口的同一地点,同一台红外线相机监测拍摄到4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分别是绿尾虹雉、林麝、金丝猴和扭角羚。随着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大熊猫国家公园的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近日,在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东林乡,村民发现一只...
记者从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长江源园区可可西里管理处获悉,一年一度的可可西里藏羚羊大规模迁徙已于近日拉开帷幕。据统计,2022年5月5日,首批137只待产雌性藏羚羊已通过青藏铁路、青藏公路动物通道,继续向产仔地可可西里卓乃湖进发,这表明藏羚羊已经开始一年一度的迁徙产仔之旅。
经权威专家近日确认,我国拍摄到野生马来穿山甲野外活动影像。这是继2005年专家提出马来穿山甲在我国有分布的新记录之后,首次在我国野外拍摄到马来穿山甲活动影像,进一步证实了马来穿山甲在云南省盈江地区分布。国家林草局穿山甲保护研究中心有关技术负责人华彦6日介绍说,这一宝贵的活动影像是在中心与云南省林草局联合开展的穿山甲野外种群及其栖息地调查中获得的。
梓属(Catalpa)是紫葳科(Bignoniaceae)的重要物种,共有11~13个种,多为半常绿或落叶乔木,叶对生或轮生,其中楸、灰楸、滇楸、梓、藏楸原产于我国。楸树是我国传统栽培的优质珍贵用材树种,素有“木王”之美称。梓属由于表型和分子水平研究的缺乏以及序列信息的不足,无法清楚地揭示梓属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
中国西南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的生存策略和生理生态过程,尤其是连接碳循环和水循环的重要指标之一的水分利用效率(Water-use efficiency, WUE),是受物候调节且可能受到低座果率和低温胁迫的严重影响。然而,目前对橡胶林物候相关的水分利用效率的时空变化及其对样地异质性(如林龄、种植密度以及样地的水、热条件等)的响应知之甚少。
生态系统中的各类生物通过寄生、捕食、互惠等相互作用组成生态网络,并相互影响与制约。由于不同物种对外界变化的响应存在差异,从群落水平上预测气候变化对生物的影响一直是个难点。了解气候如何通过级联效应影响物种间相互作用并最终影响群落中的物种组成,有助于完善生态系统如何响应当前气候变暖的预测。
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官网消息,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宣传中心和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中国绿色时报社联合开展的2021年中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十件大事日前评选揭晓。这十件大事是:亚洲象北移南归赢得广泛赞誉;调整发布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国家植物园正式批复设立;首次成功实现野生东北虎放归自然;解决野猪致害试点工作取得成效;妥善解决鹦鹉、蛇类等养殖出路问题;大熊猫保护繁育及国际合作成效显著...
记者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了解到,2020年8月,海南长臂猿新添一只婴猿“平平”,2021年初“猿海”“猿南”相继出生,今年1月,海南长臂猿又添新丁。这意味着自海南启动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以来,海南长臂猿已连续三年实现数量增长。经过3个多月的监测观察,今年1月出生的婴猿生存情况良好。至此,这一全球最稀有的灵长类动物种群数量增至5群36只。
近日,中国林科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海南长臂猿研究团队(CAFYBB2019ZB010)杨亮亮博士依据海南长臂猿肠道微生物组成特征、营养、免疫、应激等生理指标参数初步构建了基于生理指标的海南长臂猿栖息地评价方法。生理指标是野生动物对外界各类环境变化的综合反映,相比栖息地环境因子指标,能够更加准确的反映出野生动物在某一栖息地环境中真实的营养、免疫、应激等身体内在情况,实现有效评价野生动物栖息...
近期,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在《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IF=5.753)上发表论文“消除引物依赖性二聚体产物干扰的基于重组酶聚合酶扩增结合侧流层析试纸条的松材线虫现场快速检测方法”(Rapid On-site Detection of the 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Using Recombinase Poly...
每年有大量的二氧化碳(CO2)从土壤中释放,主要来源于凋落物和土壤碳(C)的分解。养分有效性,尤其是氮(N)和磷(P)在凋落物和土壤碳分解中起重要作用。大多数研究中只单独探究土壤碳矿化或凋落物分解,在长期施肥条件下同时探究这两者的碳释放模式的研究并不多,因此,了解其潜在机制对于减缓二氧化碳排放和气候变化至关重要。
全球1米深土壤有机碳储量约为1500 Pg,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其微小变化会引起大气CO2浓度的显著改变,在陆地碳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阐明土壤有机碳累积过程与稳定机制对于准确预测陆地碳循环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反馈关系至关重要。磷是限制植物生长和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主要元素之一,对维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起着关键作用。工业革命以来,人为活动导致的磷输入和大气磷沉降增加了生态系统的磷可利用性,改变陆地...
水杉为裸子植物柏科水杉属唯一现存种,是世界上珍稀的孑遗植物,素有植物王国“活化石”之称,是我国的特有植物,也是我国第一批被列为国家I级保护的植物。近年来,湖北省荆州市的水杉出现大面积异常枯萎或整株枯死,我所以赵文霞研究员为首席专家的植物检疫与外来有害生物学科组受湖北省林科院和当地林业局的邀请,于2020年9月和2021年4月前后两次赴江陵等地对水杉异常枯死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和现场诊断。在调查过程中...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等植被恢复工程使区域的植被覆盖状况得到显著改善,但由于造林树种选择、立地条件、初始栽植密度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土壤干化和林分退化等问题也有显现。树轮气候/环境记录可为深入理解植物-水分关系提供长序列的数据支持,为人工林可持续发展提供管理决策支持。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