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植物保护学 >>> 农业昆虫学 >>>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农业昆虫学相关记录172条 . 查询时间(2.5 秒)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和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主编的《中国农作物病虫害》第三版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发行。据悉,《中国农作物病虫害》第一版于1979年出版,1995年修订再版。该书已成为我国广大农业科技人员、高等院校师生、植物保护企事业单位的研究与管理人员、基层植保人员参考的重要文献和工具书,并受到国际同行专家、学者的高度认可。为适应当今农业科研、教学及生产发展的需求,2011年9 月中国农科...
2015年6月12日,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墨尔本大学生物科学学院Ary Hoffmann教授应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洪晓月教授邀请,来南京农业大学进行为期6天的学术访问,探讨双方在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等方面的科研合作事宜。
215年5月29日,应副院长李启云的邀请,美国俄亥俄大学农业研究和发展中心教授,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与服务中心(USDA)研究学者,威斯康星大学昆虫学博士Michael G. Klein在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资环所三楼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Tips on writing and publishing scientific paper》和《Could a Japanese beetle by any o...
日前,中国农业大学石旺鹏教授课题组有关蝗虫生物防治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其成果发表在PNAS(美国科学院院报)上。蝗虫是农牧业的重大威胁。蝗虫的聚集行为主要受视觉、触觉和化学信息等的激发,其中来自于蝗虫粪便的聚集信息素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寻找可人为干扰飞蝗群集迁飞行为的方法和技术,为飞蝗的可持续治理提供新思路和新技术,一直是科学家们研究的热点。
日前,农学院石旺鹏教授课题组有关蝗虫生物防治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其成果发表在PNAS(美国科学院院报)上。蝗虫是农牧业的重大威胁。蝗虫的聚集行为主要受视觉、触觉和化学信息等的激发,其中来自于蝗虫粪便的聚集信息素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寻找可人为干扰飞蝗群集迁飞行为的方法和技术,为飞蝗的可持续治理提供新思路和新技术,一直是科学家们研究的热点。
补偿性生长是植物通过调整植株各部分资源分配或改变相关生理特征增加生物量来忍耐昆虫取食的一种策略。已有的研究表明,补偿性生长在草本植物中较为常见,是否也是热带森林木本树种幼苗防卫昆虫危害的对策,少有研究报道。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动植物关系组博士生赵瑾在导师陈进研究员的指导下,以三种榕树幼苗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三种榕树呈现完全不同的格局,补偿性生长表现明显的种间差异并受土壤肥力的强烈影响。相关研究...
2010年10月26日,广东省昆虫研究所承担的2007年广州市农业科技项目“利用环境友好型技术防治蜜蜂害螨的研究和示范”验收会议在该所召开。会议由广州市农业局科教处主持,华南理工大学梁世中教授为组长的五人专家组听取了项目工作报告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提问。该项目通过两年多的研究,从中华蜜蜂中分离出微生物,获得了杀螨能力特别强的微生物粘质沙雷氏菌株和环境友好型杀螨物质;研究了抗螨相关基因,获得了与抗螨相...
记者日前从广西科技厅召开的成果鉴定会上获悉:由广西作物遗传改良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李容柏主持完成的“稻褐飞虱新抗性基因挖掘鉴定和有效利用”项目,发现和标记定位了bph20(t)、bph21(t)、bph22(t)和bph23(t)等4个抗性新基因,并获得相应的连锁分子标记。鉴定专家称,该成果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据测算,全国稻区种上10%的抗性品种,就可以使4000万亩水稻免受稻褐飞虱的...
受科技部委托,2010年2月3日,中国科学院农业项目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对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田有害生物控制学科组承担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昆虫病原线虫大量繁殖技术转化与应用推广”(编号2007GB24910482)进行了验收。项目执行期为2007-2009年,专家组听取了项目负责人许艳丽研究员的汇报。项目组完成了昆虫病原线虫小规模生产技术和参数的确定;完善了昆虫病原线虫中等规...
经农业部授粉昆虫生物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专家评审讨论,批准资助了2项2010年度开放基金课题。
(记者 林 木)2001年12月12日,中国工程院在北京宣布,经过历时一年的增选,于本水、王子才等81名工程科技领域的杰出专家从733名有效候选人中脱颖而出,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其中我院陈予元研究员榜上有名。至此,我院两院院士总数已达11人。  郭予元研究员,男, 1933年1月出生,曾任植保所所长、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农业部科技委委员、常务委员,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我院蔬菜花卉所和北京农科院植保环保所共同完成的“外来入侵生物——B型烟粉虱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研究成果,日前通过了专家鉴定。经过认真审议,鉴定委员会认为,技术路线正确,研究方法科学,资料齐全,数据可靠,有多项创新,总体上达国际先进水平。  该研究于1999年自行立题,之后被列为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重点课题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该项目在国内最早明确了近年来在多种蔬菜上爆发危害的粉虱为烟粉虱;进...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主持的 “棉铃虫区域性迁飞规律和监测预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获得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年1月8日上午,项目主持人、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吴孔明研究员参加了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并领取了证书。  “棉铃虫区域性迁飞规律和监测预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通过十余年的持续研究,在棉铃虫生理、生态、行为和种群多态性等多方面取得了一系列...
近日,从我院植保所传来喜讯,由万方浩研究员主持的一项以研究外来物种入侵为目标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农林危险生物入侵机理与控制基础研究”,在对烟粉虱、紫茎泽兰、松材线虫等的入侵机制与特征方面已取得重大进展。 据万方浩介绍,外来物种入侵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及对生物多样性的严重威胁,已成为国际社会面临的重大科技问题。目前已有288种外来物种入侵我国,其中植物类188种。外...
新华网2007年2月24日报道 我国科学家近日发现并证明了一种生物入侵的新机制――暴发性害虫B型烟粉虱与其所传播的植物双生病毒之间存在互利共生关系。专家表示,这一最新发现对研究和控制该害虫的入侵具有积极意义。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