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土壤学 >>> 土壤学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土壤学其他学科相关记录124条 . 查询时间(0.64 秒)
海洋和陆面是气候系统中的两个慢变分量,具有在季节及以上时间尺度上记忆气候异常的能力,是提高短期气候预测水平的关键所在。海—气相互作用具有典型的区域特征,在某些关键区或“热点”地区,海—气相互作用尤为强烈,从而对短期气候产生重要的影响。例如,中东赤道太平洋的海表面温度异常变暖或变冷会形成著名的厄尔尼诺或拉尼娜现象。目前,季节气候预测水平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前期厄尔尼诺/拉尼娜讯号。总体而言,对气候异常和...
2015年是第68届联合国大会确定的“国际土壤年”。“土壤与生态环境安全——国际土壤年在中国”高层论坛2015年7月11日在北京举行,与会者指出土壤安全问题已对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水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形成制约,呼吁保护土壤环境刻不容缓。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尚勇指出,中国土壤资源数量和质量均属严重制约型,人地、人粮矛盾突出,特别是近20年来,中国优质耕地急剧减少、基础地力持续下降,水土流失、土壤酸化...
2015年6月14日,国家林业局评审委员会对东北林业大学申请的“东北乡土树种”、“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两个国家林业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行了现场论证。东北林业大学杨传平校长、曹军副校长,东北林业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及相关学院领导参加了论证会。
2015年6月9至6月10日,新疆土壤与肥料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在新疆农业博览园召开。150余名来自全疆各地的土壤与肥料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基层工作者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共话土壤质量与现代农业问题,共同关注土壤健康及土壤修复等问题。至此,“世界土壤年”新疆系列活动正式拉开序幕。
近日,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2012级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硕士研究生彭旭东同学在史东梅教授指导下完成的论文“Effect of urbanisation on the water retention function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China”在国际著名土壤学期刊Catena上发表。本论文采用野外调查、室内理化分析及坐标综合评价法,系统地...
在世界范围内,人类为控制土壤侵蚀付出了巨大努力。然而,土壤侵蚀恶化的趋势并未从根本上得到遏制。因为当前的恢复策略过多的聚集于植被覆盖度,忽略了植被的组成和结构,导致大面积的单一植被,而这些植被在控制土壤侵蚀方面效能有限,因为他们冠层和根系结构相对简单。因此,当前的植被恢复方案迫切需要改善,而这种改善必然基于更加深入地理解植被的功能结构和土壤侵蚀的关系。
2014年11月15日,由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主办的第八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在深圳举行。大会对获得2014年度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促进奖、创新成果奖、突出贡献奖的获奖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和颁奖,复旦大学“新型人工湿地系列技术的研发及其推广应用”项目被授予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
近日,《土壤学报》2013年度优秀论文奖评选活动结果揭晓,共有10篇论文获奖,沈阳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王秋兵教授撰写的《土壤发育指标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及辽西地区古气候重建》一文名列其中。《土壤学报》我国土壤学科领域高水平学术刊物,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土壤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承办,是中文核心科技学术期刊。优秀论文奖由该刊编委从2013年刊登的所有论文中评选而出,涵盖了土壤地理与土...
冻土通常指零度以下,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冻土分为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中国冻土区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0%。由于冻土对温度极为敏感,具有流变性等特征,在冻土区修筑工程构筑物就会面临冻胀和融沉等危险。位于甘肃兰州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的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门开展冻土工程基础研究。
土壤与岩石的差别,在于土壤中栖息着难以计数的微生物,使得土壤成为一个活的生命体,支撑了植物生长,维系了人类发展。然而,土壤形成过程最长可达上亿年,在漫长的地球历史演化过程,栖息于土壤中的微生物如何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并形成了稳定的群落区系,迄今仍未有明确的结论。其中的主要难点是,土壤发生的历史条件不可复制,形成过程不可逆转,发育过程很难模拟。水稻土属于人为土壤,形成历史数千年,其栽培历史可考,耕作...
2014年8月18日至20日,日本土壤肥料学会理事长、新一届国际土壤学联合会DIVISION 3主席、日本东京首都大学Takashi Kosaki教授访问中国土壤学会。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中国土壤学会理事长沈仁芳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土壤学会秘书长蒋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土壤学会常务理事张甘霖研究员等参与了接待。
2014年7月13日至15日,应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邀请,美国奥本大学作物、土壤及环境科学院教授冯宇澄博士访问南京土壤所,并作了题为Bioavailability of atrazine in biochar-amended soils的学术报告。研究所相关科研人员及学生40余人参加了交流报告会。
2014年6月27日至7月2日,朝鲜国家科学院地球环境信息研究所所长Jo Gwang Il和对外科学合作局官员Kim Ryong Chol博士等一行4人应邀访问了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来访期间,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沈仁芳、副所长张甘霖等会见了朝鲜代表团,对朝方的来访表示欢迎。张甘霖向代表团介绍了南京土壤研究所的研究领域和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与交流等基本情况,特别是“全球土壤伙伴计划”亚洲...
蜈蚣草为土地“排毒”     蜈蚣草  土地  排毒       2014/4/4
在2013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关于砷超富集植物对砷污染土壤的修复机理的研究,拿下了科学技术一等奖。 中国科学院上海材料研究所该成果属于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领域。土壤砷污染是威胁我国农业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植物修复是去除土壤砷污染的主要手段。近年来,我国农田砷污染事件频发,严重威胁农产品质量和人体健康。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项目负责人陈同斌和他...
2013年10月9日,应南京土壤研究所周东美研究员邀请,葡萄牙新里斯本大学Alexandra Ribeiro副教授和Nazare Couto博士访问了南京土壤研究所,并作了题为Are we coping with soil and soil degradation in Europe? A Portuguese view 和Rehabilitation of mining areas using ...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