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土壤学 >>> 土壤肥料学 >>>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土壤肥料学相关记录298条 . 查询时间(1.369 秒)
探索农业绿色发展道路,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环境安全的迫切需求,自2005年起,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院士带领团队,建立了我国主要作物绿色增产增效技术创新与应用协作网,在生产中破解农业绿色发展的重大理论与技术难题。针对我国小农户集约化粮食生产用肥量大,资源环境代价高,养分利用率低等一系列问题。2021年9月24日,资源与环境学院崔振岭教授课题组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余广炜研究组,基于田间实验研究了碱性土壤施加污泥生物炭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并探究了不同玉米生长期重金属的迁移转化特征,以期为污泥热解处置终端产物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与数据支撑。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土壤植物互作创新团队在《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期刊上发表了题为“A reciprocal inhibitory interplay between phosphate and iron signaling in rice”的研究论文,报道了水稻磷-铁养分之间拮抗的信号转导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植物营养创新团队基于大量的田间试验数据,建立了综合产量反应和氮素损失的新评价标准,提出了以氮素表观平衡为评价指标的稻田氮肥限量新方法。该研究为指导区域尺度上稻田氮肥限量提供了重要参考。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上。
2021年9月15—16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特色经济作物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课题绩效评价会在海南澄迈召开。会议由项目牵头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举办,来自农村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中国农科院、贵州大学、宁波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广东农科院和海南农科院等单位组成的评审专家、各课题负责人及骨干共50多人参加了此次会议。甘蔗所承担该项目课题三“甘蔗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
2021年9月11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马铃薯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主持单位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在长沙组织召开课题绩效考评会议,邀请邹学校院士、谢道昕院士、刘仲华院士等9位专家对各课题进行考核。会议由项目首席专家熊兴耀研究员主持,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专家、副院长汤浩研究员及作物所科技人员邱永祥研究员参加会议。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非充分灌溉原理与新技术团队”利用作物生长模型DSSAT提出华北平原滴灌冬小麦的最优施氮量,为滴灌冬小麦氮素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由于我国农业生产以小农户种植为主,实地养分推荐存在较大困难,因此氮肥投入还未与作物实际需求准确匹配,导致土壤氮素平衡大多呈现过度盈余状态。盈余的氮素以硝化-反硝化、氨挥发、淋洗和径流等形式损失到大气和水体环境中,成为水体富营养化、地下水硝酸盐超标、PM2.5形成以及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明确氮肥投入的上限阈值,进而限制其过量投入,是保障生态环境安全的迫切需求。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植物营养逆境与施肥技术课题组在Environmental Pollution和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发表研究论文,为评价恩施土壤硒生物有效性及解决硒镉伴生问题提供了新策略。
2021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公布了第一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优化整合结果。土壤养分管理与污染修复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通过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的优化整合评价,成为第一批纳入新序列管理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2021年8月17日,湖南省农学会组织省农业农村厅、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农业环境生态研究所、湖南省微生物研究院等单位专家对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承担的《矿物质水稻降镉专用肥研制与示范》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评价,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以湘西矿物资源为原料研制的矿物质水稻降镉专用肥,成果创新性较强,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新序列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名单,我校参与建设的“土肥高效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位列其中。土肥高效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前身为土壤肥料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于201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由山东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等6家单位共建,2015年12月通过国家和山东省发展改革委组织的专家验收。自组建以来,累计主持“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
保护性耕作措施可降低土壤侵蚀、优化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团聚性能、加速有机质积累、改善土壤肥力;同时,秸秆覆盖还田又可通过向土壤中输入碳源和氮源改变微生物生物量和活性,进而影响土壤氮素的矿化、固持、氨挥发、淋溶、反硝化、作物吸收等迁移转化过程,最终决定氮素是否可被高效利用。为了研究免耕秸秆覆盖措施对黑土农田肥料氮转化过程和高效利用的调控机制,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农业生态工程组和物质循环组研究团...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秦道珠、黄晶、刘淑军等撰写的《大地情怀——刘更另传》一书近期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刘更另院士是我国著名土壤肥料与植物营养专家,为了深入总结、挖掘刘更另院士学术思想,激励年轻一代农业科研人员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在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继《刘更另——鸭屎泥田走出的院士》后,再次组织撰写出版此书。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烟草病虫害防控创新团队和滩涂生物资源保护利用创新团队联合开展研究,在生防菌固体发酵和农业废弃物花椒籽油粕的高效利用方面取得进展,通过生防芽孢杆菌和EM发酵菌混合堆肥发酵,制备获得对烟草黑胫病和青枯病均有较好防控效果的花椒籽基功能性微生物菌肥,并从物质转化、微生物群落与功能、抗生素抗性基因层面系统解析了发酵机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