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土壤学 >>> 土壤改良学 >>>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土壤改良学相关记录121条 . 查询时间(2.639 秒)
2020年12月1日,资环所召开“以农业领域为单元的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创新团队建设项目(农业资源环境)”和“畜禽养殖废弃物生物(黑水虻)转化技术示范与推广”的项目验收会。院科管部陈道明副处长主持验收会。项目负责人徐培智研究员和顾文杰研究员分别汇报了项目完成情况。专家组听取验收报告,审阅相关资料,进行了质询和讨论,认为此次验收的两个项目已完成合同书规定的内容,符合验收考核指标要求,且...
土壤盐渍化是制约干旱区农业生产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新疆地处内陆,盐类物质只能在区内循环,土壤残余积盐和现代积盐过程都十分强烈。现有耕地的三分之一已出现次生盐渍化。传统的水利改良技术越来越难以使灌区盐分移出,但在盐碱地上正常生长的真盐生植物体内能累积大量盐分。那么,连续种植真盐生植物是否会大幅降低土壤的含盐量?针对这一问题,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田长彦研究员团队,...
由于人口增加,气候变化以及城市化,全球粮食安全将面临越来越激烈得挑战,而过量氮肥施用已成为可持续或集约化农业的主要挑战之一。水田两熟轮作制度是长江中下游典型的作物体系之一。因此,研究氮肥管理对水田两熟制下作物产量,子粒品质和土壤肥力的影响是了解其体系下养分利用效率的关键。武汉植物园农业环境生态学科组博士生刘闯在陈防研究员、刘毅研究员与英国洛桑研究所Lianhai Wu研究员等老师共同指导下,利用多...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究员王志春团队研制出“脱碱3号”复合调理剂改良苏打盐碱土效果显著。正在展开的秋收中,使用调理剂的试验田每亩水稻产量达295.9公斤,是未使用调理剂试验田的3倍多。
2020年9月19日,生态所组织福建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宁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等单位的有关专家对本所承担的2017年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果(茶)园套种食用菌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和“基于养猪废弃物的改良剂对酸化茶园土壤改良效应研究”进行结题验收。验收专家组认真听取了两位项目负责人的总结汇报,审阅了验收资料,经质询和认真讨论,一致认为项目组提供的资料齐全,数据翔...
近日,江苏省教育厅公布2020年江苏特聘教授名单,全省高校共80人入选,其中15人为江苏特聘教授特别支持人员(江苏省属高校10人,教育部部属高校5人)。我校资环学院教授高彦征、植保学院教授侯毅平、农学院教授董慧同时入选,其中高彦征教授入选特别支持人员。至此,我校的江苏特聘教授人数已经增至19人。
为规范土壤修复行业发展,进一步提升江苏省土壤修复产业整体水平,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于2019年11月28日正式批准成立“江苏省土壤修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标委会)。
2019年11月28日,哈尔滨工大正元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守东、副总经理祖晓明、总工程师王延亮等一行4人到东北地理所哈尔滨所区开展合作交流。东北地理所农业技术中心主任助理李禄军、科研处长孙海霞以及王光华、隋跃宇、刘焕军等相关领域研究员参加了此次交流活动。
2019年9月25-28日,第二届全国土壤工程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麻省理工学院ILP全球创新(西安)论坛在西安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土壤学会土壤工程工作委员会主办,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省土壤学会、水利部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承办,陕西省科学院土壤资源与生物技术应用重点实验室协...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环境化学研究室研究团队发表在2017年《农业环境科学学报》上的论文《施用生物炭对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改良及玉米生长的影响》被评为《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6-2017年度“博瑞杯”优秀论文。
2019年9月4日,资环所主持的佛山市市院农业科技合作项目“养殖耕地复垦技术研究与应用”工作推进会在佛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召开。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佛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佛山分院等相关单位的科技人员参会,会议由唐拴虎研究员主持。
工农业的发展和农业投入品的大量使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田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其中,重金属镉(Cd)的危害大、毒性高,种植于南方酸性土壤的水稻尤其容易受到镉的污染,近年来稻米镉超标事件时有发生[1]。目前,化学钝化法是一种经济高效的镉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利用该技术治理土壤镉污染的的投资相对较小、见效快,实施简单,因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应用[2, 3]。然而,化学钝化法也具有钝化剂用量大、成本高、持效...
第一届全国土壤修复大会已于2018年12月在南京胜利召开,大会期间进行了50余场学术研讨及展览活动,来自政、产、学、研、金融等各方代表近2000人参会,大会规模、水平、效果均创下了国内土壤科学相关会议之最。
2019年4月16日,《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杂志在线发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以下简称资划所)土壤植物互作创新团队易可可研究组最新研究成果,首次揭示水稻磷素感受器SPX蛋白的低磷胁迫稳定性调控机制,构建了基于SDELs-SPX4-PHRs的低磷胁迫应答调控程序。磷素是作物丰产所必须的大量营养元素,由于磷素在土壤中有效性低、易被固定,导致全球约70%耕地中的...
2018年8月6日,应作物所邀请,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所长徐明岗研究员做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舜耕论坛。院科研处处长张正、科研处副处长赵海军、作物所副所长王旭清,来自院创新工程粮田、菜田、湿地、果园四个长期定位监测任务团队成员以及作物所、水稻所、玉米所、资环所、蔬菜所、生物中心等单位的科研人员4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报告会由张正主持。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