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土壤学 >>> 土壤改良学 >>>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土壤改良学相关记录121条 . 查询时间(5.031 秒)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土地系统遥感学科组研究人员,通过耦合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卫星遥感观测数据和区域气候模式情景模拟的方式,系统评估了吉林西部盐碱地转变为水稻田通过改变地表参数主要是叶面积指数和反照率,进而影响局地气温和相对湿度的效应和生物地球物理机制。
农田土壤是温室气体重要排放源,约占温室气体总量的10%-12%。减少农田温室气体排放是世界各国确保粮食安全和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战略。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滩涂生物资源保护利用创新团队在废弃生物质炭化利用及土壤质量提升研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环境领域知名期刊《有害物质杂志(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和《总环境科学(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草原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团队揭示了典型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土壤和微生物在长期放牧后响应的耦合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植物科学前沿(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上。
黄河三角洲农业高质量发展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该区域农业土壤受盐碱影响导致化肥利用率低,加上地下水位高、盐离子交换强导致的土壤结构较差,严重制约了当地农业高效发展。青岛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崔德杰教授团队(障碍土壤修复与绿色开发利用创新团队)丁效东教授课题组长期致力于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中低产田)土壤改良与地力提升研究。继2020年5月后,该团队再次在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
内蒙古自治区现有盐碱化耕地1585.3万亩,耕地盐碱化成为限制当地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绊脚石”。2020年,自治区为有效解决耕地盐碱化问题,改善盐碱化耕地现状,提高粮食产能,由自治区主席基金支持,启动6个盐碱化耕地改良示范项目。东北地理所王志春研究员受邀作为实施方案评审专家参加了项目可行性论证,正式启动实施通辽市科左中旗等6个区旗的盐碱化耕地改良试点示范区。
内蒙古自治区现有盐碱化耕地1585.3万亩,耕地盐碱化成为限制当地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绊脚石”。2020年,自治区为有效解决耕地盐碱化问题,改善盐碱化耕地现状,提高粮食产能,由自治区主席基金支持,启动6个盐碱化耕地改良示范项目。东北地理所王志春研究员受邀作为实施方案评审专家参加了项目可行性论证,正式启动实施通辽市科左中旗等6个区旗的盐碱化耕地改良试点示范区。
为进一步加大成果转化力度,促进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2021年1月25日,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与庆阳沃马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举行成果转化项目合作签约仪式。副院长贺春贵出席签约仪式并讲话。庆阳沃马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艺、总经理马振洲等企业代表,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负责同志及有关科技人员、办公室工作人员共计20余人参加了签约仪式。
近几十年来,西双版纳、东南亚最显著的土地利用变化就是大面积的热带雨林被结构单一的橡胶林取代。尽管橡胶种植有利于经济发展,但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却是不争的事实(如:水土养分流失、土壤退化、生物多样性损失等),加之近年来橡胶价格的急剧下跌、持续低迷,因而橡胶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针对这种以价格为导向的种植业而言,探索适宜的种植-经营模式、改善胶园生态环境、推广“近自然模式”的生态种植/...
近日,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提升联合攻关计划“设施菜地土壤改良与修复” 南方基地观摩与交流会在南京顺利召开,江苏省农科院资环所承办本次会议。会议邀请了农业农村部耕地重金属污染防治联合攻关首席科学家骆永明研究员、攻关组组长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邹国元研究员、南京农业大学资环院邹建文教授、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沈阿林研究员、江苏省耕地质量与农业环境保护站王绪奎研究员、南京农业大学郭世荣教授等攻关组专家参加,南京市农业...
2020年12月14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组织专家在福州对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和福建承天农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6个单位共同完成的科研成果“七叶一枝花种质资源搜集筛选及仿生态种植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进行了评审。专家组听取了项目组的汇报,审阅了相关资料,结合查新报告,经质询与...
2020年12月12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组织有关专家对由资源所承担的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专项 “福州茉莉花茶风味品质影响因子研究”等多个项目完成的科研成果“茉莉花茶品质形成机制及其窨制技术研究与应用”进行了评审。专家组听取了项目组的汇报,审阅了相关资料,经质询与讨论,一致认为该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20年12月11日,资源所组织有关专家对本单位承担的院对外合作专项“太子参连作障碍重要病害及生物化学协同防控技术研究”进行了验收。项目组通过研究明确了福建省柘荣县太子参连作障碍重要病害为根腐病、酸腐病和黑腐病,其中太子参酸腐病和黑腐病为新病害;针对靶标病原,筛选获得对根腐病和黑腐病病原菌具有良好抑制效果的杀菌剂2种,其中6.6%嘧菌酯•1.1%咯菌腈•3.3%精甲霜灵悬...
CT扫描技术可快速获取原状土壤内部孔隙结构,是非破坏性检测土壤孔隙三维结构的一种新兴手段。通过在地表下建立隔层是国际上改良盐碱土壤的有效手段。土壤耕作与种植制度团队围绕不同隔层条件下盐碱土壤孔隙结构和水盐时空分布的相互关系方面,应用X射线CT技术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 Geoderma 》、《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和《农业工...
受启于亚马逊流域“Terra Preta”探究,科学家提出发展生物质炭技术以应对气候变化、土壤改良、资源利用和环境管理。我国秸秆资源丰富,但利用率不高,将秸秆转化为生物质炭还田作为潜在的多赢策略备受关注。基于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常熟农业生态实验站物质循环与调控团队开展了长期综合研究,在秸秆炭化技术,红壤、潮土等旱地土和酸碱性水稻土施用秸秆生物质炭的增汇减排和土壤改良作用、对氮素迁移转化影响...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