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作物学 >>> 作物育种学与良种繁育学 >>>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知识要闻 作物育种学与良种繁育学相关记录1861条 . 查询时间(2.301 秒)
6月的河北,麦浪翻滚,正值小麦收获的关键时期。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指示,更好的了解小麦科研与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23年6月11日,邀请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所长杨维才院士和党委书记邢雪荣、副书记申倚敏带领研究所科研发展部、党群工作部、综合管理部等团队,到河北石家庄高邑、赵县小麦...
根肿病是油菜等十字花科作物农业生产上危害最大的病害之一。根肿菌在土壤中可存活二十年,耕地一旦被污染,将不再适合种植十字花科作物。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陈宇航和周俭民合作团队,克隆了广谱抗根肿病基因WeiTsing(WTS,卫青)并阐明了其作用机制。WTS介导植物对多种根肿菌的抗性,在十字花科作物抗根肿病育种中有良好应用前景。2023年6月8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细胞》上。 
2023年6月1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分子育种技术和应用创新团队系统研究了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PILNCR2、微小核糖核酸miR399与磷转运蛋白PHT1s的互作机制,发现PILNCR2能够通过影响miR399对PHT1s的负调控,进而促进玉米在磷胁迫下正常生长。该研究为植物适应养分胁迫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培育磷高效玉米品种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在《分子植物Molecular ...
2023年5月29日-30日,由王春城副院长带队到院杂交小麦研究所滨州试验基地进行考察调研。山东省滨州市农业农村局王寿岐副局长、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刘建院长、院成果转化与推广处秦向阳处长、国有资产与基地建设处武占会处长、杂交小麦研究所陈兆波副所长陪同。
2023年6月1日,吉林省农业农村厅、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省农科院在镇赉县共同主办吉林省第十届优质食味水稻新品种鉴评会。吉林省优质食味稻鉴评会已连续举办10届,延续了近30年,成为目前吉林水稻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活动之一,在全国具有很大影响力。鉴评现场,来自天津农学院、黑龙江农科院、辽宁农科院、辽宁稻作所、吉林省农科院、吉林农业大学、吉林大学等单位的19名专家进行现场鉴评。
2023年5月26日,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精英论坛邀请到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员、中国植物学会理事长种康,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翟礼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助理薛天教授出席并作专题报告。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田小利、党委书记谢春华等出席论坛,到场师生200余人。
2023年5月31日下午,应四川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邀请,来自四川农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水稻所、玉米所和小麦所四位作物研究领域的专家:李仕贵教授、陈学伟教授、高世斌教授和江千涛教授走进生科院大讲堂,为学院师生做学术报告。报告会由院长曾宪垠研究员主持。
2023年5月29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特色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团队,通过谷子突变体图位克隆到谷子籽粒产量调控的关键基因 SGD1 ,并解析了其调控禾谷类作物籽粒发育的分子机制,为提高禾谷类作物产量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基因资源。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 Nature Communications )》上。谷子是我国起源的特色杂粮作物,也是C4禾本科的新兴模式植物。粒重...
2023年5月16日,中共西双版纳州委、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表彰西双版纳州第七届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决定》,授予2017年以来在西双版纳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作出重大贡献和取得突出成绩的43人“西双版纳州劳动模范”称号,36人“西双版纳州先进工作者”称号。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员徐鹏获评“西双版纳州先进工作者”。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李付广研究团队全面阐述作物早熟育种最新研究进展和制约因素,梳理分析作物在驯化过程中适应栽培地区开花和成熟的作用机制,并提出利用多效性因子实现作物早熟性状与多种优良性状高效聚合的育种策略,对指导作物育种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结果以“Synergistic optimization of crops by combining early maturation with o...
小麦是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占世界粮食产量的30%和世界粮食贸易的50%,其产量直接影响我国粮食安全。因此,提高小麦产量仍是当前育种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小麦株型对于提高产量和环境适应性至关重要,系统研究小麦株型性状的地理分化和育种选择的遗传基础,对于小麦育种具有重要价值。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郭自峰研究组联合遗传发育所鲁非团队、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郝元峰团队,利用世界范围内的306份小麦(重测序获得4千万可靠SNP),针对8个株型性状(穗下节长度、第二茎节、第三茎节、第四茎节、主分蘖长度、最高和最矮分蘖长度及其差值)进行全基因组关联性分析,共鉴定发现330个QTL,构建QTL网络,发现部分位点具有多效性。其中83个QTL跟单一性状关联,其他的QTL与多性状关联。...
小麦是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占世界粮食产量的30%和世界粮食贸易的50%,其产量直接影响我国粮食安全。提高产量仍是当前小麦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小麦株型对于提高产量和环境适应性至关重要。系统研究小麦株型性状的地理分化和育种选择的遗传基础,对于小麦育种具有重要价值。
大豆是重要的粮油饲作物,我国大豆消费对外依存度长期高达80%以上,已经成为我国农业领域最大的“卡脖子”问题。提升我国大豆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水平,推动大豆分子设计育种,是解决我国大豆危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需求。针对大豆基因组研究基础薄弱的科学瓶颈问题,构建了国产大豆“中黄13”高精度基因组序列,通过对26个具代表性大豆高质量基因组的组装和比较基因组分析,突破传统线性基因组的存储形式,在植物中首...
如何寻找未来农业研究的切入点上世纪60年代以来,半矮秆基因的利用和矮化品种的推广,使粮食单产有了大幅度提高,开启了第一次“绿色革命”,但化肥的超量投入,也带来一系列环境生态问题。如何通过新的技术革命,实现“少投入,多产出,保护环境”的新绿色革命,储成才教授将从独特的视角给出答案。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