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农学总论 >>> 农业基础学科 >>> 农业生态学 >>>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农业生态学相关记录491条 . 查询时间(2.159 秒)
2022年11月23日,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田有害生物控制学科组研究员孟凡立团队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Jiming Jiang团队、英国约翰英纳斯中心Anne Osbourn团队合作,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Identification and functional validation of super-enhancers in Arabidopsis...
2022年10月17日,由海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海南大学生态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的海南生态文明大讲堂第七期第12讲,以线上会议的形式顺利举行。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柏兆海研究员(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做了《中国农牧系统演化及资源环境代价排放特征》报告,会议由生态与环境学院赵洪伟教授主持,全院近百名师生参加。
2022年11月4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发布了第十三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表彰通报,华中农业大学6项成果获奖。其中,何可副教授的专著《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生态补偿》、李祖佩教授牵头的系列论文《转型期农村基层治理机制变革研究》、熊涛教授牵头的系列论文《农业风险与农产品价格波动研究》获二等奖,李优柱副教授的专著《蔬菜价格波动、传导及预测预警研究》、王玉泽副教授的论文《空气污染、健康折旧与医疗成本———基...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中国农科院“十四五”规划和使命任务清单,进一步完善研究所农业水科学与工程学科体系,经2022年10月24日所务会审议通过,决定成立“农田水生态”所级创新团队,开展农田系统水及生态要素长期定位观测和科学数据挖掘分析、绿色低碳节水技术示范服务等工作,为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提供科技支撑。
2022年10月1-3日,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FOAM)成立五十周年庆祝大会在韩国忠清北道省槐山郡召开。IFOAM对全球范围内有机农业发展做出突出成就的机构和个人进行了隆重表彰,授予“IFOAM突出成就奖”,共有七个机构和四位个人荣获此崇高荣誉。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有机中心是全球七个机构之一(中国唯一),有机中心周泽江研究员是四个个人之一。这是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有机中心目前...
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在武汉市蔡甸区侏儒山街道群力村成为现实。2022年9月7日,在群力村“鱼菜共生”种养殖大棚内,工人们正在修剪蔬菜的根须,鱼池里的鱼儿正在游来游去。该村通过“鱼菜共生”模式,种养殖实现生态循环。
围绕生物多样性与农业景观生态系统服务关系、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变化驱动因素和保护策略系列热点问题,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刘云慧副教授课题组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从全球到局域不同尺度研究昆虫授粉服务对苹果生产影响、传粉者多样性的影响因素及保护途径,取得系列成果。
近日,《农业科学与工程前沿》(英文简称FASE)出版了2022年第3期题为“氮素研究进展:从土壤到植物,再到环境”的专辑。本期专辑由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环境系统分析系Wim de Vries教授、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刘学军教授和袁力行教授进行组稿,共邀请15位氮素研究领域的领衔专家,从植物、土壤到环境等不同尺度,分享他们在氮素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和观点。围绕氮的利用与转换、氮的管理、氮对环境和气候...
近日,云南省安宁市八街街道、青龙街道等地“稻花鱼”迎来丰收。据了解,稻田养鱼是鱼类养殖和水稻种植有机结合的一种综合生态农业模式,稻花鱼以田中的水生昆虫、稻花等为食,不需要额外喂养饲料,在减轻虫害和草害的同时,产出的鱼粪还可做肥料,实现稻田资源的最大利用。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在维持区域乃至国家粮食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气候变暖、干旱并发、降雨周期改变及极端事件的频发与持续,气候变化对农民收入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不可预测性。研究气候变化对区域作物生长与粮食产量的影响可为规避气候风险、为未来多变气候下的粮食安全对策提供决策支持。考虑到农作物生长与区域气候变化的高度耦合机制,越来越多的研究强调在量化作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时,应充分考虑...
2022年8月8日晚,中国农业大学和中国农技协联合主办的科技小院大讲堂面向全国从事科技小院研究和工作的老师和同学们推出了《农业绿色发展》专题系列讲座之第十一期《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研究》报告。
海南省文昌市冯家湾畔,新厂房陆续落成投产,光网、路网、电网、气网、水网“五网”设施建设如火如荼。一座现代化的渔业产业园初具雏形,这里正是文昌探索生态养殖、推动渔业转型升级的生动写照。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气候变化与减排固碳团队,利用多种稳定同位素手段,量化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对农业流域有机质流失的贡献,提出控制农业流域有机质流失的关键举措,助推农业生态系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农业生态系统与环境(Agriculture Ecosystems & Environment)》期刊上。
南方红黄壤区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22.7%,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措施进一步加剧了土壤酸瘦板粘等问题,不仅严重制约了我国水稻地力产能提升,也增加了生态环境风险。2022年7月13日-18日,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刘宏斌研究员一行赴湖北武汉、荆州、鄂州、潜江、天门等地进行了稻田污染控制与地力产能提升专题调研并召开研讨会。
2022年7月19日上午,“首届植物科学前沿学术大会”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会议由中国植物学会主办,由南京大学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江苏省植物学会承办,大会主题是“植物科学与生态农业”。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149家科研院所和高校的600多位代表参会。会议由中国植物学会副理事长谭仁祥教授主持。开幕式上,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峻峰教授和江苏省植物学会理事长薛建辉教授致欢迎词。中国植物学会原...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