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 >>> 航天器结构与设计 >>> 人造地球卫星 >>>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知识要闻 人造地球卫星相关记录439条 . 查询时间(2.265 秒)
2020年12月28日,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多角度偏振成像仪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遥感总体部完成交付验收,该成像仪由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安光所研制。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是我国第一颗主要服务于林业行业的卫星,于2017年获国家批复立项。该卫星能够快速获取森林高度信息,反演森林蓄积量和生物量,将为我国森林资源监测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2020年12月27日23时44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三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这次任务也是2020年中国航天的收官之战。
2020年12月10日4时1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将引力波暴高能电磁对应体全天监测器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引力波暴高能电磁对应体全天监测器卫星由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空间科学(二期)部署,2颗小卫星采用共轭轨道星座布局,将对引力波伽马暴、快速射电暴高能辐射、特殊伽马暴和磁星爆发等高能天体爆发现象进行全天监测,研究中子星、黑洞等致密天...
2020年9月25日,长春人卫站卫星激光测距系统成功观测资源三号03星,在国内率先获得激光测距数据。资源三号03星是一颗高分辨率立体测绘卫星,由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研制生产,将在轨与资源三号02星组网运行,主要用于获取高分辨率立体影像和多光谱数据,为地理国情监测、国土资源调查、防灾减灾、农业水利、生态环境、城市规划建设等领域提供应用服务。该星的主用户单位为国家自然资源部,主要用于生产全国1:5...
2021年9月10日,2019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共有11位个人和154项成果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胡钛等申报的“面向先导科学卫星任务的服务型运控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和正高级工程师刘超等申报的“电磁监测试验卫星等离子体就位探测有效载荷技术研发及应用”项目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20年8月23日10时27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九号05星、多功能试验卫星、天拓五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多功能试验卫星和天拓五号卫星将对航天新技术进行试验验证,福州大学科研团队参与了试验卫星新技术载荷研制,经过两年多刻苦攻关,圆满完成研制任务。
“天拓五号”卫星是学校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纳星集群飞行计划”的重要延续,也是“新型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卫星系统)的第二颗微纳卫星。该卫星属于微纳型试验卫星,整星重量78.5千克。其主要任务是开展新一代星载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信号接收、星载航空目标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系统(ADS-B)信号接收以及甚高频数据交换系统(VDES)、数据搜集系统(DCS)、新型电推进系统(PPT)、微型控...
2020年8月20日,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高分七号卫星正式投入使用。作为我国首颗民用亚米级光学传输型立体测绘卫星,高分七号卫星投入使用标志着高分专项打造的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高精度观测的天基对地观测能力初步形成,将进一步满足用户在基础测绘、全球地理信息保障、城乡建设监测评价、农业调查统计等方面的数据需求。
近日,数十位国内空间科学领域专家齐聚广州,研讨教育部空间科学中长期和“十四五”规划前沿课题。会上,我国自主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天琴计划备受关注,其正在推进的“天琴二号”卫星项目,将上天验证多项空间引力波探测关键技术,其中也包括下一代重力卫星关键技术。
近日,该集团二院空间工程公司自主创新研制的新型充气展开式太阳翼地面样机总装集成及地面折叠展开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该新型太阳翼具备重量轻、高压缩比等特征,能够减轻整星重量,为实现“一箭多星”奠定基础。太阳翼是航天器的供电设备,是航天器赖以生存的“能量源泉”,直接关系卫星在轨的有效运行。众所周知,太阳翼面积越大,其为卫星提供的能源就越多。但受到运载工具有效空间和运载能力等因素的限制,传统的航天器太阳翼在...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自然资源部获悉,7月25日11时13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遥四十五运载火箭,成功将资源三号03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自然资源部日前发布的卫星遥感应用报告(2019年)显示,2019年,自然资源部持续推进卫星观测体系和业务应用体系建设,推动卫星遥感应用关键技术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支撑构建现代化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监管体系,卫星影像获取与应用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支撑自然资源部主体业务、开展省级卫星应用等方面成效显著,卫星应用规模不断壮大,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
2020年7日19时21分,青岛航空QW9771航班降落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完成了我国首架高速卫星互联网飞机的首航。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获悉,与使用传统Ku卫星的互联网飞机不同,本次航班适配的高速互联系统基于国内唯一一颗Ka频段高通量卫星——中星16号。飞机在万米空中可以实现百兆以上的高速率联网,为乘客带来与地面上网一样的网络冲浪体验。
2020年7月3日至5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成功实现了高分多模卫星数据接收。7月3日该卫星发射当天,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密云站于22点07分至22点16分按计划成功跟踪、接收到高分多模卫星首轨下行数据。之后,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喀什站、三亚站、北极站先后按计划成功完成了高分多模卫星的数据接收任务。截至目前,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总计完成高分多模卫星数据接收任务12条轨道,接收...
2020年7月1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获悉,我国自主研发的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首次在电离层对Pc1地磁脉动实现了南北共轭观测。来自该中心的高精度磁强计研制团队利用磁场和电场数据以及欧洲空间局Swarm卫星和地磁台站观测,对波动的特性和产生机制进行深入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地球物理学年鉴》上。Pc1地磁脉动是指频率在0.2—5赫兹的低频波动,与地磁活动密切相关,最易发生在磁...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