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船舶原理 船舶设计 船舶结构 船舶机械 船舶电气设备、观通设备 导航设备、水声设备 船舶舾装设备 造船用材料 船舶建造工艺 船舶保养、修理和拆船工艺 造船厂、修船厂 各种船舶 船舶驾驶、航海学 航海技术管理与救助打捞 船舶用燃料及润滑剂
搜索结果: 181-195 共查到知识要闻 船舶与海洋工程相关记录2505条 . 查询时间(0.68 秒)
2019年9月18日,以“创新、绿色、智能”为主题的首届中国船舶设计师论坛在舟山举行,旨在为促进船舶设计水平的提高、发挥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搭建人才展示平台。 本届论坛邀请了多位船舶设计领域的泰斗人物及中坚力量。中国造船工程学会首席专家陈映秋,中国船舶设计大师、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研究员周国平,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研究员吴刚,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首席专家徐文珊,中远海运重工...
为贯彻落实《智能船舶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1年)》,充分发挥标准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工信部装备工业司于9月12日发布《智能船舶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
2019年9月7日上午,中国航海学会在武汉组织召开了“大型LNG船舶通航安全保障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成果评价会。该项目由武汉理工大学、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河北海事局、天津海事局联合承担。我校副校长刘祖源、交通部原安全总监刘功臣教授级高工、东海航海保障中心王鹤荀教授级高工等出席项目成果评价会,我校科技发展院、航运学院有关负责人及项目组成员参加会议。来自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长江海事局、长江航道局、...
2019年8月26日,由我院设计,黄埔文冲为长江航道局建造的国内首艘采用双速比推进的自航耙吸式挖泥船“长鲸9”顺利出坞。“长鲸9”是长江航道局建设的用于长江下游深水航道维护疏浚的大型耙吸挖泥船,是继“长鲸7”后打造的又一型用于长江下游深水航道及长江口特殊环境条件和疏浚土质的耙吸挖泥船。“长鲸9”可在内河、沿海及近海水域进行疏浚作业及航行,能适应各种土质进行高效疏浚,综合作业能力强,可满足无限航区调...
2019年8月24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4000吨级大洋综合资源调查船——“大洋号”,从广州黄埔文冲船厂正式启航前往南海,进行首次调查系统装备的综合海试。
2019年8月18日,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改装的1.4万平方米大型牲畜运输船“普瑞斯”号顺利交付,该船是全球首艘满足澳大利亚海事安全局(AMSA)2018升级版规范的牲畜船。“普瑞斯”轮原由一艘1100TEU的集装箱船改为具有约1.4万平方米的牲畜运输船,全船总长136米、型宽25米、型深14米,主要用于运输活体牛羊。该船围栏面积1.4万多平方米,可一次性装载4.2...
近日,黄埔文冲为中交一航局建造的世界首艘自航式沉管运输安装一体船“一航津安1”完成试航并顺利返航,标志着这艘深中通道沉管浮运安装专用船舶的研发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一航津安1”是世界上第一艘集沉管浮运、定位、沉放和安装等功能于一体的、具有DP定位和循迹功能的专用船,船东中交一航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已获国家专利并申报国际专利。
2019年7月17日,在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的支持下,苏明副教授、何键副研究员参与了“探索一号”的第TS12-02航次。他们从海南三亚出发,前往南海北部、西北部,分别搭乘“深海勇士”号深潜器顺利完成了深潜任务。7月25日,苏明副教授率先登上“深海勇士”号深潜器前往西沙海槽头部一个“拐弯型”海底峡谷观测取样。苏老师认为,这一峡谷规模较小,且在下潜区域的中-下游段,有明显的90度拐弯...
第八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于8月9日至8月11日在哈尔滨工程大学举行。本届大赛吸引了来自国内47所院校以及国外13所院校共计60所院校参赛,最终596支队伍进入现场决赛,参赛规模为历届之最。经过激烈竞争,中国海洋大学学子共斩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6项。在前期的校级预赛中,全校共有9个学院693名学生报名参加,参赛学生数量和覆盖专业数量均创历史新高,展现了海大学子对大赛的喜爱和热情...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2019年第7号公告,外高桥造船主持编制的国家标准《自升式钻井平台建造质量要求》获批发布,并将于2020年1月1日起在船舶行业内实施。GB/T37747-2019 《自升式钻井平台建造质量要求》从国家层面全面系统地规定了自升式钻井平台建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求、交验项目及建造精度,是自升式钻井平台的设计、建造、检验和使用的基础技术支撑和“硬约束”要...
近日,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自主水下航行器团队研制的仿蝠鲼滑扑一体自主变形柔体潜航器试航成功,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进入世界先进水平。本次试航的潜航器属于原理验证样机,仿生蝠鲼的体貌和游动形态,翼展0.8米,由锂电池提供动力,最高时速1节。这只仿生鱼“背部”黝黑,“腹部”雪白,“头部”扁宽,“翅膀”(翼型鳍)则和身体融为一体。进入水中后,它一会儿扇动“翅膀”全速前行,一会儿灵巧地转着圈儿,一会儿似动非动...
2019年7月15日,由中国船级社(CCS)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化组织(ISO)21593《船舶与海洋技术——液化天然气加注干式接头的技术要求》国际标准正式对外发布,标志着CCS在国际标准制定领域实现了零的突破。同时,该标准的发布将进一步推动水上LNG燃料加注的安全、高效发展。本次发布的ISO 21593国际标准针对用于LNG燃料加注的干式快速接头提出了设计、安全性和功能的最低要求,规定了检查和试验...
2019年7月1日11点,正值中国共产党98岁华诞,中国海洋大学新型深远海综合科学考察实习船“东方红3”船顺利抵达厦门东渡港区现代码头,圆满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南海深海海洋仪器设备规范化海上试验”公共航次任务。整个航次分三个航段进行,海上试验历时32天,由中国海洋大学万修全博士担任航次首席科学家。本航次任务重点针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船载声学海流剖面系列测量仪产品化技术研究”“船载投弃式系列...
近日,山东省发改委、省海洋局联合发布《关于公布2019年山东省海洋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的通知》(鲁海发[2019]22号),由青岛农业大学理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牵头申报的“山东省智慧海洋牧场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牵头申报的“山东省近海大型植被与濒危物种生态修复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获批建设。此次全省共有18家科研教学机构获批建设21个协同创新中心,青岛农业大学首次获批建设海洋工程技...
近日,上海大学和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强强联合投标江南造船(集团)二区VOCs治理改造工程,在5家强大的对手面前,凭借先进的技术、优秀的案例以及合理的价格,脱颖而出成功中标。该项目包含13套VOCs治理设备,总预算超过7000万元。上海大学先期已承接江南造船(集团)项目1800余万,形成了造船企业VOCs减排工作坚实的基础技术储备。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