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信息处理技术 >>> 信号检测 参数估计 数据处理 语音处理 图象处理 信息处理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知识要闻 信息处理技术相关记录506条 . 查询时间(2.579 秒)
2021年3月12日,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赵方庆团队在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上发表了题为“Comprehensive profiling of circular RNAs with nanopore sequencing and CIRI-long” 的文章,研究内容为高效测定环形RNA全长转录本的实验和计算方法。本研究主要是利用随机引物对环形RNA进行的滚环反转录扩...
近日科技部发文,批准建设南京邮电大学省部共建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标志着该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组织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具备先进科研装备的重要科技创新基地,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科院自动化所智能交互团队多年来深耕语音生成技术,提出韵律与音色个性化解耦建模方法,为小样本语音模仿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语音模仿技术是指利用一定量的目标人数据生成目标语音,在生活、娱乐、新闻、教育、医疗、金融等重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在小样本场景下该技术存在声音模仿相似度低和鲁棒性差的问题,这是当前面临的关键技术挑战。针对上述挑战,团队积极开展研究,推动语音模仿技术将声音的要素有效分解...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0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量子信息科学、柔性电子学、密码科学与技术等37个新专业被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教高〔2012〕9号),教育部此前组织开展了2020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和调整工作。经申报、公示、审核等程序,对各地各高校向教育部申请备案的专业予以备案;在以上工作基础上,根据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教学...
本重大研究计划旨在通过对展示纠缠/叠加量子态等量子行为的第二代量子体系进行构筑和操控,开展量子信息科学方面的前瞻性和基础性的研究,推动数理、信息、工材、化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为实现量子计算机等量子技术奠定物理基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现发布“第二代量子体系的构筑和操控”重大研究计划2021年度项目指南,请申请人及依托单位按项目指南中所述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申请。
近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在自然场景及人脸图像的修复领域中取得新进展,提出的基于循环对抗生成网络的图像修复方法成功应用于任意缺失区域的检测和修复。研究结果2021年发表在IEEE TRANSACTIONS ON MULTIMEDIA。图像缺失区域的恢复是图像处理中的难点问题,是影响目标识别、跟踪等视觉任务的精度和鲁棒性的重要因素。由于图像缺失区域信息的完全丢失和缺失信息的唯一性,因此根据已知...
2021年1月31日召开的CCF第十二届常务理事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创建CCF计算艺术分会的决议。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科技已渗透到文化艺术产业的各个环节,文化与科技的交叉融合是艺术不断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可以帮助音乐、美术、书法、舞蹈、戏曲、电影及跨媒体等艺术界的从业者显著提高制作效率和生产成效,将艺术界成果转化融通到文化应用和社会文化服务各个层面。
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引导、激励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我省全面创新改革实践,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作出更大贡献,日前,省委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科协决定授予马权等50名同志第十五届四川省青年科技奖。学院武俊杰教授获此殊荣。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李兰娟日前已接受“中国大数据科技传播与应用高峰论坛”组委会邀请出任2021年该论坛主席,同时出任“2021年大数据科技传播奖(第四届)”评审委员会主任。近年来,随着中国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电子商务、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的快速发展,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对科技传播与应用发挥着日益强大的作用。中国大数据科技传播与应用高峰论坛...
2020年度“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奖学、奖教金”评审结果日前揭晓,我所杨军研究员和王文研究员获“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杨军,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主要包括:3D音频系统及信号处理、阵列信号处理及智能结构、声和振动的控制等。王文,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微声学器件与系统、声表面波传感器和MEMS等。
日前,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公布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的通知》(教高函〔2020〕8号),公布了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我校32门课程入选,入选总数位列北京市第5位,是北京市获评数量最多的“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我校入选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包含线上一流课程17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4门,线下一流课程9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1门,社会实践一流课程1门。
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和共青团中央共同授予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王宇第十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全国各地区共100名青年科技工作者获得此项荣誉。该奖项是为了表彰在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青年科技人才,激发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创新创造热情。
2020年11月25日,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Th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2021年度IEEE Fellow(会士)名单揭晓,我院李纯明教授因对计算机视觉与医学图像分析领域做出突出贡献,当选IEEE Fellow。李纯明博士现任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博导,电子科技大学-陆军军医大学联合数字医...
当环境中存在噪声或混响干扰时,传统的降噪算法或解混响算法能够有效抑制相应的干扰,但当这两种干扰同时存在时,这些算法的性能明显下降,从而导致语音通信的质量与自动语音识别系统的准确率大大降低。为了同时抑制环境中存在的噪声与混响,中科院语言声学与内容理解重点实验室的硕士生宋思远与其导师李军锋研究员等人提出了一种融合了多通道加权预测误差与多通道维纳滤波的一体化降噪与解混响算法。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