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信息处理技术 通信技术 广播与电视工程技术 雷达工程
搜索结果: 271-285 共查到知识要闻 信息与通信工程相关记录1815条 . 查询时间(5.22 秒)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王兴晟、缪向水教授团队关于忆阻器存算一体化颠覆性技术的最新研究结果发表在著名综合性学术期刊《Advanced Science》,题为“Reconfigurable and Efficient Implementation of 16 Boolean Logics and Full-Adder Functions with Memristor Crossbar f...
中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张琳副教授在中组部、团中央第二十一批博士服务团援藏期间,参与西藏大学牵头,中山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智慧足迹数据科技有限公司、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西藏宁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科技攻关项目,取得重大科技突破,研究成果“高原复杂环境下的高性能无线信息传输与处理技术研究”荣获2021年度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22年3月23日,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信通所与内蒙古电力公司开展技术交流,双方主要就科研实验室管理、对外合作情况进行研讨。
近日,中国科协公布第七届“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名单,全国共有444名青年科技工作者入选,其中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4位青年教师入选(北京邮电大学共有6名教师入选),分别是王光宇、秦晓琦、胡小玲、孙耀华。近年来,学院大力引进培育青年教师,科研创新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同时,学院积极鼓励支持老师们申报各类人才项目,服务国家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目前,学院已拥有省部级以上各类人才26人。
盲源分离是指仅利用传声器接收到的信号把各个源信号恢复出来。音频信号的盲源分离最初是为解决“鸡尾酒会问题”发展起来,它在人机语音交互、自动会议纪要、人声和配乐分离等方面有潜在的重要应用价值。
“碳中和”、“固碳端”的主要贡献者为陆地生态系统碳汇。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刘毅团队2020年10月在《自然》杂志发表题为“Large Chinese land carbon sink estimated from atmospheric carbon dioxide data”文章后,引起了多个研究团队的关注,并提交了不同研究观点和结果。《自然》杂志筛选出二篇有代表的短文及原文作者刘毅团队的回...
根据《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通过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评审,经中国通信学会秘书处审核,常务理事会批准,决定授予《云数据中心核心交换机关键技术及大规模应用》成果为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中国通信学会秘书处审核,授予《5G无线信道外场模拟与OTA性能测试技术及应用》等12项成果为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授予《基于数字孪生的移动通信网络优化与运营智能化系统及产业化应用》...
华南理工大学微电子学院微芯学堂第十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背景下浅谈新一代移动通信与芯片技术。时间:2022年3月11日(周五)下午14:00-16:00。地点: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B1-c102报告厅。主讲人:薛泉。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工学院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潘权团队在高性能通信芯片设计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包括一款5G通信低功耗超宽带通信芯片,一款高速有线通信低功耗注入锁定时钟信号恢复电路芯片和一款高速光通信芯片。相关论文成果分别发表于IEEE Solid-State Circuits Society的顶级期刊IEEE Journal of Solid-State Circuits (JSSC),IEE...
近日,学校成功中标临沂城投思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招标的一项重大项目“物联网研发与数据平台开发”,中标金额290万元。该项目是学校在大数据应用领域继获批山东省大数据产业创新中心后取得的又一项重大成果。
为深入了解“北斗+5G”融合发展趋势,智学大讲堂第八期活动邀请到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无线定位领域学科带头人与国际知名专家邓中亮教授作题为《北斗与5G融合的发展机遇》的报告。邓中亮教授以智慧社会、智慧城市对室内外无缝高精度定位导航与授时服务的迫切需求为背景,结合“北斗+5G”发展趋势,深入浅出对相关技术与实际应用进行阐述。
2022年3月2日,航天工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王文海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一研究院原院长敖刚正式受聘为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兼职教授。航天工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南京长峰航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及董事长王文海,南京长峰航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陆晓路、吴惠明、陈海昆,副总工程师江志平,东南大学副校长、教育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黄大卫,东南大学人事处处长王景全,东南大学发展委员会副主任...
2022年2月28日,Genome Bi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邵振课题组题为“HyperChIP: identification of hypervariable signals across ChIP-seq or ATAC-seq samples”的方法学论文,报道了其开发的HyperChIP计算模型。它能对多个ChIP/ATAC-seq样本间信号强度差异进行统计建...
近日,东南大学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电磁空间研究院、琶洲实验室智能超材料研究中心崔铁军院士团队联合北京大学李廉林教授,使用多层透射式数字编码超表面构建了可实时调节的全衍射式神经网络(可编程人工智能机,PAIM),成功实现了网络参数的实时编程和光速计算特性,并展示了多种应用案例,包括图像识别、强化学习和通信多通道编解码等,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和展示了微波空间全衍射式可调神经网络。相关工作以A p...
由中国通信学会和IEEE、IEEE ComSoc共同主办,中山大学承办的第十一届中国国际通信大会(ICCC 2022)将于2022年8月11日至13日在广东省佛山市举行。本次会议将邀请信息通信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前沿理论与技术发展进行交流和分享。大会公开征集论文。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