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核科学技术 >>> 辐射物理与技术 核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 放射性计量学 核仪器、仪表 核材料与工艺技术 粒子加速器 裂变堆工程技术 核聚变工程技术 核动力工程技术 同位素技术 核爆炸工程 核安全 核燃料后处理技术 辐射防护技术 核设施退役技术 放射性三废处理、处置技术 核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96-210 共查到知识要闻 核科学技术相关记录1368条 . 查询时间(2.258 秒)
近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物理研究所强流粒子束与激光研究室联合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在激光驱动的磁化“开尔文-亥姆霍兹”不稳定性(KHI)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外加磁场对多模扰动下激光驱动开尔文-亥姆霍兹不稳定性的影响》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等离子体物理》(Physics of Plasmas)发表,为激光驱动磁化“开尔文-亥姆霍兹”不稳定性实验提供理论指导,在可控核聚变前沿研究方面进行...
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是核工业产业链最后一环,关乎核工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地质处置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解决方案,即将高放废物进行玻璃固化处理,密封在金属罐体内,而后深埋于地下硐室,使之与生物圈隔离,从而减小对环境的影响。
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是核工业产业链最后一环,关乎着核工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地质处置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解决方案,即将高放废物进行玻璃固化处理,密封在金属罐体内,然后深埋于地下硐室,使之与生物圈隔离,从而减小对环境的影响。
一个国际研究团队日前在英国学术期刊《自然》发表的文章说,广泛应用于考古、司法鉴定等领域的放射性碳测年法未来可能逐渐失效,原因是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所排放的碳改变了大气中碳同位素的构成比例。
2022年7月17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在北京市怀柔科学城第一批交叉研究平台项目——“空间科学卫星系列及有效载荷研制测试保障平台”支持下建设的空间辐射效应分析试验平台暨怀柔(50MeV)质子回旋加速器设施(HuaiRou Proton Cyclotron Facility,HRPCF)试运行出束,将能量约30MeV的质子引出传输至实验大厅实验终端处,在直径15cm的荧光靶上获得了2nA/c...
2022年7月18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所聚变堆材料及部件研究室博士后郑俞在蒙特卡罗大规模加速模拟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Nuclear Fusion期刊上[1]。核能领域中蒙特卡罗模拟是最精确的求解方法之一,而聚变反应堆几何复杂、尺寸大、屏蔽厚,蒙特卡罗大规模计算存在深穿透屏蔽问题,导致计算效率低、时间成本高,难以收敛,一直是聚变堆核分析的技术瓶颈。针对这一难题,郑俞与德国KIT...
能量存储和转换过程的表界面动力学研究一直是能源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其中固-液界面的反应动力学探测极具挑战性。同步辐射具有亮度高、准直性好、频谱连续等诸多优异的特性,能够有效探测材料表界面的局域原子和电子结构,非常适合原位追踪反应过程中固-液界面结构变化的动态过程,实时在线探测固-液界面活性中心结构和反应中间体在能量转换过程中的变化及其演变规律。
2022年7月13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核能安全所黄群英研究员课题组联合国内相关团队在国际核材料领域知名期刊Journal of Nuclear Materials上发表了题为“Development of Reduced Activation Ferritic/Martensitic Steels in China”的综述文章,黄群英研究员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
2022年6月25日上午,湖北省科技创新大会召开,会上传来喜讯,华中科技大学共获奖35项,总成绩位列全省第一。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均有突破,一等奖数量创历史新高。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庄革教授带领的多途径磁约束核聚变研究中心团队对大科学装置EAST托卡马克上I-mode到H-mode的转换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成果以“Characterization of Pedestal Burst Instabilities during I-mode to H-mode Transition in the EAST Tokamak”为题发表于Nucl...
2021年6月25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通过2021年工程教育认证,该专业是国内首批开展工程教育认证的能源动力类本科专业。2021年6月16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机械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通过2020年工程教育认证。至此,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机械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均已通过工程教育认证。
随着锂离子电池在数码产品和电动汽车等领域的广泛普及,如何进一步提高电池性能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其中锂离子电池因电池颗粒裂纹引起的机械性能退化是影响电池性能的瓶颈之一,因此如何避免电池颗粒裂纹的产生成为科学家们关注的热点。近日,北京同步辐射装置4W1A成像实验站与美国斯坦福同步辐射光源刘宜晋研究员课题组以及欧洲同步辐射光源Peter Cloetens研究员课题组合作,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和同步辐射...
复旦大学马余刚院士团队在核物质液气相变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近日,一项核物理领域的研究成果,以“在核物质液气相变区域中碎片形成对粘滞系数的影响” (Impact of fragment formation on shear viscosity in the nuclear liquid-gas phase transition region)为题,被遴选为“编辑推荐”的亮点文章发表在核物理学领域的国际...
微机电系统、深空、深海探测任务等对于长效、便携电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位素电池由于其能量密度高、功率输出稳定,可以在高低温、无太阳光照等极端环境下持续不断地为月球车,海底探测器等提供能量。作为同位素电池中的主要类型,辐射伏特效应同位素电池由于其理论能量转换效率高,易于微型化被广泛研究,并已经成功应用于心脏起搏器。宽禁带的半导体换能结器件制作的同位素电池能够获得更高的能量转换效率。宽禁带半导体中的代...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健康与医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杨良保课题组在单颗粒纳米腔中等离子体场强分布的探测研究中取得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