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动力与电气工程 >>> 热工学 >>> 热工测量与仪器仪表 制冷与低温工程 供热工程 工业锅炉 热工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知识要闻 热工学相关记录229条 . 查询时间(2.722 秒)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吕宝龙研究团队与华东师范大学马龙生团队合作,成功研制出一种高精度镱原子光钟,该光钟的频率稳定度达到E-18量级。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计量学期刊《Metrologia》上。
2022年8月12日,河南省制冷学会党委书记范晓伟、秘书长隋继学、常务理事吴学红前往郑州凯雪冷链股份有限公司开展“百会链千企”科技志愿服务活动。在郑州凯雪冷链股份有限公司会议室,受到了公司董事长冯仁君、副董事长杜荣花、总经理唐新宇、副总经理代灿丽等公司领导的热情接待。
John Bean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JBT)是全球领先的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和服务供应商,为中国制冷学会单位会员。
继2021年7次密集发射入轨应用之后,2022年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空间制冷机首次发射取得成功。
2021年6月9日,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21年度学术活动月之研究生论坛在D楼报告厅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特邀清华大学袁新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李骥教授以及研究所副所长徐纲研究员和张娜研究员作为评审专家,论坛由研究所教育办主任杨远智主持。徐纲在致辞中回顾了研究所组织研究生论坛的悠久历史,研究所从90年代就组织研究生论坛,获奖人员中有一大批在所内外担任重要学术职务的专家,勉励参会研究生展现自己的风采,获得好...
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王卫超教授课题组面向国家臭氧污染严峻形势以及“双碳”战略重大战略需求,首次在三元氧化物催化剂莫来石YMn2O5上实现无能耗超低温(-40 oC-室温)臭氧分解。该成果的推广应用将为目前新型大气污染物臭氧在超低温环境下的降解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并在商业航空等领域发挥积极作用。介绍该工作的论文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
2021年,在河南省省委“两新”工委和省科协党组的坚强领导下,河南省制冷学会党组织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学会党员坚持不忘初心,为群众办实事,积极开展党建工作得到省科协社团党委的高度认可。根据学会党委书记述职测评结果、日常党建工作和年度重点活动开展等方面情况,河南省制冷学会被省科技社团党委评为2021年度先进学会党组织,并予以表扬。
2022年5月27日,应河南旭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邀请,河南省制冷学会组织专家赴企业开展“百会链千企”科技服务活动。学会秘书长隋继学、办公室副主任李锡石、培训部副部长吴彦生一行3人参加了本次技术交流活动。
为深入实施产业科技赋能,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2022年6月2日上午,河南省制冷学会赴会员单位巩义予华仪器有限责任公司开展“百会链千企”科技志愿活动。根据企业需求学会邀请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教授任林洁、郑州商业技师学院高级技师葛利军两位专家共同参加本次活动。
2022年5月24日,中国能建广东院EPC总承包建设的东莞市中堂燃气热电联产项目二期工程(下称“中堂项目”)全面建成投产,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再添强大动能。该项目位于广东省东莞市中堂镇,由东莞市粤明新能源热电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是世界首个配置抽背式9F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的项目。项目建成后,年供电量46亿千瓦时,年供热量高达142亿兆焦,对促进当地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东莞市打赢蓝天保卫战、...
制冷技术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均有重要作用。当前,气体压缩制冷技术应用广泛,其普遍使用具有严重温室效应的气体制冷剂。为实现碳中和战略目标,应构建零碳制冷新技术。2019年,在塑晶材料中发现的庞压卡效应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全新的技术路线。最初发现的原型材料的等温熵变(衡量制冷能力的关键指标)已接近甚至部分超过当前的主流气体制冷剂,而真正实现压卡制冷技术的实际应用,需要更多的努力设计出同时具备高压力...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满足人体日常生活舒适性需要,利用空调等温控设备实现凉爽和保暖已成为当下能源消耗的主力军之一。但空调系统需要消耗大量电力,调控对象为整个建筑空间而非个人,能源利用效率较低。日间辐射致冷(passive daytime radiative cooling, PDRC)作为一种无耗能的致冷技术,在改善人体热舒适和降低能耗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近年来受到关注。然而,PDRC材料...
制冷技术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应用最广泛的是气体压缩制冷技术,其普遍使用具有严重温室效应的气体制冷剂,贡献了社会总碳排放量的7.8%,同时整个制冷行业消耗了社会总电力的25%。为了实现“碳中和”战略目标,必须构建零碳制冷新技术。2019年,在塑晶材料里发现的庞压卡效应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全新的技术路线。虽然,最初发现的原型材料的等温熵变(衡量制冷能力的一个关键指标)...
2022年4月15日,上海技物所党海政研究员课题组以四级高频脉冲管循环作为前级、JT循环作为终端的复合制冷循环实验方案,获取了迄今为止公开报道的基于多级高频脉冲管耦合JT的复合制冷循环实际获取的最低温度——1.36 K。在此基础上,该团队针对目前获取2 K以下温度的具体实践均需使用昂贵而稀缺的氦-3工质,严重阻碍实用化推广的缺点,提出了以氦-4为唯一工质的创新复合制冷循环方案,并进一步联合上海微系...
热电材料是一种能够直接将热能转换为电能的功能材料,热电器件具有纯固态、无噪音、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等优点,在温差发电和热电制冷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光电热功能材料与器件团队一直围绕热电材料设计、器件制备技术和系统集成应用等关键科技问题开展多学科协同创新工作并取得系列研究成果。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