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光学元件加工”相关记录60条 . 查询时间(3.18 秒)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精密光学制造与检测中心研究团队在Φ600mm口径干涉仪绝对检测技术研究方向取得新进展,提出一种基于多表面干涉原理的原位绝对面形检测技术,实现Φ600mm口径干涉仪标准平晶绝对面形误差的原位测量,相关成果于2月26日发表在[Optics and Lasers in Engineering, 129, 106054 (2020)]。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信息光学与光电技术实验室周常河课题组近期将双目测量和时域散斑技术相结合,应用于300mm口径大尺寸透镜毛坯测量,成功重建出透镜毛坯表面的三维形貌。该方法实现了大尺寸透镜的快速、低成本测量,相关成果发表在Optics Express 27,10898(2019)上。大尺寸光学元件,尤其是非球面元件,被广泛运用在大型激光装置,例如“神光”II综合实验激光装置中。在元件的...
南开大学在微纳光学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图)
南开大学 微纳光学 微纳加工工艺
2019/4/10
近期,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现代光学研究所微纳光学与单分子器件课题组提出了研制原子级别电开关的新方法。此方法无需复杂的微纳加工工艺,只需要将光照射两电极的结点处,利用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入射光子与金属表面自由电子集体共振)所产生的热量加热电极,电极的热胀冷缩效应即可实现电极间原子量级的连接与断开。通过控制光强或者光的偏振方向,结合电导值的测量,可清晰表征原子一个接一个断裂或者一个接一个重新连...
2019年1月15日上午,应化工学院邀请,清华大学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骆广生教授,为我校化工学院师生作了题为“微化工技术”的精彩学术报告。化工学院党委书记朱学栋教授、院长李春忠教授、副院长刘殿华教授和副院长、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周兴贵教授等学院领导及部分师生参加报告会。 李春忠主持学术报告会,介绍了骆广生教授的学术经历以及在微化工技术研究方面的基本情况。随后,骆广生从我国化工产...
山东大学科技期刊社四期刊获中国高校期刊奖励
山东大学科技期刊社 四期刊 中国高校 期刊奖励
2018/11/20
2018年11月5日,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公布了2018年度全国高校“杰出·百佳·优秀科技期刊”评选结果。山东大学科技期刊社编辑出版的《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被评为“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被评为“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近年来,科技期刊社紧紧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以创建“名刊强社”为目标,认真谋划发展蓝图,实施“期...
随着现今微光机电系统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对光学成像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如导航系统、微型广角监视设备、内视镜等领域,希望整个系统的体积小、重量轻、视场大以及灵敏度高。新型的仿生复眼成像系统,利用光电元件代替昆虫复眼中的对应结构,将对系统的探测感知能力带来革命性提高,从而为导航系统、微型广角监视设备、内视镜等装置提供全新的技术手段。仿生复眼成像系统的核心器件之一为小型化、集成化的仿生复眼光学元件。通过...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参与项目“强激光光学元件表面缺陷精密检测技术及应用”荣获2017年度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图)
强激光 光学元件 表面缺陷 精密检测技术 2017年度 安徽省 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
2018/3/5
2018年2月23日,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合肥召开。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中科院院长白春礼为重大科技成就奖获得者颁奖,中科院副院长相里斌出席大会。上海光机所作为第二完成单位、邵建达研究员作为第一完成人的项目”强激光光学元件表面缺陷精密检测技术及应用”荣获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根据安徽省科学技术厅最近发布的《2017年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评审结果公告》,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共评定一等奖18项...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磁流变抛光液研究获进展(图)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磁流变抛光液
2018/1/20
超精密磁流变抛光(Magnetorheological Finishing,MRF)技术自1998年被美国QED公司成功研制之后,其无应力、无亚表面损伤、柔性剪切去除等特性受到国内外众多科研单位的青睐,与离子束加工技术(Ion beam figuring,IBF)共同被认为是近30年来光学加工领域最为创新的两大技术。而柔性剪切磁流变抛光液、高效去除算法的校正与补偿是磁流变工艺技术的主要核心,美国Q...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实现大口径光学元件表面微粒在线检测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大口径 光学元件 表面微粒 在线检测
2017/10/30
近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精密感知与控制中心研究员徐德、张正涛在IJAC第4期发表了研究论文An Effective On-line Surface Particles Inspection Instrument for Large Aperture Optical Element。文章介绍了最新设计的一款新型紧凑检测仪,可用于快速检测LAOE表面的微粒污染,该仪器携带方便,实现在线检测。
光镊技术在分子生物学、胶体科学、实验原子物理等领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光镊本身也不断发展并产生许多衍生光镊技术。空间光调制器(SLM)所形成的全息光镊,在多粒子操控方面的优势,为光镊技术走向实用化、规模工业生产打开了新局面,是目前光镊家族极具活力的成员。本文简单介绍了全息光镊的原理和应用,以及市面上唯一的商用全息光镊系统--美国Meadowlark(BNS)公司的全息光镊系统CUBE。
2013年11月11日,第十五届中国专利奖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浙江工业大学乐孜纯教授等完成的发明专利“一种超分辨微结构衍射光学元件的制作方法”(ZL200510050521.9)获本届专利优秀奖。至此,在已评出的十五届中国专利奖中,我校累计获得2项专利金奖,8项专利优秀奖。
20世纪90年代,国内光学零件制造水平不高,大多采用“手工+机械抛光”的传统加工技术,对于大口径、高精度、复杂面形的光学零件我国制造能力有限,许多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常常要受困于此。新世纪之初,正在做访问学者的国防科大精密工程创新团队李圣怡教授了解到,国外一所大学已在研发磁流变加工设备,回校后他便带领团队进行潜心研究,终于弄清了磁流变加工技术原理,论证了该技术在光学加工上的优势。于是,他们决定跳过一...
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制出一种高效发光晶体晶片
发光晶体 晶片
2008/12/9
2008年12月2日,中科院上海光机所承担的上海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高效发光非极性GaN基LED衬底铝酸锂晶体和晶片研制”通过了上海市科委组织的验收。
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着手制订非线性晶体光学元件国家标准
2008/1/15
发布时间 2007-01-02
11月26日,由物构所高级工程师兰国政主持的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非线性晶体光学元件国家标准的制定”,通过了福建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验收。专家验收组认为项目组制订的“硼酸盐非线性光学单晶器件通用技术条件”和“硼酸盐非线性光学单晶器件质量测试方法”两项省地方标准填补了国内外在非线性晶体材料方面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标准的空白,具有首创性和先进性。兰国政及其项目组为了配合...
数控光学非球面加工第一人——访苏州大学研究员余景池
2007/8/28
“我们在做数控光学非球面加工技术和检测科研项目时,用了整整3年的时间,吃住都在实验室,春节也只休息一天。”在采访余景池研究员时,谈及他的主要科研项目,对工作一向全身心投入的余景池这样对记者说。 在国内,光学非球面元件的数控制造技术和检测研究领域中,余景池是公认的首席专家,代表着国内最高水平。从1981年起,余景池从事光学系统的加工和检验工作,参加了“杂光测定仪”和“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