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光学工程 >>> 光信息技术 >>> 全息技术和三维成像 >>>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全息技术和三维成像相关记录109条 . 查询时间(2.163 秒)
2021年3月25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作物耐逆性调控与改良创新团队从染色质三维结构上揭示了籼稻和粳稻的高温抗性差异机制,为研究表观遗传调控作物重要农艺性状及提高抗逆性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BMC Biology》(BMC生物学)上。
近日,2021年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通过线上模式举办,东南大学此次参展14个项目,获得1项特别金奖、7项金奖、5项银奖、1项铜奖的佳绩。其中,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佘伟教授团队参展项目“三维超疏水水泥基多孔材料”获特别金奖;建筑学院杨俊宴教授参展项目“城市设计公众参与智能平台”,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张宇宁教授参展项目“全息光波导AR眼镜”,电气工程学院徐青山教授、顾伟教授参展项目“非侵入式电动自行车充电行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徐飞虎等实现超过200公里的远距离单光子三维成像,首次将成像距离从十公里突破到百公里量级,为远距离目标识别、对地观测等领域的应用开辟了新道路。该成果于近期发表在国际学术知名期刊《Optica》上[Optica 8,344-349, 2021]。如何“看得更远、看得更清”是人类对视觉感知的不懈追求。近年来发展的激光雷达成像技术能够对目标场景进行高精度三维成像。单光子成像雷...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徐飞虎等实现超过200公里的远距离单光子三维成像,首次将成像距离从十公里突破到百公里量级,为远距离目标识别、对地观测等领域的应用开辟了新道路。该成果于近期发表在国际学术知名期刊《Optica》上[Optica 8,344-349, 2021]。
2021年2月23日,张传溪教授团队在eLife上在线发表了题为“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of a whole insect reveals its phloem sap-sucking mechanism at nano-resolution”的研究论文,首次利用大尺度三维电镜技术重构出稻飞虱纳米分辨率的三维结构,揭示了其内部组织器官尤其是口器和气管系统...
2020年11月1日-5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与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的2020中国科幻大会在北京市石景山区首钢园举办。平行宇宙科幻展、科技创新新技术新产品展、科幻艺术展三大主题展览向公众开放。我校桑新柱教授团队的科研成果“离屏空间悬浮裸眼3D光场显示”应邀参加了科技创新新技术新产品展,引起广大观众的兴趣和关注。中国科协党组书记怀进鹏、北京市长陈吉宁、市科委主任许强等莅临参观,赞赏创新性强、呈现效果好...
近日,在骨科主任夏亚一教授的指导下,由骨科一病区主任汉华负责的Codamotion红外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骨科(甘肃省骨科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顺利安装并成功调试。该套设备由英国进口,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先进的三维步态分析系统。
近日,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熊伟教授、夏金松教授及新加坡国立大学洪明辉教授团队合作,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超表面动态全息显示方法,将高速动态光调制器件与静态超表面器件结合,实现了可见光波段每秒万帧的高帧率及海量的动态显示帧数。该研究不仅可以用于未来裸眼全息显示,而且在光学信号处理、激光微纳加工等领域也表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相关研究成果以“Dynamic 3D Meta-holography in Vis...
近日,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熊伟教授、夏金松教授及新加坡国立大学洪明辉教授团队合作,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超表面动态全息显示方法,将高速动态光调制器件与静态超表面器件结合,实现了可见光波段每秒万帧的高帧率及海量的动态显示帧数。该研究不仅可以用于未来裸眼全息显示,而且在光学信号处理、激光微纳加工等领域也表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相关研究成果以“Dynamic 3D Meta-holography in Vis...
2020年7月1日,国际著名光学期刊《Optics Letters》以“Compact three-dimensional computational imaging using a dynamic virtual camera”为题报道了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李安虎教授课题组在三维成像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Opt. Lett. 2020, 45(13))。研究人员开创性提出动态虚拟相机三维成像...
传统地震成像方法仅利用地下一次反射波成像,然而在典型的VSP、OBS以及三维表面观测系统中,由于震源或者检波器的稀疏采样,传统成像方法的地下覆盖不足,在部分区域出现成像缺失或者成像脚印。表面多次波在地震数据中是一种能量很强的同相轴,在地下经过多次波反射,能够为下地表成像提供更高的覆盖次数,对传统成像方法形成有效的补充。然而当前大部分多次波成像方法存在两个弊端:一是用于多次波成像的震源函数不正确,从...
近日,我校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段辉高教授、胡跃强助理教授团队在超构表面彩色全息显示领域取得系列进展,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 (IF=14.0),Nano Letters (IF=12.71)和iScience(Cell子刊)等国际权威光学与纳米技术期刊上。超构表面通过调整亚波长结构的尺寸、形状和排列,可以实现电磁波的波前几乎任意调控,开辟了设计光学...
假想有这样一种场景,当你和朋友收到了同一份加密全息数据,利用不同的“光钥”解码,你的眼前呈现的是周杰伦在唱《说好不哭》,朋友呈现的是易烊千玺在跳街舞。上海理工大学顾敏院士团队研发的轨道角动量全息技术,或将使这样酷炫的场景变为现实。近日,由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国际光学DennisGabor奖获得者、上海理工大学人工智能纳米光子学研究中心顾敏教授领衔的...
假想有这样一种场景,当你和朋友收到了同一份加密全息数据,利用不同的“光钥”解码,你的眼前呈现的是周杰伦在唱《说好不哭》,朋友呈现的是易烊千玺在跳街舞。上海理工大学顾敏院士团队研发的轨道角动量全息技术,或将使这样酷炫的场景变为现实。近日,由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国际光学DennisGabor奖获得者、上海理工大学人工智能纳米光子学研究中心顾敏教授领衔的...
当前,全球数据产生量呈爆炸式增长,而海量数据的长时间安全存储是亟须解决的重大问题。近日,由福建师范大学作为牵头单位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重点专项“同轴全息光存储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在福建福州启动。该项目将面向海量数据高效存储需求,突破传统光存储二维记录、一维读写的理论极限,探索超高密度、超快传输、超长寿命全息光存储新方法。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