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光学工程 >>> 光信息技术 >>> 光电成像技术 >>>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光电成像技术相关记录255条 . 查询时间(4.194 秒)
2021年10月21日,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在北京开幕。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显微光学切片断层成像系统”亮相本次展览。
大气散射介质的存在会对光学成像造成干扰,导致难以对处于散射介质中或隐藏在散射介质后的目标进行清晰成像。研究如何在散射介质存在的情况下实现清晰可靠的光学成像技术,在民用和军用领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复杂航天系统电子信息技术院重点实验室博士生雷雪林、马晓珊研究员和彭晓东研究员对透过大气散射介质成像的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在基于大气散射介质调制的压缩感知成像模型的基础上,提出...
2021年10月,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微纳米课题组刘连庆研究员与香港城市大学李文荣教授合作承担的2018年度中科院国际合作重点项目“纳米操作机器人近场光学超分辨视觉反馈方法”,顺利通过了中科院国际合作局组织的结题验收工作,项目验收结果为优秀。该项目研究旨在为AFM纳米操作提供“锐利之眼”。纳米观测技术发展使得人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认识世界的能力。然而,由于光学衍射极限的限制,AFM纳米操作机...
2020年9月2日至9月4日,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蔡夫鸿博士在第三届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中,取得光机产品初创组三等奖。本次大赛由华中科技大学鄂州工业技术研究院启动,以“关注转化医学面向临床实际需求、强化技术创新与创新服务”为主题。
近日,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发的“水睛”水下高分辨率环视摄像机完成了针对水下礁盘的摸底海试工作。
2021年5月,物理系/国重季敏标课题组与南方科技大学吴长锋课题组合作,在国际期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 发表了题为 Switchable stimulated Raman scattering microscopy with photochromic vibrational probes 的论文,通过在二芳基乙烯母体分子中引入炔基,设计出一类具有光敏特性的拉曼探针,实现了可...
傅里叶叠层显微成像术(FPM)是一种高通量计算成像技术,其在组织切片显微数字病理学中可以避免传统的扫描拼接伪影,提高成像通量和效率。然而,传统FPM彩色化要对三波长进行重复操作,故其效率偏低。受到颜色匹配思路的启发,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基于彩色传递的全彩色化方法,命名为CFPM。
近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团队离岗创业成立的DPM公司(含北京数字精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和珠海市迪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广东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所,依据《团体标准管理规定》程序制定的《医用内窥镜内窥镜功能供给装置含有近红外激发光的冷光源》和《医用内窥镜内窥镜功能供给装置近红外荧光摄像系统》两项团体标准,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重点发布。
2021年6月7下午,福建师范大学李步洪教授受邀来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做学术交流,学术报告会由刘谦院长主持。首先李教授做了《多模光学成像技术定量监测光动力血管损伤》的学术报告,报告后我院师生和李教授就报告内容进行充分的交流。
2021年5月7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 Geoscience》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科技部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站、中国科学院深地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张海江教授课题组与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合作研究成果,论文题目为《Correlation of porosity variations and rheological transitions on the southe...
近日,暨南大学理工学院光电工程系智能计算成像团队的《单像素成像技术与应用》项目在“第二届广州市校园高价值专利培育大赛”中喜获三等奖。本届广州市校园高价值专利培育大赛以“培育高价值专利、促科技成果转化”为主题,旨在全面提升高校专利质量,强化高价值专利的创造、运用和管理,更好地发挥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精准推动科技成果企业化、产业化,努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策源地。赛事自2020年7月29日...
在“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重点专项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人员通过研发非对称干涉光路成像方法,突破了轴向分辨率的极限。与传统的柱面镜成像方法相比,非对称干涉光路成像方法将定位精度提高了6倍以上,将单分子定位成像的轴向分辨率提升到了纳米尺度,实现了轴向的单分子干涉定位成像。研究人员据此技术研制出了新型干涉定位显微镜(ROSE-Z),利用ROSE-Z显微镜的高分辨率三维解析能力,研究...
福州大学教授杨黄浩等人发现了一类高性能X射线发光纳米闪烁体长余辉材料,有望突破国外技术限制,推动高端X射线影像设备的国产化。X射线影像技术在医学诊断、安全检查、工业无损探伤上具有广泛而重要的应用。目前,市面主流的X射线影像设备为平板探测器,需要集成薄膜晶体管阵列(TFT)、非晶硅光电转换层和闪烁体。“闪烁体是平板探测器的核心部件,其作用是将高能量X射线光子转为可见光。但目前,国产平板探测器包括高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徐飞虎教授等实现超过200公里的远距离单光子三维成像,首次将成像距离从十公里突破到百公里量级。为远距离目标识别、对地观测等领域应用开辟了新道路。该成果近期发表于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光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窦贤康、徐飞虎教授等在国际上实验实现了1.43公里的远距离非视域成像,首次将成像距离从米级提高到公里级,为非视域成像技术的开拓及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开辟了新道路。该成果日前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传统成像技术都是对视域内的物体进行观测。非视域成像技术则能够对隐藏在视线外的物体进行拍照,实现“视线拐弯”“隔墙观物”,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成像能力,未来在医疗检测、智能驾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