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光学工程 >>> 光信息技术 >>> 光电成像技术 >>>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光电成像技术相关记录258条 . 查询时间(2.047 秒)
单分子定位显微镜(Single molecule localization microscopy,SMLM)通过结合光控荧光分子标记、质心拟合算法、单分子检测等技术,将荧光显微镜的分辨率提高了一个数量级,实现了对细胞纳米结构的解析,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细胞生物学的观察研究中。但其在多色成像的拓展应用一直受到限制,主要原因是目前性能优异的光控荧光分子探针(如Alexa Fluor 647, CF660C...
2022年12月24日,2022年度第十九届王大珩光学奖评审会线上召开,会议由中国光学学会理事长龚旗煌院士主持。会议对中青年科技人员奖申请者申报材料进行审议和讨论,经过无记名投票评选出2022年第十九届王大珩光学奖中青年科技人员奖获得者4名;会议对通过初评的学生奖候选人进行了终评,选出学生奖获得者30名。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2019级光学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吴道福获得学生光学奖。
压缩感知成像作为一种计算成像技术,具有突破奈奎斯特采样极限、高通量测量、单像素成像等优势,在对地遥感、激光雷达、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然而,传统压缩感知成像在空间、时间动态范围上与普通成像相比均存在不足。一方面,压缩感知成像对探测器提出了过高的动态范围要求,导致在有限探测器位数条件下的成像质量较低;另一方面,由于压缩感知成像需要多次调制与测量获取信息,因此难以满足实时成像的应用需求。
冷冻电子显微镜(cryo-EM)显示了嵌入在玻璃化薄冰中的大分子的原子结构,它们接近于原生状态。然而,作为确保高图像质量的关键因素,冰厚的均匀性在样品制备过程中控制得很差,这已成为高分辨率冷冻电镜的主要挑战之一。
近日,合肥工业大学微电子学院安徽省MEMS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许高斌教授团队于永强课题组针对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成像技术——单像素成像(single-pixel imaging),设计并制备了用于Hadamard单像素成像的低暗电流V2CTx/n-Si vdW肖特基光电二极管,在不添加任何滤波电路的条件下实现了高质量的128*128像素的成像结果。相关研究成果以“Low dark-current V2...
近期,清华大学材料学院于荣教授课题组提出并实现的“自适应传播因子叠层成像方法”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和软件著作权。该方法解决了原子分辨成像中的晶带轴偏离问题,清除了高分辨成像和高精度测量在实验方面的主要障碍。
2022年12月2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超声科、新型光声(超声)影像实验室研究团队任杰教授在影像学顶级期刊Radiology(IF = 29.146)发表题为“Ultrasensitive US Microvessel Imaging of Hepatic Microcirculation in the Cirrhotic Rat Liver”的研究成果。研究针对临床上无创评估肝脏微循环面临的挑...
2022年11月21日下午,“夸父一号”(ASO-S)载荷“硬X射线成像仪”(HXI)首图发布会在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举行,会议同时向全国太阳物理同行网络直播。
2022年11月18日,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刘丹倩研究组在Nature Neuroscience上,在线发表了题为Cortical Regulation of Two-stage Rapid Eye Movement Sleep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揭示并定义了小鼠快速眼动睡眠(REM睡眠)的两个阶段——安静期和活跃期,分别对应显著不同的面部表情、自主神经活动和...
2022年11月23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先进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喻学锋、副研究员刘延亮团队与生物医学与健康工程研究所研究员葛永帅团队合作,在Advanced Science上,在线发表了题为PbI2-DMSO Assisted In-situ Growth of Perovskite Wafer for Sensitive Direct X-ray Detector的研究论文。该...
2022年11月11日至12日,由中国体视学学会主办的第十七届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通过线上召开,会议同期举行了中国体视学学会科学技术奖颁奖仪式。
2022年11月13日上午,在位于四川省甘孜州稻城县的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子午工程二期)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项目建设现场,随着最后一个天线面缓缓吊起并安装到位,子午工程二期标志性设备之一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项目设备完成系统集成,正式进入联调联试阶段。项目预计在2023年6月完成系统联调联试,进入试运行阶段,全面投入科学研究。
2022年11月4日,澎湃新闻从北京大学获悉,位于北京怀柔科学城的“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工程已竣工。该成像设施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确定的10个优先建设项目之一,是生物医学成像领域由我国科学家首倡的大科学工程,将提供革命性的研究手段,对生命体结构与功能进行跨尺度可视化描绘与精确测量,进而破解生命与疾病的奥秘。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在201...
近日,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空天院)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生化传感技术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制出高光谱SPR显微成像检测装置,实现了对生化样品和纳米薄膜材料的单色成像、光谱成像、单像素SPR传感以及二维量化分析等多种功能的融合,极大发挥了SPR传感技术的优势。以上相关成果以“Flexible Hyperspectral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研发的“荧光玻片自动扫描成像系统”在天津国科医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功获得天津市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注册证编号:津械注准20222220401)。该产品用于医疗机构进行病理切片的显微图像扫描拍摄,辅助医生进行临床诊断。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