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光学工程 >>> 光信息技术 >>> 光通信器件与系统技术 光电成像技术 显示技术 光存储与记录 全息技术和三维成像 光计算 自适应光学 光电信息处理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光信息技术相关记录658条 . 查询时间(2.218 秒)
2023年1月11日,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在超高速空间光通信技术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Terabit FSO communication based on a soliton microcomb为题,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Photonics Research上。
脑胶质瘤作为一种高浸润性、高转移性的肿瘤,因其预后差、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等挑战,被认为是最具侵袭性的恶性脑肿瘤之一。虽然,目前临床上已采用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多种方法来治疗脑胶质瘤,但其预后仍较差,中位总生存期仅为14-17个月。由于血脑屏障(BBB)的限制,目前发展的大部分抗肿瘤药物难以穿越BBB到达肿瘤部位,对脑胶质瘤的治疗效果不佳;此外,由于这些药物缺乏肿瘤特异性,易导致严重的毒副作用和耐...
近红外二区(1000-1700 nm, NIR-II)荧光成像与可见光和近红外一区荧光成像相比,具有更低的组织自发荧光、更深的组织穿透深度和更高的成像分辨率等优势,被认为是一种极具潜力的疾病的诊疗和术中实时导航的成像方式。2023年来,NIR-II荧光探针及其在疾病诊疗中应用的相关研究也受到广泛关注,获得了长足进展。然而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目前缺乏NIR-II荧光探针,能够有效的成像脑组织及复杂的...
2022年12月19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薄膜光学实验室与上海理工大学、苏州科技大学合作在液晶光学相控器件(LCPD)激光辐照效应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提出了有效预判LCPD在连续激光加载下性能退化和失效的方法,为LCPD在高功率激光系统中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指导,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Optical Materials和 Optik。
光热治疗作为一种肿瘤光学治疗策略,可以有针对性地在局部杀死癌细胞,在恶性肿瘤治疗方面具有微创、长效、安全等特点。但许多光热疗剂由于生物相容性差、生产和加工过程反应方法复杂、反应条件苛刻等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在环境友好的条件下开发生物相容性好的光热疗剂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而黑色素作为一种多功能色素,被广泛应用于能源和生物医学等领域,特别是癌症的成像诊断和光热疗法。目前市面上的黑色素主要是通过化学...
单分子定位显微镜(Single molecule localization microscopy,SMLM)通过结合光控荧光分子标记、质心拟合算法、单分子检测等技术,将荧光显微镜的分辨率提高了一个数量级,实现了对细胞纳米结构的解析,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细胞生物学的观察研究中。但其在多色成像的拓展应用一直受到限制,主要原因是目前性能优异的光控荧光分子探针(如Alexa Fluor 647, CF660C...
2022年12月24日,2022年度第十九届王大珩光学奖评审会线上召开,会议由中国光学学会理事长龚旗煌院士主持。会议对中青年科技人员奖申请者申报材料进行审议和讨论,经过无记名投票评选出2022年第十九届王大珩光学奖中青年科技人员奖获得者4名;会议对通过初评的学生奖候选人进行了终评,选出学生奖获得者30名。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2019级光学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吴道福获得学生光学奖。
压缩感知成像作为一种计算成像技术,具有突破奈奎斯特采样极限、高通量测量、单像素成像等优势,在对地遥感、激光雷达、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然而,传统压缩感知成像在空间、时间动态范围上与普通成像相比均存在不足。一方面,压缩感知成像对探测器提出了过高的动态范围要求,导致在有限探测器位数条件下的成像质量较低;另一方面,由于压缩感知成像需要多次调制与测量获取信息,因此难以满足实时成像的应用需求。
冷冻电子显微镜(cryo-EM)显示了嵌入在玻璃化薄冰中的大分子的原子结构,它们接近于原生状态。然而,作为确保高图像质量的关键因素,冰厚的均匀性在样品制备过程中控制得很差,这已成为高分辨率冷冻电镜的主要挑战之一。
近日,合肥工业大学微电子学院安徽省MEMS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许高斌教授团队于永强课题组针对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成像技术——单像素成像(single-pixel imaging),设计并制备了用于Hadamard单像素成像的低暗电流V2CTx/n-Si vdW肖特基光电二极管,在不添加任何滤波电路的条件下实现了高质量的128*128像素的成像结果。相关研究成果以“Low dark-current V2...
铁电材料因其具有稳定的自发极化,且在外加电场下具有可切换的极化特性,在非易失性存储器、传感器、场效应晶体管以及光学器件等方面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与传统的三维铁电材料不同,二维范德华层状铁电材料表面没有悬空键,这可以大大降低表面能,有助于实现更小的器件尺寸。此外,传统三维铁电薄膜的外延生长需要合适的具有小的晶格失配的基材,而在二维层状材料中,许多具有不同结构特性的层可以被堆叠并用于铁电异质结构器...
近期,清华大学材料学院于荣教授课题组提出并实现的“自适应传播因子叠层成像方法”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和软件著作权。该方法解决了原子分辨成像中的晶带轴偏离问题,清除了高分辨成像和高精度测量在实验方面的主要障碍。
2022年12月2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超声科、新型光声(超声)影像实验室研究团队任杰教授在影像学顶级期刊Radiology(IF = 29.146)发表题为“Ultrasensitive US Microvessel Imaging of Hepatic Microcirculation in the Cirrhotic Rat Liver”的研究成果。研究针对临床上无创评估肝脏微循环面临的挑...
2022年11月21日下午,“夸父一号”(ASO-S)载荷“硬X射线成像仪”(HXI)首图发布会在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举行,会议同时向全国太阳物理同行网络直播。
2022年11月18日,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刘丹倩研究组在Nature Neuroscience上,在线发表了题为Cortical Regulation of Two-stage Rapid Eye Movement Sleep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揭示并定义了小鼠快速眼动睡眠(REM睡眠)的两个阶段——安静期和活跃期,分别对应显著不同的面部表情、自主神经活动和...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