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光学工程 >>> 光电子技术 >>> 光电子材料 >>>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光电子材料相关记录940条 . 查询时间(1.098 秒)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决定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共同开展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奖评选工作(国知发运函字〔2021〕124号》,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积极组织会员企业申报。为做好...
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因其独特的电子结构和特性,在材料、能源、信息、生命科学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发展前景,受到科学界的广泛关注,是目前国际上竞争极为激烈的前沿科学研究领域。其研究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阐明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在分子水平上进行材料结构的有效调控,实现对材料体系的构筑并赋予材料独一无二的崭新功能。通常情况下,有机发光材料在自由单分子状态的物理化学特性与分子聚集体的特性有着巨大差别,这是由于分子间的非...
2021年8月20日,《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张新亮教授、叶镭副教授与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肖希博士合作研究成果:超高速石墨烯相干光接收机“Ultrahigh-speed graphene-based optical coherent receiver”。这是国际上首例可用于数字相干光通信的高速石墨烯...
2021年6月25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第二十二届中国专利奖获奖名单》,根据《中国专利奖评奖办法》,第二十二届中国专利奖共评选出中国专利金奖获奖项目30项,中国外观设计金奖获奖项目10项,中国专利银奖获奖项目60项,中国外观设计银奖获奖项目15项,中国专利优秀奖获奖项目825项,中国外观设计优秀奖获奖项目56项,其中有55项电子元件及关键原材料专利进入获奖名单。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强场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实验室自行研制的高性能200太瓦重频激光装置,在GeV量级超低能散电子束产生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团队提出了协同注入的机制,并利用激光的自聚焦演化实现电子束啁啾补偿,在实验上获得了GeV量级、能散低至2.4‰的高品质电子束,为台式化辐射源的研制提供了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Phys. Rev. Lett,126,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微加工实验室团队致力于纳米制造新方法和原理及其光电器件应用领域的研究,在前期研发的亚5 nm金属间隙结构阵列的晶界断裂与应变加工(Adv. Mater. 2015, 27, 3002;Nanoscale. 2018,10,3073;Small. 2019, 15, 1804177)和纳米折纸三维加工方法(Light: Sci. & Appl. 201...
铁电薄膜同时具有较大的正、负电卡效应,在现代电子、通信、医疗、军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电卡效应具有高制冷性能,它的实际应用面临两个关键挑战:一是设计更合适的冷却系统,以保证更大的温度跨度和冷却效果;第二个是寻找更合适的材料,既保证了优良的制冷效果,又廉价易得。一个冷却循环中的负电卡效应可以通过在冷却过程中持续施加电场完成冷却过程,这将比使用单个正电卡效应或负电卡效应表现出更高的电卡效应。因此...
近日,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微纳光电子功能材料实验室激光晶体研究团队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实现对影响钛宝石激光发射效率的关键问题——残余红外吸收的理论突破,提出双机制主导残余红外吸收的理论,相关研究成果已正式发表在《光子学研究》(Photonics Research)。
近日,国际化学顶级期刊物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在线发表了有关“Moiré superlattice and related Moiré Excitons in Twisted van der Waals Heterostructures”(扭角范德华异质结中的莫尔超晶格及其莫尔激子的研究)的综述论文,中南大学为该论文的第一完成单位及通讯作者单位。论文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
近日,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葛子义当选为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Fellow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FRSC)。葛子义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近年来在高效率有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材料及其柔性器件、OLED发光材料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迄今在Nature Photonics、Chem. Soc. Rev.、Adv. Mater...
近日,机械学院王骥教授课题组易利军副教授发表在Nanotechnology期刊上的论文“From graphene to graphene ribbons: atomically precise cutting via hydrogenation pseudo-crack”被全球工程领域著名机构Advances in Engineering (AIE)遴选为关键科学文章,并以“A convenie...
近日,由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李千助理教授和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Haidan Wen博士等人组成的研究团队首次实验观测到铁电极化涡旋在亚太赫兹频段的多个集体晶格振荡模式,并发现一种具有大应变与电场调谐性的涡旋软模(vortexon)。该研究工作是近年来基础铁电物理学的一个重大突破,其发现的涡旋畴的动态性质在5G/6G微波介电、太赫兹光电子等新兴领域均有潜在应用前景,并在方法学层面上树立了材料超快结构动力学...
面向能源的光电转换材料与器件研究是解决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难题的重要手段,更是落实十九大关于“美丽中国”部署的战略途径之一。面向国家解决能源问题的重大战略需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2012年启动的“面向能源的光电转换材料”重大研究计划,旨在揭示高效光-电/电-光转换的机理,突破现有原理和技术局限,为光电转换材料和器件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能源高效利用方面提供新思路和技术支撑。东北师范大学紫外光...
据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官网近日报道,该机构科学家与西北大学和佛罗里达大学合作,制造出了由硼和氢原子构成的稳定纳米片,这种名为氢化硼烯的二维材料仅两个原子厚,且比钢更坚固,有望在纳电子学和量子信息技术领域“大显身手”。二维材料指具有长度和宽度、但厚度仅一两个原子的奇异材料,它们有望大幅提升电子设备、太阳能电池和医疗设备的性能。近几十年来,二维材料科学领域最激动人心的突破之一是2004年石墨烯“横空出世...
有机光伏具有质轻、柔性和可大面积加工等优点,受益于分子光伏受体材料的发展,其能量转换效率已经达到18%。为实现商业化应用,材料和器件的长期光热稳定性仍面临挑战。传统D-A型电子受体材料普遍采用3-(二氰基亚甲基)靛酮(INCN)及其衍生物作为强拉电子末端,然而INCN类受体材料在光、水氧、热和碱等作用下容易发生降解,已经成为制约器件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和中科院的大力支持下...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