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海上油气田勘探与开发 >>>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知识要闻 海上油气田勘探与开发相关记录213条 . 查询时间(3.371 秒)
记者2023年9月24日从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获悉,中国海上首个规模化钻井开发的亿吨级油田——垦利6-1油田,完成全部177口井钻井作业,工程质量合格率100%,提速超20%,完成十三项新技术应用,打破8项中国海油钻井纪录,大大缩短了产能建设周期,目前油田已达到日产原油近万方的规模。
2023年9月19日,从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以下简称“海油发展工程技术公司”)获悉,由海油发展工程技术公司油田化工公司自主研发的高效铁离子稳定剂近日在渤海油田某平台成功应用,减少游离铁离子对设备的腐蚀,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有效提升回注水水质,满足现场注水要求,保障现场安全绿色生产。
截至2023年9月16日,由渤海钻探第二录井公司自主研制的国内首台页岩油井场集成作业录井平台,在长庆油田陇东页岩油平台已投入使用19天,现场各项运行参数、仪器性能指标均达到设计标准,为页岩油气、致密油气、深层煤岩气等新领域规模高效开发增添了一大利器。
2023年8月29日,记者从有限天津分公司了解到,渤海首个千亿方大气田——渤中19-6凝析气田Ⅰ期开发项目所有平台全部完成海上安装。至此,渤中19-6凝析气田已在渤海立起7座平台,即将迈入规模开发新阶段。
胜利油田海洋采油厂统筹抓好海上平台药剂库存、补充和管理。
记者昨日从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获悉,我国海上首个热采油田──南堡35-2油田热采调整井投产。该井是我国海上首次应用投捞电泵注采一体化管柱工艺技术的稠油热采井,成功投产标志着我国海上稠油蒸汽吞吐注采工艺再获新突破。
2023年8月23日,中油技服工程作业智能支持中心系统显示,伊拉克米桑作业区块5台钻机作业运行数据顺利上线,标志着渤海钻探公司EISC数据采集传输系统首次将海外数据实时传回国内。
记者2023年8月29日获悉,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国内最大海底管道终端在海南陵水海域成功安装,这标志着我国深水工程技术取得新突破,对提升海洋装备制造能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8月25日,地球物理公司SGC2140队承担的埕岛三维地震勘探采集项目正式开炮生产。
近日,全国首条525千伏直流海缆在国网舟山供电公司海洋输电工程技术实验室通过预鉴定试验,意味着525千伏直流海缆具备使用条件。超高压海缆是“国蛟一号”国家海洋输电技术的重要研究项目,是岛际联网和海上风电场的重要设备,验证其是否具备应用条件至关重要。海缆预鉴定试验可以充分验证海缆本体、接头和终端等各方面性能,是海缆应用前必不可少的检验环节。
咨询公司伍德麦肯兹2023年8月17日发布的报告显示,如果到2030年全球要实现年装机量(不包括中国)增长5倍,到2026年全球海上风电供应链将需要270亿美元的投资。
2023年8月20日,“深海一号”大气田完成投产以来的首次水下管道清理作业,这也是我国首次在超深水海域完成水下管道清理作业,有助于完善我国超深水气田生产运维技术体系,为后续高效开发深水油气田做好技术储备。
中国海油2023年月20日宣布,“深海一号”大气田顺利完成投产以来的首次海管清管作业,这标志着我国首次超深水海管清管作业取得圆满成功,对保障超深水气田长期安全稳定运行和能源供给、进一步推动我国海洋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大意义。
每年8月中旬,南海伏季休渔期结束,沿线各地渔民千帆竞发,期待着鱼虾满仓。西北销售将主题教育同属地业务工作相结合,开足马力为开渔季用油提供保障。2023年8月1日至17日,已向广西、广东、海南等南海沿线地区配置成品油14.19万吨。
我国油气勘探开发正不断向深海挺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海洋油气装备产业的进步。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