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矿山工程技术 >>> 矿山地质学 >>>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知识要闻 矿山地质学相关记录72条 . 查询时间(1.986 秒)
“早寒武世生命大爆发”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研究成果入选1999,2001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科技部“中国十大基础研究新闻”、教育部“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获2000年度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一等奖、长江学者成就奖一等奖。
造山型金矿是近年来矿床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该类型的矿床产于增生造山带或碰撞造山带的变质地体中,多表现为断裂或韧性剪切带控制的脉状矿体,其赋矿围岩具有多样性,成矿年龄一般晚于成岩年龄。成矿流体多为变质脱挥发份产生的富CO2,中温,低盐度的变质流体。基于金与银,铜,铅锌等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相似性,陈衍景(2002)提出可能存在与造山型金矿成矿机制类似的造山型银矿,造山型铜矿和造山型铅锌矿等。
日前,中国政府“友谊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切接见获奖外国专家及部分家属。受聘于中国矿业大学工作的莫斯科矿业大学巴图金娜•伊达教授,以其在我校特色项目研究中所作出的突出成绩和奉献精神获此殊荣。中国政府“友谊奖”授予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是中国政府授予来华工作外国专家的最高荣誉奖项。
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胡瑞忠研究员和香港大学周美夫教授作为客座主编,在国际矿床学权威刊物Mineralium Deposita上组织专辑,发表地球化学所和国内同行的9篇系列文章,专题讨论了华南陆块中生代的成矿作用。该专辑已于近期出版(Mineralium Deposita, Vol.47, No. 6)。
赤铁矿普遍存在于有氧沉积物和热带-亚热带土壤中,具有弱磁性,可以携带稳定的天然剩磁。同时作为特殊的铁氧化物,其生成、运输与保存与古气候和环境变化密切相关。在自然界中,赤铁矿主要有两种形成途径:1)通过水铁矿的水热转换,这在土壤和有氧沉积环境中(如氧化还原界限之上的海洋沉积物)较为普遍;2)铁水合物的热脱水过程,尤其是针铁矿,这是火成岩或者沉积岩中赤铁矿的一种主要形成途径。但是在土壤溶液中含有大量的...
2012年3月28日,南岭科学钻探第二钻开钻仪式在江西省于都县盘古山钨矿隆重举行,这是国家入地探测项目《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在赣南革命老区安排的第二个重要探测项目--南岭于都-赣县矿集区重要异常的钻探验证与金属垂向分布规律研究课题。南岭科学钻探第二钻的开钻仪式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王瑞江副院长主持。
2012年2月14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李克强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温家宝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李克强主持大会。刘延东宣读了《国务院关于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已揭晓,吉林大学有四项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经第八届“青藏高原青年科技奖”评审委员会评定,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常务理事会批准,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付修根副研究员荣获“第八届青藏高原青年科技奖”。付修根副研究员长期工作在青藏高原最艰苦的藏北羌塘盆地,先后主持或参加项目18项(主持7项,主研11项),主持(主研)编写科研报告10份。合作发表专著2部。近年来,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
近两年,矿产资源研究所党委在上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贯彻部、局重大部署,围绕地质找矿和队伍建设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工作有声有色,队伍捷报频传,2009-2010年获国家发明奖二等奖一项、国土资源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中国地质学会十大进展4项、中国地质科学院十大进展6项,研究所获科技部"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突出贡献奖,一批科学家先后获得国家和部门的表彰,彰显...
2010年12月10日下午,中国工程院在安徽省马鞍山市组织相关领域院士召开了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深贫杂铁矿资源高效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论证咨询会。与会院士仔细听取了王院长的介绍,并进行了质疑和认真讨论,一致认为:“深贫杂铁矿资源高效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是针对我国深贫杂铁矿石资源开发中遇到的技术难题,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大型冶金矿山企业,紧密结合正在实施的重大工程,围绕深部难采铁...
2010年12月10日上午,由中国工程院和中钢集团共同主办的“院士中钢行”活动在马鞍山市海外海皇冠假日酒店举行院士学术报告会。报告会上,六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从不同的角度,结合当前科技前沿的发展,聚焦冶金材料,能源应用、矿产资源开发等相关领域,深入探讨科技发展的动态、方向和前景。
国土资源部将按照“三年见成效、五年大突破、八年重塑新格局”的总体部署,推进全国地质找矿行动计划。这是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上了解到的。
“山东省五莲县七宝山金矿矿产预测”项目是2006年启动的第一批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专项矿产预测项目,由地质地球所岩石圈演化研究室李永刚副研究员作为项目负责人组织实施,执行期限为2006年11月—2007年11月。2009年4月,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管理办公室聘请专家对该项目成果报告进行了评审,最终被评为8个优秀成果报告之一,获得项目办的通报表扬。
2009年10月5日,国土资源部在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管理办公室主办、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和云南冶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办、云南澜沧铅矿有限公司协办的“云南省澜沧铅矿找矿成果现场交流研讨会”上宣告:云南省危机矿山找矿取得重大突破,在澜沧铅矿矿区取得铅锌找矿良好成果的同时,又在该矿区深部发现钼矿资源,钼矿储量有望达到超大型以上规模。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