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工程与技术科学基础学科 >>> 工程仿生学 >>>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工程仿生学相关记录39条 . 查询时间(2.263 秒)
2022年6月14日,中国科大姚宏斌教授课题组在构筑圆偏振发光铜碘团簇基杂化材料方面取得新进展,报道了一种由仿生非经典结晶(BNCC)过程驱动的具有手性多级结构的铜碘团簇基圆偏振发光材料,表现出32%的高光致发光量子产率(PLQY)和1.5×10-2的高发光不对称因子(glum),该方法为构筑高效圆偏振发光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研究成果以题为“Biomimetic non-classical cry...
生物系统中,软组织可以通过应变增强有效地调节其机械强度以避免损伤。这些组织结合生物体的体感系统,可以经历从触觉到痛觉的可控感觉阈值转变,从而使生物体能够主动感知到可能造成伤害的机械刺激,并进一步迅速做出反应,防止危险的发生。因此,在应变机械增强之前,主动保护功能的实现依赖于感觉系统触发的强烈且快速的疼痛警告。尽管传统的电子皮肤可以通过预先设定的电阻变化阈值来模拟人类的触觉或痛觉功能,而通过应变感知...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微流控芯片研究组研究员秦建华团队利用类器官芯片,建立了人诱导多能干细胞(hiPSC)来源的肝-胰岛类器官互作体系,在体外模拟人体肝脏-胰岛轴及其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的糖刺激响应,为糖尿病等复杂代谢性疾病研究和新药发现等提供了新策略和新技术。
近日,欧洲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李全教授团队在液晶仿生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Bioinspired Synergistic Photochromic Luminescence and Programmable Liquid Crystal Actuators”为题,在线发表于化学领域国际顶级期刊Angew. Chem. Int. Ed.(《德国应用化学》)上。同时,该...
随着软体机器人和智能可穿戴电子设备的飞速发展,仿生智能纤维人工肌肉的研究和应用近来被广泛研究。人工肌肉纤维具有与生物肌肉纤维相类似的功能和结构,在适当的外界刺激方式下,产生仿生物肌肉的感知传感和反馈驱动动作。其在软体机器人、智能穿戴以及辅助医疗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前景。针对全固态人工肌肉纤维驱动器和传感器的结构设计、功能优化及应用场景展示等问题,中科院苏州纳米所邸江涛、李清文研究团队开展了长期的研究...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集成所智能仿生中心吴新宇研究团队与香港城市大学申亚京团队合作,提出一种通用、可扩展、能应对不同场景的微型机器人全新制造方式——利用胶质磁性喷雾使无生命目标物体成为可控微型外骨骼。研究成果以An agglutinate magnetic spray transforms inanimate objects into millirobots for biomedica...
2020年9月23日至25日,第二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决赛在西安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举办,来自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69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54支队伍进入决赛,经过现场展示、分组答辩与专家质询等环节激烈角逐,北京理工大学“Robotic Jerry”研究生团队荣获一等奖(奖金2万元),获奖作品为“微小型智能仿生机器鼠”。此次机器人大赛...
9月25日,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指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等单位主办,西安交通大学等单位承办的第二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总决赛落下帷幕,比赛共有来自69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54支队伍参加。由我校机电工程学院陆新江教授指导,胡特特、王凯、刘瑾、林衍堃、王莎莎等同学组建的学生团队,经过激烈角逐,荣获一等奖,这已是该团队连续第二次获此殊荣。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药所纳米医疗技术研究中心蔡林涛研究员、张鹏飞副研究员、龚萍研究员、邓冠军博士等与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及湘潭大学陈华杰教授合作,经过长时间努力,成功研发出一种基于聚集发光元件的AIE纳米仿生机器人系统用于血脑屏障穿越及脑胶质瘤靶向诊疗。相关论文Natural-Killer-Cell-Inspired Nanorobots with Aggregation-Ind...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药所纳米医疗技术研究中心蔡林涛研究员、张鹏飞副研究员、龚萍研究员、邓冠军博士等与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及湘潭大学陈华杰教授合作,经过长时间努力,成功研发出一种基于聚集发光元件的AIE纳米仿生机器人系统用于血脑屏障穿越及脑胶质瘤靶向诊疗。相关论文Natural-Killer-Cell-Inspired Nanorobots with Aggregation-Ind...
2018年11月5日,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公布了2018年度全国高校“杰出·百佳·优秀科技期刊”评选结果。山东大学科技期刊社编辑出版的《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被评为“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被评为“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近年来,科技期刊社紧紧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以创建“名刊强社”为目标,认真谋划发展蓝图,实施“期...
2018年3月12日下午,重庆大学工程学科前沿讲坛在动力工程学院303会议室举行,诺丁汉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闫玉英教授应邀作了题为Recent Advances in Fluids & Thermal Engineering Research at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的学术讲座。动力工程学院朱恂教授、陈蓉教授、百人计划付乾研究员与学院广大本科生、研究生参与了本次学术讲座。...
由国际仿生工程学会主办的第五期“仿生学基本方法”专家讲座于2017年7月27日-28日在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成功举办。讲座邀请学会理事长、英国牛津大学Julian Vincent教授和学会秘书长、吉林大学工程仿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李建桥教授主讲。讲座共吸引来自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厦门大学、吉林大学等18家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共...
2017年6月14日,科睿唯安(原汤森路透知识产权与科技事业部)发布了2016年JCR (期刊引证报告), 由吉林大学主办、中科院任露泉院士担任主编的英文期刊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 (JBE) (仿生工程学报) 2016年的SCI影响因子 (IF) 升至2.388,较2015年的1.466有了大幅度的提升(62%)。在综合工程分类的85种学报中, JBE由201...
柔性电子器件具有柔软、轻盈、可变形等特点,改变了传统电子器件的刚性物理形态,极大拓展了电子器件的发展模式与应用空间,成为目前国际科学研究领域的重大前沿领域。而近年来,随着可穿戴技术的兴起与快速发展,面向可穿戴应用的柔性电子设备愈发引起材料、电子、力学、生物医学等学科研究人员的广泛兴趣。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