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力学 >>> 物理力学 >>> 高压固体物理力学 稠密流体物理力学 高温气体物理力学 多相介质物理力学 临界现象与相变 原子与分子动力学 物理力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知识要闻 物理力学相关记录179条 . 查询时间(0.51 秒)
探索和调控量子材料的一个有效途径是超快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通过诱发可能的长寿命非平衡态,实现量子材料在热平衡中无法实现的功能相关的性质。在凝聚态物质超快非热光调控领域,利用激光在超快时间尺度上对材料铁电性进行调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铁电性源于空间反转对称性的破缺,是具有自发极化的材料的重要功能,其极化方向可以通过外部电场调控。实验发现,顺电性的SrTiO3材料可以通过中红外频率和太赫兹区域的激光...
从20世纪初期开始,量子理论变得尤为重要,对技术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尽管量子理论取得了很大成功,但由于缺乏非平衡量子系统的框架,其应用主要限于平衡系统。随着超短激光脉冲和自由电子加速器 X 射线的产生推动了整个非平衡超快动力学领域的发展。超快现象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领域已被广泛关注,例如光致相变、光诱导退磁、高能离子碰撞和分子化学反应等。近期,非平衡超快领域的实验研究成果诸多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该...
2023年4月10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基于自主研制的深海原位拉曼光谱探测系统、深海热液温度探针等原位探测装备,首次发现并证实深海热液低温溢流区的气体释放通量是高温喷口区的10-100倍。该研究2023年4月10日在国际地学期刊《地质学》(Geology)正式发表。
地震学观测结果显示,地球内核结构复杂,表现出地震波沿南北极方向速度快,沿赤道面方向速度慢;地震波速的各向异性随着深度也发生变化,内核外层存在着各向同性的区域,特别是在内核最深处,慢轴方向与极轴方向呈现约50o的偏转;地球内核各向异性还存在东西差异,西半球的各向异性更强。内核各向异性一般认为是由晶格定向排列导致,但是对于形成定向排列的驱动力目前尚无定论,对各向异性结构的形成机理也缺乏系统认知。
氢溢流是多相催化涉氢反应中的重要基元过程,备受关注。增强氢溢流效应,对其进行精准调控是构建高效涉氢反应催化剂的关键。氢溢流在不可还原性氧化物载体上常常受到限制。研究发现,水或其他醇、酮等分子等可以促进不可还原载体表面的氢溢流。然而,对溢流效应的进一步增强及精确调控仍面临挑战。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重要的生物化学过程,植物和藻类的光合固碳活动为生物圈的维持和发展提供了根本的初级生产力,理解光合作用机制、优化光合作用效率与稳定性具有重要的科学和技术意义。高温高光胁迫严重影响光合作用效率并造成农林牧业经济损失,提高光合生物的高温高光耐受能力是光合作用研究的重要方向。蓝细菌是研究光合作用的模式体系,提高蓝细菌高温高光耐受能力并解析其功能机制,对其他光合生物体系的优化具有指导和示范价...
2023年2月24日,中科院合肥物质院安光所光学遥感研究中心熊伟研究员团队为满足温室气体探测的需求,针对优化设计的大气主要温室气体监测仪(GMI-II),研发了新型干涉数据相位校正算法,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 Remote Sensing和Optics Express上。
手性是自然界的基本属性。发展手性分子的高效精准合成方法,对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和新药研究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含两个连续手性中心的叔醇广泛存在于药物和生物活性天然产物分子中,其高效高立体选择性构建是化学合成领域颇具挑战性的研究前沿。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施世良团队首次实现了普适的动态动力学不对称酮加成反应,发展了从易得的消旋酮原料直接转化为含两个连续手性中心的复杂叔醇的新方法(如图)202...
性是自然界的基本属性。发展手性分子的高效精准合成方法对于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和新药研究等领域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含两个连续手性中心的叔醇广泛存在于药物和生物活性天然产物分子中,其高效高立体选择性构建是化学合成领域的重要挑战性研究前沿。
2023年2月15日,由原子能院承担的院长期基础研究专项项目“材料微结构及核素分析关键基础问题研究”完成各项研究内容,在镍基高温合金三维残余应力测试、铝合金厚板材体织构精确快速测量、磁性样品环境下小角中子散射分析、辐照原位内耗测量、低能量重核素高灵敏测试等关键技术研发中取得多项突破,形成一系列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为我国核工业、航空航天领域的新材料研发与安全评估提供了重要依据。
2023年2月6日,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节能与环境研究部膜技术研究组副研究员王丽娜、研究员曹义鸣牵头制定的国家标准《分离膜孔径测试方法 气体渗透法》(GB/T 42269-2022),参与制定的国家标准《多孔疏水膜的疏水性能测试方法》(GB/T 42270-2022)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将于4月1日正式实施。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宋志棠和朱敏研究团队首先通过分子动力学计算,发现单质锑能够在120 ps内从非晶结构中成核并进一步完全结晶。通过制备200 nm、120 nm和60 nm T型下电级器件的单质锑相变存储器件,发现随着器件尺寸减小,单质锑相变存储器的速度越快。200 nm 单质锑器件最快的写速度为359 ps(见图1),当器件尺寸微缩至60 nm时,写速度为~242 ps, 比传统G...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高温天气频发,使作物大量减产,加剧粮食安全问题。挖掘作物抗高温基因资源、阐明高温抗性调控机制,以培育抗高温作物品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挑战课题。 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林鸿宣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林尤舜团队合作揭示水稻高温抗性的新机制,挖掘出由TT3.1和TT3.2组成的抗高温遗传模块TT3,同时首次发现第一个潜在的高温感受器(TT3.1),其感知并传递高温信号给叶绿体蛋白...
二氧化钒(VO2)是一种典型的强关联材料。在温度约为340K时,VO2会经历从绝缘性单斜相(M1-VO2)到金属性金红石相(R-VO2)的一级相变过程。强关联材料中电荷、晶格、轨道和自旋等自由度强烈地耦合在一起,这使得VO2绝缘体-金属相变存在多种相变机制。超快激光脉冲通过激发固体材料的价电子可以快速改变原子的势能面,因此激光辐射已经成为一种诱导强关联材料相变的有效途径,比如激光辐射可以使M1-V...
2022年12月19日,上海光机所光芯片集成研发中心王俊研究员团队在飞秒激光诱导二氧化钒相变方面取得进展,相关成果以“Femtosecond laser-induced phase transition in VO2 films”为题发表于Optics Express。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