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力学 >>> 流体力学 >>> 理论流体力学 水动力学 气体动力学 空气动力学 悬浮体力学 湍流理论 粘性流体力学 多相流体力学 渗流力学 物理-化学流体力学 等离子体动力学 电磁流体力学 非牛顿流体力学 流体机械流体力学 旋转与分层流体力学 辐射流体力学 计算流体力学 实验流体力学 环境流体力学 流体力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知识要闻 流体力学相关记录325条 . 查询时间(2.335 秒)
自十九世纪雷诺的管流实验以来,线性稳定的剪切层流向湍流的转变或亚临界转捩机制一直困扰着物理学家、流体力学家和数学家。亚临界转捩过程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存在间歇的湍流结构,这些多尺度结构的局地性和强非线性给理论研究带来困难,比如迄今仍缺乏对湍流结构对流速度选择机制的定量研究。对于二维槽流的亚临界转捩,其对应的局地结构是波包[1]:其流向尺度比槽宽大一个量级,内部的主要特征是在近壁处各有一列小涡旋结构 (...
在自然界和工业界的流动中,存在大量湍流与非湍流共存的流动状态,找到湍流和非湍流的界面对发展计算模型至关重要,传统的湍流/非湍流界面识别通常基于湍流的某一特征(例如非定常性、具有不同尺度的涡等)选择对应的物理量(例如脉动能量、涡量幅值等)并指定相应阈值进行识别,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在于特征量以及阈值的选择具有主观性,无法客观全面的反应湍流的特性。
离子液体是室温下呈液态的无溶剂电解液,离子液体的电雾化(electrospray ionization)在空间推进、纳米制造和质谱分析等领域有重要应用。离子液体的纯离子态(pure-ion mode)电雾化是一种新兴技术,近年来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其离子束具有高荷质比、高亮度和多样可控的离子种类,有望解决应用上长期面临的挑战。目前,离子液体的纯离子态电雾化技术尚未达到应用所需的高稳定性和高效,...
近日,临沂大学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梁儒全教授课题组关于剪切气流作用下热毛细对流振荡机理与转捩过程的研究成果在国际著名工程学网站“Advances in Engineering”(简称AIE)上报道并颁发了重点科学论文证书,梁儒全教授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该项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072057、51376040、51676031和51976087)资助。
2020年12月25日下午,应上海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卢东强研究员邀请,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力学系教授姜楠在第902期钱伟长力学Seminar做题为"超疏水纵向微沟槽复合壁面湍流减阻的TRPIV实验研究"的报告。
第十一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于2020年12月3日至7日在深圳成功召开。会议由中国力学学会流体力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南方科技大学承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资助,Physics of Fluids、力学学报、力学进展、Acta Mechanica Sinica和Theoretical & Applied Mechanics Letters等期刊协办。来自全国各高校和科研院所共1100余人参...
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力学部的丁阳团队2019年9月发表在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上的论文揭示了鱼在游动时肌肉的活动模式以及能量的传递。 在鱼的波动游动中,会形成一个身体弯曲的反向行波来推动水,产生推进力。肌肉是鱼类游动时神经控制的执行器和机械动力的来源,理解肌肉在游动时如何被激活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鱼类游动时的控制和力学行为。实验上曾观测到身体弯曲的曲率波和肌肉激活...
螺旋度的定义为速度与涡量的标量积,螺旋湍流指的是平均螺旋度或局部螺旋度不为0的湍流流动状态,广泛存在于龙卷风、台风等自然现象以及航空发动机、离心泵等旋转机械流动中。作为欧拉方程的最后一个里程碑,螺旋度守恒性定理的发现为系统研究三维湍流的时空演化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作为三维湍流仅有的两个二次无粘不变量之一(另一个为动能),Noether定理决定了螺旋度具有时空多尺度分布和多尺度多方向手性间的传输特征...
离子和分子在水溶液中的水合以及扩散是自然界和现代工业技术中最常见的基本过程,对成核结晶、筛选离子或是溶液化学反应起了重要作用。其中,氨根离子(NH4+)水溶液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这个体系中NH4+与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使得水合结构变得复杂,实验和理论模拟的结果之间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始终存在较大的争议。此外,实验中还观察到NH4+在水中转动非常快,而理论模拟中还没有对这样的转动机制做出合理的解释。为...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力学与航空航天工程系讲席教授夏克青课题组在与同济大学教授钟锦强课题组的合作研究中揭示涡旋运动规律的奥秘,发现热对流系统中泰勒涡的运动符合郎之万模型描述的惯性粒子布朗运动。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Science Advances。
湍流在空间等离子体中的物质交换、能量耗散以及粒子加热等过程中发挥着十分基础且重要的作用。太阳风湍流本质上是一种多尺度非线性相互作用现象,具体表现为等离子体的各个物理参数(如电磁场、密度和速度等)的随机无规则扰动。在观测中,各物理参数扰动的功率谱(power spectral density)在频率域上呈现为跨越几乎整个可探测频段的几段宽频的幂律能谱结构。幂律谱可以反映出湍流与尺度无关(scale-...
近期,我院蒋涛副教授与任金莲副教授、巴西巴拉那联邦大学数学系袁锦昀教授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数学院周文老师合作发表了题为“A least-squares particle model with other techniques for 2D viscoelastic fluid/free surface flow”的学术论文。该论文首次将基于Taylor展开和最小二乘法的纯无网格方法(FPM)拓展应用...
空化是水下高速航行体和高速推进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不仅会诱导系统运行异常,产生噪音与振动,甚至能够剥蚀结构表面导致破坏。其中,云状空化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空化类型,本质上是由大量微小空泡组成的气泡团。只有对空化流场的微观细节及其对宏观效应的影响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才能掌握云状空化演化规律及溃灭的细节与机理,准确分析溃灭带来的宏观效应。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童秉纲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7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童秉纲主要从事非定常流与涡运动、运动生物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与气动热力学的研究,并作出了系统的创造性工作。“做科研不能一成不变,要不断发现新方向。”他一直秉承着与时俱进的科研理念。
大气中的颗粒物不仅降低能见度,也危害人体健康和交通运输。近年来,PM2.5(空气动力学粒径2.5μm以下的颗粒物)受到了很大的关注,相关的观测站点也越来越多。然而,现有观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覆盖面都有所不足,PM2.5观测站点主要集中在城市区域,且多数站点开展观测的时间不长。增大PM2.5质量浓度观测的时空覆盖面,能增进对颗粒物污染演化过程的理解。能见度作为大气中悬浮颗粒物(及空气)消光的度量,与颗...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