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力学 >>> 固体力学 >>> 弹性力学 塑性力学 粘弹性、粘塑性力学 蠕变 界面力学表面力学 疲劳 损伤力学 断裂力学 散体力学 细观力学 电磁固体力学 结构力学 计算固体力学 实验固体力学 固体力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固体力学相关记录187条 . 查询时间(1.489 秒)
第二十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将于2020年8月18-20日在重庆保利花园皇冠假日酒店召开。该会议始于1977年召开的“中国金属学会断裂学科讨论会”和1982年召开的“全国疲劳学术大会”,在各自举行八届以后,1998年合并举办“第九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
由康国政教授和阚前华教授组织的《固体材料的多尺度与多场耦合力学》专辑,试图从固体材料多场耦合实验、多尺度模拟方法、多场耦合理论及其应用等方面展示国内力学工作者在该方向的最新研究进展。由于期刊每期页码的限制,该专辑将在本年度第2期和第3期先后刊出。
在刚刚结束的国际计算力学学会(IACM)执委增选中,中国力学学会计算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庄茁教授当选国际计算力学学会执委(IACM, EC),任期:2020年-2026年。国际计算力学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omputational Mechanics,简称 IACM)最早可追溯到1981年4月,由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R.H. Gallagher、...
2020年5月19日,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姚小虎教授研究组在固体力学顶级期刊Journal of th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Solids上在线发表论文“A cavitation and dynamic void growth model for a general class of strain-softening amorphous materials”(《...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金属材料微结构与力学性能课题组近期在增材制造钛合金(Ti-6Al-4V)疲劳特性上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课题组对增材制造钛合金进行了疲劳性能测试,获得了材料高周及超高周疲劳性能。通过对疲劳断口观察,报导了增材制造钛合金高周及超高周疲劳裂纹均萌生于材料内部孔洞及未融合缺陷,并形成“鱼眼状”断口形貌的新现象。这和传统锻造金属材料的疲劳特征与裂纹萌生机理大不相同。根据裂纹源尺寸的分布特...
受近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经会议组委会讨论决定,计划于2020年7月5-7日召开的 “轻量化材料与结构吸能特性国际研讨会”将延期至2021年召开。 我们对因会议延期给您带来的不便深表抱歉,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近日,航空航天学院本科2017级学生路沂宇在中科院分区3区期刊《Mathematics》(MATHEMATICS数学2区)上发表了一篇有关微分流形框架下的笛卡尔非线性场微积分原理的论文《Extension of Calculus Operations in Cartesian Tensor Analysis》,路沂宇为论文第一作者,指导老师为航空航天学院副研究员岳鹏。电子科技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中科院材料力学行为和设计重点实验室团队,研究了固液界面毛细力的微观起源,揭示了液滴接触线处受力平衡的作用机理,并从力学角度给出了杨氏方程的合理解释。该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
1805年,英国科学家托马斯·杨(Thomas Young)在研究润湿和毛细现象时描述了界面张力和接触角的定量关系。两百多年来,杨氏方程已成为润湿领域最基本的理论之一。虽然基于热力学能量最小化方法可推导得到该方程,但是研究者一直致力于从力学角度解释杨氏方程,并验证其在纳米尺度的有效性。该领域仍存在许多关键科学问题亟待解决:一方面,作为控制液滴动力学的关键因素,作用在固液气三相接触线处的毛细力并没有...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中科院材料力学行为和设计重点实验室团队研究了固液界面毛细力的微观起源,揭示了液滴接触线处受力平衡的作用机理,并从力学角度给出了杨氏方程的合理解释。该研究成果以“Microscopic Origin of Capillary Force Balance at Contact Line”为题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Physical Review Letters, ...
1805年,英国科学家托马斯•杨(Thomas Young)在研究润湿和毛细现象时描述了界面张力和接触角的定量关系。两百多年来,杨氏方程已成为润湿领域最基本的理论之一。虽然基于热力学能量最小化方法可推导得到该方程,但是研究者一直致力于从力学角度解释杨氏方程,并验证其在纳米尺度的有效性。该领域仍存在许多关键科学问题亟待解决:一方面,作为控制液滴动力学的关键因素,作用在固液气三相接触线处的...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热结构耦合力学课题组针对含填充物的点阵夹层板内部损伤识别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结构动力学和Teager能量算子的损伤识别方法。为了综合考虑不同损伤对于结构低阶模态和高阶模态的影响,在损伤敏感标识量中引入权重系数r。通过数值计算和实验研究,系统地讨论了该方法对于含填充点阵夹层板损伤识别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通过获取面板上的响应信息,该方法可以有效地识别结构内部的1/4胞元、1/2胞元、单...
近期,燕山大学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田永君院士团队与浙江大学交叉力学中心杨卫院士团队合作,实现了金刚石的超高弹性应变(拉伸强度)和室温位错诱导的塑性变形。研究成果相继发表在Nature子刊(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9-13378-w)及Cell子刊上(https://www.cell.com/matter/fulltext/S...
中国共产党党员、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著名结构力学家、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张维嶽研究员,因病于2020年2月26日凌晨在北京不幸逝世,享年89岁。张维嶽先生1931年6月7日出生于天津,1952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土木系结构专业,毕业后在中央重工业部、国家建设委员会编译出版局等单位工作。从1957年起,一直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从事科研工作。1983年任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
工学院段慧玲教授课题组通过研究具有极强环境适应能力的水生蕨类植物——槐叶萍(图1a),发现其表面特殊微结构具有极强的稳定液气界面能力(图1b);通过仿生学原理与稳定性分析,揭示了槐叶萍表面微结构的设计原则(图1c)与其表面气层稳定性的力学机制(图1d);通过3D打印技术,制造了人工仿生槐叶萍表面(图1e),完全实现了天然槐叶萍的稳定液气界面的功能(图1f)。该研究成果于2月4日以封面文章形式刊登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