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动物学 >>> 动物生物化学 >>>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动物生物化学相关记录77条 . 查询时间(2.717 秒)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蒋学龙组近十年来对中国西南山地的小型哺乳动物的研究发现,狭域分布的隐存种是该地区小型兽类多样性的重要组成(蹼足鼩族He et al., 2010;姬鼠属Liu et al., 2012;鼩鼹属Wan et al., 2013;缺齿鼩属Chen et al., 2016;鼠兔科Koju et al., 2016;白腹鼠属Zhang et al., 2016;猪尾鼠属Cheng...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陶毅研究组基于两表现型差分复制动力系统的随机局部稳定性(stochastic local stability)分析,率先提出了在随机环境中动物行为演化的随机进化稳定性(stochastic evolutionary stability)和随机收敛稳定性(stochastic convergence stability)的概念(Zheng et al. (2017) PRE, 9...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焦保卫研究组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相比于其他乳腺癌亚型,三阴性乳腺癌存在独特的选择性剪接谱。这种独特剪接模式的调控因子可能作为三阴性乳腺癌潜在的药物靶点。该课题组沿着这个研究思路发现,剪接因子TDP43在三阴性乳腺癌的选择剪接谱中发挥主导功能。TDP43在三阴性乳腺癌中高表达,且高表达对应预后差;在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系中敲降TDP43表达抑制了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抑制细...
2005年,欧洲正式批准蛭类疗法为合法的治疗手段。每年仅在德国就有35万条水蛭用于医疗,从治疗效果来看,水蛭疗法效果比临床上常规疗法效果好很多。很多文献报道蛭类疗法具有镇痛作用,长期的临床实践证明蛭类疗法对多种疼痛具有良好疗效。森林山蛭(Haemadipsa sylvestris)为山蛭科山蛭属动物,体长约3厘米。该物种在印度尼西亚、缅甸、印度、越南以及中国云南等地均有分布。山蛭主要栖息于潮湿的山...
近日,孙艳波对FasParser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更新,并以FasParser2: A Graphical Platform for Batch Manipulation of Tremendous Amount of Sequence Data为题,在生物信息学期刊Bioinformatics上发布了新版本,以满足科研人员对序列操作更高的需求。更新内容包括:重新设计的文件上传界面具有更好的批处理效...
2018年3月6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陆剑课题组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RNA上以长文形式在线发表题为“MicroRNA Duplication Accelerates the Recruitment of New Targets During Vertebrate Evolution”(doi:10.1261/rna.062752.117)的研究论文。该论文报道了脊椎动物...
2018年1月19日,爱思唯尔发布2017年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1793名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学者入选。我校3位教授继2016年后再次入选,入榜学者总数并列全国第78位。3名入榜教授为数学学科入选者、理学院蒋达清教授,物理学和天文学学科入选者、理学院孙道峰教授,免疫和微生物学学科入选者、原化学工程学院党宏月教授。
2018年1月15日,教育部在京召开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推进会,宣布首批共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我校24门课程入选,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二。我校被认定的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均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至少完成了两期教学活动,课程质量高、共享范围广、应用效果好、示范性强,涉及的学科包括哲学、医学、文学、历史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法学。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赖仞团队与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开展合作研究,揭示了毒液弱酸性环境拥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和蝎子捕食和防御分子策略,为临床上对蝎子蜇伤的认识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并为镇痛药物的研发提供了靶点。该研究成果以A bimodal activation mechanism underlies scorpion toxin–induced pain为题,在线发表在Science ...
为了揭示蝎子捕食/防御分子策略,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赖仞教授、杨仕隆博士和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郑劼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开展合作研究,揭示了蝎子蛰伤产生剧烈疼痛这一现象背后的分子机制。蝎毒中存在一种由29个氨基酸组成名为BmP01的神经毒素多肽,BmP01能够激活辣椒素受体TRPV1并如同品尝红辣椒一般产生快速并且剧烈的痛觉反应。有趣的是,与辣椒素不同,BmP01激活TRPV1受体还依赖蝎毒中...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李枢强研究组通过对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隙蛛(漏斗蛛科)进行研究,发现该地区在始新世-渐新世期间的造山运动对隙蛛的起源、扩散和多样化都产生了巨大影响,甚至导致了部分隙蛛类群的灭绝。该发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近些年地质学家和生物学家在青藏高原隆升时间上产生的分歧。该成果于2017年4月20日在Systematic Biology在线发表。
近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发文,对2016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予以公布。在此次评奖中,云南大学共有10项成果获得2016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其中由云南大学主持完成项目获奖8项,参与其他单位主持完成的获奖项目2项。主持完成的8项获奖成果为: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分别由自然资源药物重点实验室张洪彬教授主持完成的“基于结构单元的天然产物及类天然产物合成研究”和古生物重点实验室马晓娅研究员主持完成的“澄江动物群...
2016年10月12日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称,美国与中国科学家发现了最古老的鸟类鸣管(相当于人类的喉头)化石残骸。该残骸发现于南极洲,来自大约生活在6600万至6800万年前、目前已灭绝的维加鸟,这证明鸣管在恐龙时代已演化形成。
日前,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向贤芬、虞功亮、陈受忠合著的《长江流域的枝角类》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印刷出版,全书共计26万字188幅彩图。该书在2012年由曹文宣院士推荐,“中国科协三峡科技出版资助计划”评审委员会严格审评筛选,最终获得资助。该出版计划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中国长江三峡基团公司联合设立,旨在2012-2016年连续5年资助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领域的科技著作出版。
高海拔地区爬行动物的繁殖受多种选择压力的限制,如低温、缺氧和强紫外等。为了提高幼体存活率,多数高海拔地区的爬行动物选择在食物丰富和气候适宜的春夏季产子,这种繁殖模式有助于新生幼体在越冬前获得充足的生长和能量储存时间。但是,在高海拔地区也存在少数爬行动物,它们选择在越冬前集中产子,幼体在出生后不久就要经历漫长的冬眠阶段,却仍然能获得很高的越冬存活率。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