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植物学 >>> 植物分类学 >>>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植物分类学相关记录300条 . 查询时间(2.716 秒)
非洲之角(Horn of Africa),位于非洲东北部,包括了吉布提、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和索马里等国家,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具有大约5000种维管植物,其中半数是该地区的特有种。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是非洲之角主要组成国家,同时该区域也是全球受威胁最严重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2019年8月,中国科学院植物种质创新与特色农业重点实验室、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研究人员基于...
非洲之角(Horn of Africa),位于非洲东北部,包括了吉布提、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和索马里等国家,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具有大约5000种维管植物,其中半数是该地区的特有种。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是非洲之角主要组成国家,同时该区域也是全球受威胁最严重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2019年8月,中国科学院植物种质创新与特色农业重点实验室、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在读博士王生...
近日,中-非联合研究中心与肯尼亚国家博物馆联合开展的《肯尼亚植物志》编研项目取得新进展。研究团队在肯尼亚西部森林发现了一个葫芦科马?(báo)儿属植物新种,并正式对其进行了命名和发表。至今,研究团队已在非洲发现并命名13个植物新种(含1新变种),这也是其近几年来发表的第5个马?儿属植物新种。葫芦科(Cucurbitaceae)马?儿属(Zehneria)植物有60余种,以东南亚、热带或亚热带非洲和...
近日,云南省河口县林业和草原局联合西南林业大学、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人员,在国际著名植物分类学学术期刊Phytotaxa上发表锦葵科一新物种——大围山梧桐(Firmiana daweishanensis Gui L.Zhang & J.Y.Xiang),为中国生物物种名录增添新成员。
墨脱县是我国在喜马拉雅东部的一颗瑰宝。这里的地貌复杂,海拔差异极大,生境类型多样,拥有从热带雨林到高寒流石滩的几乎所有植被类型,而且热量充足,雨量充沛,这样的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近年来,我国学者已经在墨脱县境内发现了多个两栖类新物种,暗示了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水平仍然被低估。角蟾属Megophrys隶属于角蟾科Megophryidae,是一类生活在热带及亚热带森林溪流的蛙类,其分布范围西起喜...
2020年10月28日,记者从中科院昆明植物所获悉,经过近20年的选育,在两代育种者的努力下, 3个杜鹃花新品种获得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权证书,保护期为20年。这3个杜鹃花新品种分别命名为“流光溢彩”“繁星”和“素锦年华”,均通过人工杂交选育获得,其所有亲本均为我国特有并且观赏价值高、适应性强的高山杜鹃,适宜于我国西南地区推广种植。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鑫研究团队及其合作者在Historical Biology上,在线发表题为A novel angiosperm including various parts from the Early Cretaceous sheds new light on flower evolution(《早白垩世包括不同器官的新型被子植物为花朵演化提供新的启示》)的研究论文,报道...
被子植物起源及其早期演化是植物学家长期以来致力攻克的植物学难题。这个难题的难度如此之大,使之成为Science杂志所列出的125个世界级科学难题之一。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不难:找化石证据!我国辽西的义县组地层在世界范围内闻名天下,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其出产的被子植物化石。最近的关于义县组古植物学研究再次取得新的可喜进展:一个多变而有趣的被子植物化石----变果呈现在世人面前。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许琨高级工程师主编的《丽江老君山常见植物图鉴》一书由云南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共记录了丽江老君山及其周边地区常见高等植物111科340属602种植物。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实用性、科学性和科普性。
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多样性调查工作近期正式结束。此次调查填补了闽西地区苔藓植物专项调查空白,发现中国新记录6种。据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陈慕钦介绍,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贾渝教授团队负责的“探藓”调查,历时3年共在梅花山发现苔藓植物77科,195属,394种,8亚种,6变种。其中,包括首次在国内被发现的粗齿光萼苔羽枝亚种、北美毛耳苔、曲叶灰气藓、长柄灰气藓、卷叶拟假悬藓...
在生态和环境保护部“生物多样性调查、观测和评估”项目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博士陈又生、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博士向春雷等在广东潮州发现植物新种——“互叶莸”。据悉,“互叶莸”的发现,使得广东莸属植物达到2种,世界上莸属物种达到8种。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植物分类》。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科研人员在广东潮州开展调查时,发现一种奇特的植物,由于当时没有开花,无法确定它属于哪个家族的成员。科研人员引种了几株植物到华南植物园栽培,经过漫长的培育,终于开花、结果。通过综合形态特征,结合分子实验证据,终于确定这是唇形科莸属一个独特的新种,并命名为“互叶莸”。唇形科为一世界性分布的较大的科。全世界约有220余属,3500余种。我国有99属800余种。莸属植物全世界目前有7种,我...
农作物株型的调整可以有力地提高作物的产量,用以缓解由于人口增多产生的粮食危机。育种上,株高和分枝是决定植物株型和产量的两个重要因素,植株过高则易倒伏而使作物产量大幅下降,同时过多或过少的分枝也会影响作物的产量。株高和分枝这两个农艺性状都主要受植物激素调控。农业上“绿色革命”曾挽救了数亿人的生命,寻找作物的半矮秆株型一直是植物学家的目标。引发“绿色革命”的赤霉素(GA)在株高和分枝发育的调控中起着保...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主编的《中国迁地栽培植物志·秋海棠科》一书由中国林业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主持的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植物园迁地栽培志编撰”项目的又一科研成果。本卷由李爱荣、李景秀和崔卫华任主编,管开云研究员任主审,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上海辰山植物园、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和深圳仙湖植物园的多名科研人员参与撰写。2015年,昆明植物所受华南植物...
野生食用植物是生活在肯尼亚干旱地区的土著居民所利用的重要自然资源,这些资源在历史上为当地土著民族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也是现今或将来遭遇饥荒之时仍能获得食物的潜在保障,其中许多植物已被记录于当地植物区系文献和肯尼亚民族植物学研究报告当中,还有一些未记载的植物仍在被当地人所利用,但对于本地区到底拥有多少野生食用植物,缺乏系统的整理。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