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植物学 >>> 植物地理学 >>>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知识要闻 植物地理学相关记录154条 . 查询时间(2.937 秒)
横断山区被子植物区系多倍体垂直分布规律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的资助(NO.30770167),该项目是在前一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基础上,对横断山这一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细胞地理学进行研究,重点对横断山区的被子植物多倍体按垂直海拔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并大量增加该地区相关类群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的报道,从而为更深入地揭示该地区的多倍体在植物进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积累丰富的原始资料。
红豆杉属植物均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属植物的分类在中国-喜马拉雅地区一直比较混乱,存在较大的争议,认为这一地区主要分布有须弥红豆杉、欧洲红豆杉(T. baccata L.)和密叶红豆杉(T. fuana Nan Li & R.R. Mill),种间关系不明确,该地区红豆杉的种级地位存在较大的争议。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高连明博士在国家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的资助下,对须弥红豆杉的谱系地理学进行了研...
近日,在国家环保部的“滇西北野生植物物种多样性调查研究”项目支持下,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税玉民研究员团队成员对德钦县、鹤庆县等地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植物调查。考察期间得到了相关保护区及地方政府的大力协助。
近日,在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联合支持下,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孙航研究员主持的横断山区干热河谷重要物种生物地理学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孙航研究员带领的课题组,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2007CB411601)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25004, 40930209, 31000101)等项目的资助下,对分布在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地区的绢毛苣属(Soroseris)、肉菊属(Stebbinsia)与合头菊属(Syncalathium)植物进行了分子系统发育和生物地理学研究,其目的在于探究...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孙航研究员带领的课题组,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2007CB411601)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25004, 40930209, 31000101)等项目的资助下,对分布在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地区的绢毛苣属(Soroseris)、肉菊属(Stebbinsia)与合头菊属(Syncalathium)植物进行了分子系统发育和生物地理学研究,其目的在于探究...
西南喀斯特地区特殊的地质背景和强烈的岩溶作用,加上近现代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导致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日益严重,石漠化不断加剧,成为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重点和难点地区。该地区虽然降水充沛,但因地表地下二元空间结构,地表水大量渗漏、地下水深埋,岩溶干旱严重,水分的亏缺仍然是植被恢复重建的主要障碍因子。喀斯特峰丛洼地是生态治理难度最大、生态环境最为脆弱、人类生存条件最为恶劣的地区。随着西南喀斯特山区石漠...
日前,由中科院海洋所邢军武等完成的“一种在干旱和大风荒漠环境种植耐盐植物的方法”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授权。
白珠树属(Gaultheria L.)隶属于杜鹃花科越桔亚科的白珠树族,120余种,环太平洋分布。该属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可用于观赏、工艺木材、食品、医药工业和日用品。该属约40%的种类分布在中国-喜马拉雅地区,在生境、习性及形态上较环太平洋其它地区的种类更加丰富多样。
2010年3月5日,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召开了国家财政部战略生物资源科技支撑运行专项 “湿地植物专类园” 项目启动会。会议由刘贵华研究员主持,园主任李绍华、科研处副处长梁琼及项目组主要成员参加了会议。 该项目拟在武汉植物园建成面积约1公顷的集物种保育、群落展示和科学普及于一体等湿地植物专类园,为公众提供湿地植物物种和群落展示以及植物资源信息服务平台,为湿地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提供种质材料和基础科学...
2010年1月13日,第十一届中国青年科技奖揭晓,中国生态学学会理事、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副主任任海研究员经由中国生态学学会推荐获得第十一届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科技奖是1987年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中国科协在钱学森的提议下共同设立并组织实施,奖励40岁以下、从事自然科学和交叉科学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每两年评选一次,每届获奖人数不超过100名,此次201个单位推荐的有效候选人为6...
  秦岭位于我国由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过渡的区域,其植被具有由东部低山丘陵植被向西部高原植被过渡的特点,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区域之一。此外,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又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其气候具有重要的过渡特点,是我国气候变化敏感的地区。
  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III和第IV次评估报告的预测,由于变球变暖引起的大气环流和水文循环模式的改变,全球和区域降水格局也会发生变化。上世纪和本世纪北半球高纬和中纬度地区的降水量已经或将再增加7%-12%,并且主要以大强度降水或暴雨形式发生在秋冬季节。因在野外实验中很难同时操控降水量、降水季节分配,以及降水强度,大多数实验研究只分析了土壤呼吸对降水量变化的响应。
近日,应《BMC进化生物学》(BMC Evolutionary Biology)编委会邀请,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李德铢研究员从2009年1月起担任该刊编委会联合编委(Associate Editor),任期3年。李德铢研究员主要从事植物分类、分子系统发育和生物地理学研究,其率领的“分子植物地理学”研究团队,在近10年内较为系统地开展了东亚植物区系特征成分和跨太平洋洲际间断分布重要类群的分子系统发育...
昆明动物所主持的973项目“中国-喜马拉雅地区生物多样性演变与保护研究”中的“生物地理学”专题研讨会近日在云南丽江召开,来自中科院和高等院校10多个单位的70余名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参加了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的目的是通过地学和生物学的交叉整合,探讨第三纪和第四纪以来的一些重要地质历史事件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时间节点和关键地域上不同生物类群演化的共同模式和规律。 会议就此专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