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态学 >>> 数学生态学 化学生态学 生理生态学 生态毒理学 区域生态学 种群生态学 群落生态学 生态系统生态学 生态工程学 生态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知识要闻 生态学相关记录1514条 . 查询时间(5.925 秒)
近几十年来,与化石燃料燃烧和农业施肥相关的人类活动显著增加了陆地生态系统中的氮、磷和其他营养物质的输入。预计未来几十年全球氮沉积量将比目前高1-3倍。磷沉降量在过去20年中增加了44.4%,特别是亚洲和欧洲地区。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高寒生态监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团队以放牧牦牛为研究对象,以牧草营养组成、肠道微生物和牦牛肉品质为切入点,采用16S rRNA测序和代谢组学等研究方法。探究了不同物候期牧草组成对牦牛胃肠道微生物及肉品质的影响,阐明了“物候期牧草-瘤胃微生物-牦牛肉品质”之间的关系及其调控机制。结果表明,不同物候期的牧草营养组成改变了放牧牦牛瘤胃微生物群落,同时,微生物的季节性变化参与了牦牛...
日前,陕西省科协公布了“2024年陕西省高校科协青年人才托举计划项目”入选名单,水土保持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钟泽坤入选。
植物的密枝和刺结合在一起,可以形成强大的笼状防御结构。这常见于食草动物压力较高的生态系统。然而,笼状结构的进化过程尚不明确。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群落生态与保护研究组联合法国蒙彼利埃大学的科研人员,探讨了笼状结构在食草动物影响下的进化过程。研究通过系统发育比较发现,现今植物对大型哺乳动物的结构防御策略是逐步进化产生的。植物在中等食草动物压力的环境下产生了密枝,进而在强食草动物压力的环境下形成...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研究员王克林团队在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历史人类扰动及森林演变方面取得进展。2024年4月9日,相关研究成果以Maize Cultivation Three Hundred Years Ago Triggered Severe Rocky Desertification in Southwest China为题,发表在Earth’s Futur...
竞争(competition)和互利(facilitation)等物种相互作用(species interaction),是决定物种分布范围的关键生物因子。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竞争和互利往往同时存在,二者的相对强度取决于外界环境和种群密度的变化。目前研究普遍指出,种间关系随环境胁迫的加剧逐渐由竞争转变为互利效应;但由于在野外量化种群密度存在一定难度,通过实验控制密度的难度极高,对于种群密度如何通过影...
交配化石在研究动物的交配行为及其生活史特征演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生代陆地生态系统研究中心黄迪颖团队研究了约1亿年前缅甸琥珀中黾蝽,发现了黾蝽集群保存的两性配对化石。2024年4月3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上。
土壤水分条件会影响土壤养分的可利用性,但不同水分条件对极端干旱的荒漠生态系统土壤磷有效性的具体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调节磷循环功能微生物群落来应对干旱情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山地拥有复杂的环境异质性,是研究生物多样性维持和适应机制的“自然实验室”。一方面,大尺度研究认为气候地质因素是山地生物多样性维持的决定性因素,而生物因素的作用关注度相对不足。而另一方面,植物-微生物相互作用对于群落构建的作用被过分强调,其背景和尺度依赖性缺乏清晰的认识。因此,综合考虑气候梯度下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对多营养级物种共存的研究较为重要。
一项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王林研究员参与的盘点研究表明,2023年是有器测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革命前(1850-1900)高出1.45℃,世界多地频发极端热浪,给农业、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了严重影响。
滨海湿地土壤中多元素存在复杂的耦合关系,其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受植被演变、海陆交互作用的多重影响。互花米草入侵是我国滨海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的重大威胁,不仅显著改变了滨海湿地碳循环过程,也对多元素耦合过程产生重要影响,但目前鲜有相关研究。
干旱深刻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和人类生产生活。生态干旱即干旱在生态系统层面的呈现。然而,生态干旱相关研究通常考虑水分供给(supply)不足的生态影响,忽略了不同植被类型间以及时空尺度上生态系统用水需求(demand)的差异。值得注意的是,气象干旱和生态系统的响应有时并不是一一对应的,甚至可能在时间和空间上“脱钩”,给生态干旱研究带来诸多困扰。
氨氧化古菌(AOA)、氨氧化细菌(AOB)和全程氨氧化细菌(Comammox)共同参与了土壤中的氨氧化过程,但三类氨氧化微生物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群落结构组成变化及对土壤的硝化作用贡献程度存在生态位分异的现象。通常认为土壤pH和NH3浓度是驱动三类氨氧化微生物生态位分异的主导因素,但它们对东北黑土农田氨氧化微生物分异的驱动机制尚不清楚。
土壤风蚀是指土壤或土壤母质在具有一定风速的气流作用下,土壤颗粒被抬升到空气中,并在风力作用下进行远距离传输的过程。土壤风蚀可破坏土壤结构,导致土壤碳及营养物质的损失,甚至对农业生产力及可持续发展等造成威胁。全球每年由土壤风蚀排放的颗粒物形成的气溶胶约10-30亿吨,该过程将损失大量的土壤有机碳。土壤有机碳在调节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农田土壤碳收支是全球碳循环中不可或缺的组...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是我国特有的乡土树种,其凋落物残体的输入和降解对林龄增加的响应影响植物和微生物残体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但植物和微生物残体随林龄增加的变化模式和驱动机制仍不清晰。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