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水文学 >>> 湖沼学 >>>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湖沼学相关记录189条 . 查询时间(2.117 秒)
国际学术界对蓝藻水华发生机制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研究,但是对于类似太湖的大型浅水湖泊,其蓝藻水华常常是“来无影、去无踪”,水华的“出现”和“消失”往往呈现较大的时空差异,西方经典的光照调节机制并不能合理地解释太湖水华“暴发”的现象,使得对太湖蓝藻水华开展监测、调查、模拟与预测都非常困难。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法国际合作项目和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项目等的联合资助下,中国...
近日,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员朱立平课题组结合Landsat影像和SRTM估算了1976-1990、1990-2000、2000-2005和2005-2013四个时段内共317个湖泊的水量变化(如图1),结果表明青藏高原湖泊水量从1976年到1990年减少了23.69 km3,从1990年到2013年增加了140.8 km3。增加的湖泊水量主要集...
湖泊富营养化是全球面临的最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大部分湖泊都面临着水质恶化和生态失衡的问题。湖泊富营养化会引起水生态系统一系列异常的反应,其中藻华现象最为常见,严重影响湖泊的生态功能与水质安全。我国大多数湖泊面临着富营养化问题,开展湖泊营养化程度的监控研究刻不容缓。
溶解性有机物(DOM)是水体中有机碳最大的储存库,是地球水圈中有机碳的主要载体和生物体的主要底物,对全球碳循环具有重要的贡献。DOM的组成结构和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碳循环和二氧化碳的排放,甚至可以影响全球气候的变化。有色溶解性有机物(CDOM)是DOM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广泛存在于各种天然水体中,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物质。
以太湖为代表的大型浅水湖泊中,水体的环境要素和生态系统结构大都呈现高度的空间异质性。而经典的太湖流场垂向双层模式无法合理解释这一现象。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秦伯强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21002、41230744、40825004)和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7101-010、2017ZX07203)的长期资助下,研究揭示了大型浅水湖泊水动力对营养...
科睿唯安(Clarivate)最近公布了2018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西安交大共4名教授入选。其中,能动学院郭烈锦院士、理学院丁书江教授、材料学院马伟教授三人入选交叉学科领域的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人居学院程海教授入选地球科学领域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科睿唯安(Clarivate)最近公布了2018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西安交大共4名教授入选。其中,能动学院郭烈锦院士、理学院丁书江教授、材料学院马伟教授三人入选交叉学科领域的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人居学院程海教授入选地球科学领域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日前,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刘元波团队,基于鄱阳湖高塔通量观测数据,深入揭示了大型季节性湖泊水热通量受水位波动影响的变化规律及其调控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农业和林业气象学》和《地球物理研究—大气》上。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41430855)和面上基金(41471022)等的联合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刘元波团队赵晓松等,基于鄱阳湖高塔通量观测数据,深入揭示了大型季节性湖泊水热通量受水位波动影响的变化规律及其调控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 和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项目《我国季风区湖泊生态系统长期演变机理与生态安全》(2017YFA0605200)项目网站由项目首席科学家沈吉研究员提议建设,经过设计、修改与调试,于2018年7月30日正式上线。项目网站主要包括项目介绍、项目动态、科研成果和项目管理等四个主要板块,网站已发布包括有项目简介、课题设置、项目及课题负责人简介等项目的基础信息,并将在后续项目执行过程中及时发布...
湖泊是气候变化的重要指示器,在全球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全球和区域气候模式中网格尺度的精细化,湖泊的重要性变得不可忽视。尽管湖泊的作用十分重要,但由于在水体开展持续观测的难度大、成本高,目前对于湖气相互作用的认识仍非常有限。洱海位于云贵高原与横断山脉南端交界区域,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关键水汽输送通道上,受到南亚季风和东亚季风的共同影响。刘辉志团队于2011年6月在洱海建立了固定于湖面上...
在10月9日召开的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2018年学术年会上,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陈建徽教授获得第十一届“青藏高原青年科技奖”并应邀在青年科学家论坛进行了主题发言。该奖项的授予既是对陈建徽教授近年来科研工作的肯定,也提升了兰州大学地学研究在学界的影响力。陈建徽教授是2018年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气候变化与湖泊生态研究,是“西部环境变化”国家创新群体的骨干成员。近年来在Nature Clim...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等的联合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张运林研究组与Yale-NUIST研究人员开展合作,运用2012-2014年太湖及周边河道逐季度野外观测数据,深入揭示太湖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与甲烷释放之间的内在关联,相关成果发表在环境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第一作者为周永强和肖启涛。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等的联合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张运林研究小组周永强等科研人员基于国内97个湖库及其他大江大河样点数据,加之文献整理分析,并结合大型围格实验结果数据,深入分析CDOM来源组成对富营养化及气候变化的响应机理。相关成果发表在地球科学综述期刊Earth-Science Reviews上。
湖泊面积仅为除冰盖外陆地表面积的3.7%,却贡献了自然生态系统中近20%的甲烷排放量,因而湖泊等湿地乃全球范围内碳循环重要的枢纽。气候变化及富营养化均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湖泊甲烷释放,而甲烷释放通常认为是甲烷产生及甲烷氧化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尽管传统观点认为厌氧环境下甲烷古菌代谢是湖泊甲烷生成的必由之路,然而大量最新研究进展表明,有氧水体中依然存在甲烷超饱和的现象,并且认为湖泊甲烷悖论可能为微生物作...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