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古生物学 >>>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古生物学相关记录1447条 . 查询时间(1.703 秒)
长长的脖子具有生存优势,包括拓展视野、便于获取食物、增加活动范围等。因此,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脊椎动物产生了诸多“长cháng颈”的类型,例如,蛇颈龙类、蜥脚类恐龙和长颈鹿以及多种鹭鸟等。然而,地球历史上最夸张的“颈身比”出现在一些三叠纪的主龙型类(Archosauromorpha)。这一早期分异的主龙型类支系是一群“长颈族”,部分种类的颈部长度超过其总体长的一半。长颈龙和恐头龙便是其中的代表。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国际科研团队在英国威尔士中奥陶世地层中发现了一个保存有大量精美软躯体化石的特异埋藏化石库,揭示了4.62亿年前奥陶纪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面貌。该生物群中大多数生物体型较小,为早期动物小型化研究提供了新视角。5月1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生态与进化》(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上。
霍氏串珠(Horodyskia)是发现于元古宙地层中的形态类似一串珍珠项链的宏体化石,而其生物成因和系统发育位置存在争议。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早期生命研究团队牵头在鲁西和淮南地区拉伸纪地层中发现了以多种形式保存的霍氏串珠标本,证实了霍氏串珠的生物成因,揭示了真核生物至少在14.8亿年前通过多核体和简单多细胞化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身体的宏体化,为真核生物的早期演化与体型的宏体化提供了...
动物登陆是生命演化过程中的革命性事件之一。节肢动物作为后生动物的重要代表之一,在志留纪之前均生活在海洋环境或海陆过渡相的环境。分子生物钟证据显示,在寒武纪-奥陶纪时期节肢动物可能已脱离海洋登上陆地,甚至遗迹化石记录显示在奥陶纪时期可能存在有两栖类节肢动物。然而,以多足纲为代表的陆生/淡水节肢动物的出现则是在志留纪中晚期才存在有确切的实体化石证据,且仅在劳俄大陆南部的加里东山脉(如现今的英格兰和苏格...
2023年4月20日,从《云南省学位委员会 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22年度云南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的通知》获悉,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博士毕业生贺亮亮、朱习爱、张秋月、赵维月获2022年度云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硕士毕业生王腾翔、Mya Bhone Maw获2022年度云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
寒武纪是地球系统演化历史中的重要时期,以多门类生物快速出现与爆发式演化为特征,是显生宙五次微生物向后生生物转折时期(MMTs)之一。其中,苗岭统-芙蓉统之交的凝块石与树形石等微生物礁记录了以迷宫状生物礁为代表的微生物-后生动物礁的过渡生物礁类型。
晚奥陶世生物大灭绝(Late Ordovician Mass Extinction, LOME)事件中断了史前规模最大之一的奥陶纪生物大辐射。它由两幕组成,并以不同方式与南方大陆冰川活动密切相关。在两幕事件后分别发育两套腕足动物群,即Hirnantia动物群(第一幕后)和Edgewood-Cathay动物群(第二幕后)。两套动物群产生的背景环境差异很大,但目前对生物是如何应对这两幕事件的生态研究罕...
晚奥陶世生物大灭绝(Late Ordovician Mass Extinction, LOME)事件中断了史前规模最大之一的奥陶纪生物大辐射。它由两幕组成,并以不同方式与南方大陆冰川活动密切相关。在两幕事件后分别发育两套腕足动物群,即Hirnantia动物群(第一幕后)和Edgewood-Cathay动物群(第二幕后)。两套动物群产生的背景环境差异很大,但目前对生物是如何应对这两幕事件的生态研究罕...
作为当前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一个植物类群,被子植物备受植物学家关注。上百年来,植物学家们对被子植物的研究从未停止,但被子植物的起源与早期演化历史仍是植物学家面临的难解之题。众多古植物学家一直在寻找最早的被子植物,探索被子植物的起源和历史。对于被子植物的起源,西方古植物学家长期持有的观点是:白垩纪之前没有被子植物,这一观点是否正确,只有通过研究大量的化石证据才能给出最终的结论。
作为当前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一种植物类群,被子植物备受植物学家关注。上百年来,植物学家对被子植物的研究从未停止,但被子植物的起源与早期演化历史仍是植物学家面临的难解之题。众多古植物学家一直在寻找最早的被子植物,探索被子植物的起源和历史。西方古植物学家对于被子植物起源一直持有的观点是:白垩纪之前没有被子植物。然而,这一观点是否正确,只能通过化石证据才能给出最终结论。
作为当前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一种植物类群,被子植物备受植物学家的关注。上百年来,植物学家们对被子植物的研究从未停止,但被子植物的起源与早期演化历史仍是植物学家面临的难解之题。
作为当前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一种植物类群,被子植物备受植物学家的关注。上百年来,植物学家们对被子植物的研究从未停止,但被子植物的起源与早期演化历史仍是植物学家面临的难解之题。众多古植物学家一直在寻找最早的被子植物,探索被子植物的起源和历史。西方古植物学家对于被子植物起源一直持有的观点是:白垩纪之前没有被子植物。但这一观点是否正确,只能通过化石证据才能给出最终的结论。
2023年3月17日,中国古生物学会在南京发布“2022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评选结果。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大学、南京大学、长安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领衔完成的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研成果入选。其中,由南京古生物所主持或参与完成的五项成果入选“2022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
复杂生物,也称为“高等生命”,它们的出现是生命演化史上极为重要的革新事件,意味着地球生物圈从以微生物为主的世界转入以动、植物大规模发育为特征的宏体复杂生物世界。近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早期生命研究团队结合化石证据与现代生物学成果,认为距今18-8亿年,这一被地质学家称为“枯燥的十亿年”的时期,并不“枯燥”,它建造了复杂生物的根基。该综述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于《科学通报》杂志。
2023年来,根据全球超过20个板块或地体的资料,晚奥陶世生物大灭绝(Late Ordovician Mass Extinction, LOME)第一幕后与第二幕后的两个腕足动物群已得到识别。其中,第一幕期间的赫南特贝动物群(Hirnantia Fauna)长期受到关注,并已有深入研究。而第二幕开始后的腕足类埃吉伍德–华夏动物群(Edgewood-Cathay Fauna,简称EC动物群),同样是...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