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沉积学 >>>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沉积学相关记录170条 . 查询时间(2.463 秒)
2018年1月,有关“南美洲新近系Orinoco三角洲大陆架及陆架边缘沉积演化”的研究成果刊发在美国地质学会国际重要期刊《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Bulletin》上。该文第一作者为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副教授陈思博士。
2018年1月15日,教育部在京召开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推进会,宣布首批共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我校24门课程入选,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二。我校被认定的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均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至少完成了两期教学活动,课程质量高、共享范围广、应用效果好、示范性强,涉及的学科包括哲学、医学、文学、历史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法学。
深部碳循环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环节。板片俯冲将地表的沉积碳酸盐岩带入到深部地幔,火山活动把深部碳以CO2的形式释放到地表。在这个循环过程中,碳酸盐岩在深部地幔的储存位置是核心问题,决定了再循环碳的滞留时间。例如,在岛弧地区,再循环碳酸盐岩俯冲至>120km的深度,其滞留时间只有5到10个百万年;在中国东部,再循环碳酸盐岩被西太平洋板块携带至地幔过渡带(410-660km),其滞留时间超过60个百万年...
近日,我校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董治宝教授研究团队撰写的文章“High-Altitude Aeolian Research on the Tibetan Plateau” (DOI:10.1002/2017RG000585)在国际地球科学领域TOP期刊Reviews of Geophysics(IF:12.34) 发表。该期刊(季刊)是国际地球科学领域最具影响力期刊之一,每年仅发表在特定领域有突出成就...
近年来,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组建了现代化的近底边界层观测系统(图1),在南黄海潮滩海岸(图2)进行长期观测,定量研究极浅水环境的水动力和地貌演化过程,在极浅水沉积环境中的沉积地貌方面取得若干新认识。(1)水深 < 0.2m的极浅水阶段,其持续时间仅占整个潮周期的11%,但在极浅水阶段产生的侵蚀淤积厚度占整个潮周期地貌变化的35%,表明传统观测...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颜茂都课题组等对云南思茅盆地早新生代地层进行了详细的沉积学和碎屑锆石年代学研究(图1),研究发现其古新世—晚始新世等黑组和晚始新世—渐新世勐腊组的碎屑锆石年龄谱峰值区间特征明显不同(图2)。通过对比潜在物源区与现代河流沉积物的年龄谱,指示思茅盆地的古新世—晚始新世沉积物的物源区可能包括可可西里块体、松潘—甘孜块体、北羌塘块体、义敦块体和扬...
2017年7月20日,海洋地质学领域的国际顶级刊物“Marine Geology”发来邀请函,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高抒教授由该刊编委晋升为主编。信中说:“近年来本刊声誉提高较快,稿件处理任务大增。因此,将在已聘任三位主编的基础上,增聘第四位主编。在讨论这一岗位候选人过程中,三位在任主编一致高度评价您的工作,认为您将合适于这个岗位。特此致函邀请,望考虑为盼……我们期待您在2018年1月1日起开...
2017年7月4~6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地质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青年教师《沉积岩石学》课程教学研修班在我校举行。
2017年6月,中国地质大学王红梅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高盐度促进Haloferax volcaniiDS52介导形成白云石(High salinity facilitates dolomite precipitation mediated byHaloferax volcaniiDS52)发表在地学领域Nature Index的期刊《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
甘肃省张掖市的五彩丹霞地貌以其艳丽的色彩,清晰的层理和壮观的场面吸引着众多的国内外游客。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受太阳系其它行星的引力摄动作用,地球轨道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并同时影响全球气候出现周期性变化,该理论称为米兰科维奇学说。气候的周期性变化必将改变地质沉积物的沉积环境与物质来源,进而导致沉积物的成分、结构和颜色发生相应的周期性变化。
弧前盆地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通常位于岩浆弧和增生杂岩之间,因此可以免受俯冲相关的岩浆-构造作用的影响,它是我们了解活动大陆边缘演化的重要沉积储库。然而,由于弧前盆地的基底常被覆盖在数千米的浊积岩之下,或在后期的碰撞造山作用中遭受严重破坏,目前关于弧前盆地这一重要盆地类型的形成过程和机制尚了解较少。针对弧前盆地的形成和早期演化问题,中科院地质地球所岩石圈演化研究室王建刚副研究员及其合作者对西藏南部日...
代表了远洋和极其安静深海沉积环境的大洋红层,再次出现在第三次南海大洋钻探的第二个钻探站位,令“决心”号上的科学家们十分惊喜。在第一个钻探站位U1499B孔,大洋红层出现在海底以下约800米深处;而在目前的第二个钻探站位U1500B孔,大洋红层则出现在海底以下约1200米位置,整整深了400米。在大洋红层之下,“决心”号紧接着在1380米深处钻到了灰黑色的玄武岩。“大洋红层在这个航次的钻探地层中出现...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包气带较厚且降水入渗补给量有限,包气带储存了过去几十年到上万年入渗补给的水分,而地下水的水化学、同位素则储存了其接受补给时的信息。由于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导致的补给量变化不足以立即影响到浅层地下水,因此研究包气带的水文过程及补给历史,对于评价干旱区地下水补给具有重要意义。中科院地质地球所工程地质与水资源研究室黄天明副研究员、庞忠和研究员、牛津大学水资源研究中心原主任Mike E...
【本站讯】近日,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钟建华教授团队在沉积构造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其最新研究成果《一种新的特殊冰成沉积构造的发现:砂蘑菇》(“A New Unusual Ice-induced Sedimentary Structure: the Silt Mushroom”)在Nature出版集团旗下综合学术期刊Scientific Reports在线发表。该研究成果由钟建华教授与其研究生合作完成,...
接中共中央组织部办公厅通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丁士明研究员入选2014年“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实现了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该类人才的突破。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