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矿床学与矿相学 >>> 凹凸棒石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知识要闻 矿床学与矿相学相关记录282条 . 查询时间(3.192 秒)
2017年11月27日,中国工程院公布2017年新当选院士名单,我校校友王双明、兼职教授毛景文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近日,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和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建威团队有关青藏高原东缘玉龙超大型斑岩铜矿床风化壳(U-Th)/He年代学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地学领域重要综合期刊《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上。该文第一作者为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邓晓东研究员,通讯作者为资源学院李建威教授。
2017年6月9日,“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金属矿床高效地下开采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项目顺利通过验收。项目以金属矿床高效地下开采关键技术和装备为研究对象,针对我国金属矿床难采条件,通过自主创新和技术集成,重点攻克地下安全高效开采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形成典型难采金属矿地下安全高效开采技术系统,为难采矿床实现安全高效开采提供技术支撑。
2017年6月19日,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声学所)参与的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深部资源探测核心装备研发”顺利通过验收。该项目依据矿产资源“攻深探盲”勘探流程中靶区优选、矿区勘查、矿体详查三个层面的技术需求,共遴选了八套深部资源探测装备开展攻关研制。验收专家组认为,研制的八套装备多项关键技术打破了国外垄断,部分装备填补国内空白,打破了依赖国外进口的局面,为我国实施“攻深探盲”提供了核心...
应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范宏瑞研究员的邀请,加拿大湖首大学(Lakehead University)Peter Hollings教授于6月17日来我所开展学术交流并作了题为“Tectonic controls on porphyry mineralization”的学术报告。
应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夏勇研究员的邀请,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Daniel Gregory博士于5月23日-6月4日访问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Gregory博士于5月25日下午参加了地化所韦东田的博士论文答辩(Gregory博士为该生在澳大利亚联合培养博士期间的外方导师),并于6月1日上午作了题为“The use of sedimentary pyriteto determine paleo...
为活跃学术氛围,促进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设立了“青年学术论坛”。该论坛每月第四周的周四下午举行,每次明确一个论坛主题,报告人以40岁以下的科技人员和高年级博士生为主体,开展学术交流,研讨矿床地球化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前沿和发展方向。2016年9月29日下午,第一期“青年学术论坛”在矿床室学术报告厅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高剑峰研究员主持,80余名科技人员...
中央地勘基金投资的深层卤水找钾探索项目――青海省茫崖镇东北部大浪滩深层卤水钾矿普查和青海省冷湖镇昆特依深层卤水钾矿预查,在格尔木通过专家评审验收。至此,我国第一个深层卤水钾矿床现身,大浪滩深层卤水钾矿普查项目在200-1500米范围内初步查明333+334氯化钾1.5637亿吨,相当于柴达木盆地已探明储量的15%,氯化钾平均品位0.5%。同时还探明共生氯化钠333+334资源量67.9191亿吨,...
应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陈伟研究员的邀请,德国地理研究中心(Deutsches GeoForschungsZentrum)Daniel Harlov教授于2016年6月13-20日对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进行了学术访问。Daniel Harlov教授多年以来一直从事实验岩石学和矿物学方面的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基鲁纳型铁矿(Kiruna-type)和IOCG矿床中的矿物...
应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耘研究员的邀请,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郑新源博士后于5月9日对地化所进行了学术访问。报告会由刘耘研究员主持,地化所部分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参加了本次报告会。 9日上午9点,郑新源博士在矿床室三楼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前寒武纪沉积岩中硅同位素分馏—还原前寒武纪海洋温度的一种更有力的...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矿物学与成矿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陈华勇,应Springer杂志社和Mineralium Deposita期刊主编邀请,担任Mineralium Deposita期刊副主编,任期两年。至此,陈华勇同时担任了两大国际矿床学权威杂志Mineralium Deposita和Ore Geology Reviews的副主编。
2016年2月26日,2015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南京召开。由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常州大学等单位共同完成的“凹凸棒石高值利用关键技术创新及其产业化应用”项目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2016年2月26日,2015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南京召开。由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常州大学等单位共同完成的“凹凸棒石高值利用关键技术创新及其产业化应用”项目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硫化物熔体从幔源镁铁质岩浆中熔离并富集成矿,是形成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关键。矿石构造对于分析硫化物熔体在岩浆(或者晶粥)中的迁移过程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球状构造在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中很少发育,目前只在俄罗斯的Noril’sk矿床、西澳大利亚的Black Swan矿床以及加拿大的Sudbury矿床中报道过。
2015年12月4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孙卫东负责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板块俯冲的化学过程与成矿”在广州通过验收,验收的成绩评定为“优秀”。该项目汇聚了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和西北大学五家单位优秀的中青年研究人员及研究生,聘请中科院院士李曙光等作为项目顾问,自2011年开始,围绕板块俯冲过程中元素与同位素分异、...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