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数学地质学 地质力学 动力地质学 矿物学 矿床学与矿相学 岩石学 岩土力学 沉积学 古地理学 古生物学 地层学与地史学 前寒武纪地质学 第四纪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 大地构造学 勘查地质学 水文地质学 遥感地质学 区域地质学 火山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煤田地质学 实验地质学 地球化学 地质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地质学相关记录4902条 . 查询时间(2.846 秒)
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公布2023年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立项建设结果的通知》,地科院“地球生命演化与碳循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获批立项建设,至此,南京大学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增至2家。
中南半岛北部是热带亚洲与东亚植物区系之间扩散和交流的十字路口,该地植物的丰富性和特有性与强烈的季节性降水密切相关。此前已有化石记录表明,该地区的季风气候自古近纪以来就已建立,其强度虽低于现代,但长期保持了该地区的植物多样性。然而由于植物化石记录有限,该地区新近纪时植物多样性如何演化仍不清楚。
缝合带两侧的上地壳变形及断层体系的同步发育是汇聚板块间发生构造耦合最敏感、最及时的浅地表响应,对于理解大陆俯冲(“软碰撞”)到大陆碰撞(“硬碰撞”)的转换至关重要。就印度-亚洲碰撞而言,沉积物源分析揭示了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于ca.59 Ma初始接触(“软碰撞”),而印度-亚洲汇聚速率的骤降及上板片记录的首个古近纪变形脉冲却发生在ca.52 Ma,明显滞后于两板块初始接触时间。这是否暗示印度-亚洲碰...
2023年12月4日,《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在线发表了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黎巴嫩籍研究员丹尼·阿扎领衔完成的一项最新成果——在距今约1.3亿年前的黎巴嫩琥珀中发现了目前已知最古老的蚊子化石。这一新发现还证明了在蚊科演化的早期阶段,雄性的蚊子是吸血的,并揭示了昆虫的早期吸血行为比我们想象的更为复杂。
甲烷(CH4)作为强效温室气体,在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湿地甲烷是全球最大的自然排放源,占全球年总排放量的近三分之一。对全球湿地甲烷排放量的估算和预测,通常依赖基于过程的湿地甲烷模型。这些模型融合了生物地球化学机制、气候强迫和湿地面积时空分布模拟等因子。由于缺乏长期观测数据以及受限于对甲烷排放机理过程的认知,目前湿地甲烷模型的通量估算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且缺乏对不同湿地甲烷模型之间的评估...
2023年12月1日,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组织实施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23年东印度洋综合科学考察共享航次结束,返抵广州新洲码头。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副所长林强到港慰问并致辞。
月球地质年代表将月球的地层按形成的时间顺序划分为不同的时代, 能够清晰地表达月球的整体演化历史,是开展月球地质研究、进行月球地质填图的基础。一个完善的月球地质年代表应当既包含月球的重要演化事件又能够刻画月球的各个演化阶段,是对月球地质演化历史的完整、系统的反映。当前的月球地质年代表形成于阿波罗时期,受限于探测数据的分辨率和覆盖率等因素,对月球全球性演化尤其是月球背面的认识还不够全面。自20世纪90...
2023年12月1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胡斯勒图和石崇团队,发布地表太阳辐射近实时遥感监测系统及高时空分辨率产品(CARE)。这是目前我国构建的国际最高精度地表太阳辐射监测系统,对监测和预估太阳能发电量、辐射能量平衡、农业估产、人体健康、植被光合作用及固碳等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地表太阳辐射是指地球表面接收到的太阳辐射组分(包括紫外线、可见光和...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特聘研究员王相力与成都理工大学、美国辛辛那提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与古生物研究所合作,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方法,基于页岩中微量金属元素含量的变化,重建了显生宙以来主要海洋沉积环境氧化还原结构近乎连续的时空演化记录。
干酪根是沉积岩中不溶于非氧化性的酸、碱及非极性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研究干酪根中稀土元素的特征对研究地质历史时期有机质保存与稀土元素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前人研究结果显示干酪根中具有高的总稀土含量,被认为是保留了表层海水的特征。但是干酪根主要是在沉积-早成岩阶段形成,干酪根中稀土元素的特征是否反映了当时海水水体的特征并不完全清楚。此外,前人的研究并未给出统一的干酪根中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并且在使用传统方...
近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以下简称物化探所)组织专家赴云南省红河州,对地质调查三级项目“全球地球化学基准与重点成矿带关键资源调查”开展了野外质量检查。
应南京工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周峰院长邀请,2023年11月23日上午,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土木与基础设施工程系教授周安楠教授访问我院,做题为“Modelling unsaturated soil behavior: from macro-mechanical model to micro-mechanical model”的学术报告,南京工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周峰院长及师生代表参加了此次...
2023年1月23日,国际学术期刊《地球化学观点快报》(Geochemical Perspectives Letters)以封面文章形式报道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最新研究成果。科研人员基于自主研制的深海原位拉曼光谱探测系统,构建了天然气水合物上升时随水深变化的演化模型,并通过深海原位实验首次证实了天然气水合物可携带冷泉气体到达海表。 
2023年11月22日,深圳市水务局牵头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和广东逸动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研制水面智能安防无人船在深圳市松子坑水库开始上岗作业,显著提升库区安全管控的时效性、快速性、智能化和安全性技术水平。
碳酸盐岩和硅酸盐岩的风化行为及其Mg同位素组成(δ26Mg)具有显著差异。其中,碳酸盐岩的快速溶解动力学会向水体中产生继承性的δ26Mg。有研究表明河流δ26Mg与碳酸盐岩风化强度(CWI)呈负相关,因此河水δ26Mg是示踪大陆碳酸盐岩风化的潜在指标。然而,河水δ26Mg变化及其分馏作用的受控因素存在较多争议,需要更多野外观测证据来验证其示踪碳酸盐岩风化的普遍性和稳健性。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