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天文学 >>> 天体物理学 >>> 理论天体物理学 相对论天体物理学 等离子体天体物理学 高能天体物理学 实测天体物理学 天体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96-21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天体物理学相关记录609条 . 查询时间(2.787 秒)
近日,国家天文台杨书红研究员等人发表在国际科学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题为“Block-induced Complex Structures Building the Flare-productive Solar Active Region 12673”(2017, ApJL, 849, L21)的研究成果荣获英国皇家物理学会(IOP)出版社颁发...
近日, LAMOST成果“Physical properties and catalog of EW-type eclipsing binaries observed by LAMOST”荣获英国皇家物理学会(IOP)出版社颁发的2020年“中国高被引文章奖”。该成果是由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钱声帮研究员等人对LAMOST数据中EW型食双星星表及物理性质的研究工作,发表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RAA期...
近日, LAMOST成果“Physical properties and catalog of EW-type eclipsing binaries observed by LAMOST”荣获英国皇家物理学会(IOP)出版社颁发的2020年“中国高被引文章奖”。该成果是由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钱声帮研究员等人对LAMOST数据中EW型食双星星表及物理性质的研究工作,发表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RAA期...
近日,云南天文台钱声帮研究员、王博研究员、闫晓理研究员、侯贤副研究员被英国物理学会(IOP)出版社授予中国高引作者奖(China Top Cited Paper Award)。英国物理学会(IOP)成立于1873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学术协会之一,其宗旨在于促进物理学的发展及其在全世界的传播。IOP出版社专注于物理学及其相关科学, 迄今为止共出版将近90种期刊。IOP根据Web of Sc...
宇宙中约85%的物质成分是暗物质。这些暗物质受引力塌缩,形成的结构体则被称为暗物质晕(简称暗晕)。那么,暗晕到底长什么样?2日,国际期刊《自然》发布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王杰研究员领衔的国际研究团队的一项重要理论发现。团队利用中国和欧洲的超级计算机,采用一项全新的多重放大模拟技术,在当前标准宇宙学模型下,首次获得了宇宙中从类似地球质量大小到巨型星系团大小的暗物质晕的内部结构清晰图像,跨越20个数量...
太阳暗条是悬浮于太阳高温稀薄大气中冷而密的等离子体,在Hα和极紫外波段表现为日面上的暗纤维结构,而当其位于日面边缘时则表现为明亮的凸出结构(此时亦被称作日珥)。在太阳爆发经典模型中,一个稳定暗条会在特定机制(如磁重联或理想磁流体力学不稳定性)的作用下失稳爆发,从而触发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等严重影响近地空间环境的太阳爆发事件。因此,关于暗条爆发过程的研究对于理解太阳大气磁场演化、太阳爆发活动,进而预测...
间歇脉冲星是一类特殊的脉冲星,与普通脉冲星不同,间歇脉冲星会突然进入辐射消失状态,并在辐射“开”和“关”两个状态之间转换,其转换时标较长,从几十天到几年不等。目前只发现五个间歇脉冲星,两个状态自转减慢率明显不同是间歇脉冲星的重要特征,这为脉冲星制动机制研究提供了难得机会。PSRs J1832+0029 和 J1841?0500是转换时标最长的两颗间歇脉冲星,新疆天文台博士生王双强等科研人员通过分析...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太阳活动及CME理论研究团组成员梅志星博士及其合作者,通过三维磁流体动力学(MHD)数值实验,研究了太阳大气中日冕物质抛射(CME)的三维大尺度结构,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期发表在天文学期刊《天体物理学杂志-通讯》(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日冕物质抛射通常是由向上爆发的磁通量绳所引起的。白光日冕仪及近年来的远紫外(EUV)观测结果表明,30...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与行星物理院重点实验室胡森副研究员及其合作者,对一块编号为NWA 8657的玄武岩质火星陨石开展了研究,首次在火星陨石中发现柯石英,并探讨了火星柯石英的形成机制,制约了撞击事件的峰值温压。他们发现该火星陨石具有大面积的冲击熔融区域(~5 vol%)。综合岩相学、激光拉曼光谱和透射电镜分析结果,他们在冲击熔融区域发现了三种产状的柯石英:(1)产出于二氧化硅玻璃—熔长...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毛基荣研究员等人对费米卫星观测的伽玛射线暴辐射能谱进行了统计研究,在颤抖辐射这一新颖的辐射机制框架下,发现伽玛射线暴高能辐射能谱的多样性可以统一采用磁流体湍流级联过程解释。研究成果于近期发表在《天体物理杂志》(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上。
近日,张硕博士等人“利用LAMOST数据证认出2971颗M型亚矮星”的成果获得美国天文学会期刊(AAS Journals)的专访。这是继天文学家在SDSS数据中系统搜寻M亚矮星工作后的另一个大样本。与前者不同,LAMOST的样本主要集中在银盘区域。这两个互为补充的样本为研究M型亚矮星和M型贫金属矮星的物理机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太阳活动及CME理论研究组叶景博士及其合作者,通过高分辨率的磁流体动力学(MHD)数值实验,为EUV波段观测到的耀斑电流片内的湍动辐射特征提供了更深入的理论解释。该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天文学期刊《天体物理学杂志》(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上。
中科院南美天文中心程诚等科研人员利用俗称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的19波束接收机,对一批低红移恒星形成星系样本中的4个星系进行先导观测,成功探测到3个星系的中性氢发射线。这项重要天文学研究成果论文已被国际天文学权威期刊《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通信》(A&A Letter)接收,也是FAST公开发表的观测结果中第一次明确探测到银河系外星系(河外星系)的中性氢发射线。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童华课题组在国际物理学权威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以“Role of Attractive Interactions in Structure Ordering and Dynamics of Glass-Forming Liquids”为题发表了关于过冷液体结构与动力学普适性关系的最新成果。该项研究通过构建多体结构序参量揭示了降温过程中...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黄庆国研究员与他的两名博士研究生(陈祖成和袁晨)在伴随原初黑洞形成而产生的诱导引力波的理论研究和观测数据分析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特别是,他们首次完成了在北美纳赫兹引力波天文台(NANOGrav)发布的脉冲星计时阵列11年的观测数据中搜寻诱导引力波的信号,结果显示缺乏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上的信号,从而得到目前国际上在大约千分之一到一倍太阳质量原初黑洞在暗物质中所占比例(丰...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